同行致远:赋予区域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共生动能-以江苏省海门市开展区域提升乡村教育品质的实践研究为例论文

同行致远:赋予区域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共生动能-以江苏省海门市开展区域提升乡村教育品质的实践研究为例论文

同行致远:赋予区域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共生动能
——以江苏省海门市开展区域提升乡村教育品质的实践研究为例

许新海1龚向东2

摘 要 】通过区域开展教育教学专业协作共同体建设,组织乡村骨干教师和新教育乡村种子教师培育活动以及组建名师、名品教育项目工作室,为乡村教师在相互赋能中共荣共生,为提升乡村教师专业能力提供可能。

关键词 】乡村教师;相互赋能;专业发展

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乡村振兴战略应时而生,成为现代化社会发展中的关注热点,而乡村教育振兴也自然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乡村学校大量生源流向城市,乡村教育发展面临着新的困难与挑战。海门作为一个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县级市,大部分乡村学校急剧减少的不是教师,而是学生;同时,乡村学校缺的不是普通教师,而是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如何让乡村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成为乡村教育振兴的关键性问题。乡村孩子渴望遇到更多的优秀教师,希望接受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改变乡村教育,必须从改变乡村教师开始。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乡村教师自我内驱力和教师协同共生力的强大作用。作为教育行政部门,我们并没有采取行政强制推动的方式,对乡村教师专业品质提升这个命题在短时间内搞项目攻坚,而是通过笔者主持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普教重点自筹课题“区域提升乡村教育品质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B-b/2016/02/86),以问题导向的方式,循序渐进地予以探索。我们研制出台了《海门市一线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行动计划》,面向全体教师倡导开展共同阅读、共同写作和共同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是谓“底线要求”;研制出台了《海门市名师工作室与优秀教育人才乡村公益助教行计划》《海门市新教育乡村种子教师支持计划》,并组织开展了乡村骨干教师培育活动,形成优秀教师主动作为的良好风尚,是谓“榜样引领”。在“底线+榜样”的基础上,着力开展专业共同体建设,为乡村教师创设或让他们自主创设多样态、开放式的专业发展团队,供他们主动吸纳或融入,形成抱团发展、同频共振式的同行致远局面。

一、组建教育教学专业协作共同体

鼓励全体乡村教师人人参与,在相互赋能中夯实专业能力提升的底子。海门市的教育教学专业协作共同体有很多种存在形式,原则上没有固定样态和人员,且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目的就是为广大教师尤其是资源相对匮乏的乡村教师上好课、带好班、做良师,以一名“四有”好教师的标准相互赋能。

常规的组织样态有四种。第一种是以项目合作研究为基本任务,以特级教师和南通市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由相关骨干教师组成基于海门市级层面的某一个具体项目的研究共同体,针对如儿童课程、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每月一事”课程等项目开展研究。这些来自不同学校的成员也是一个多元主体,由各个人的禀赋、知识和个性形成一种多元结构。围绕一个或多个合作项目,探索多种可行的实践方式,获得最佳的实践路径,从而成为全市学校共同分享的教育资源。

第二种是由城区和乡村学校组成城乡联动发展共同体,开展了联校研修、双向挂职、资源共享和“青蓝结对·同伴互助”等方面的工作。通过“联校研修”有计划地组织市区优秀教师、教育能手到共同体学校开展集体备课、现场课堂研修、专题讲座与互动研讨等活动。通过“双向挂职”,让各共同体学校派出教学业务骨干与区域内的教师建立师徒关系,积极开展备课、上课、教学反思及教研协作活动,努力构建起专业阅读、专业实践、专业写作等形式的专业发展共同体。在此基础上,开展下乡支教和进城跟班学习的双向挂职、青蓝结对、同伴互助活动。市区学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定期到农村兼职授课,乡镇学校选派教师跟班学习。仅2019 年暑期,我们就从市区初中、小学、幼儿园派出了202 名骨干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乡村学校也派出了123 名教师到城区学校顶岗培训。同时,建立“资源共享”平台,通过海门教师研修网,推动共同体的教师就计划总结、备课上课、教研活动、专业阅读、作业设计、试卷编制、课题研究、教育随笔、案例反思、视频直播教学研讨等进行广泛交流,从而全面提升区域教育发展水平。

第三种是学科研修共同体,即以各学科教研员为核心,围绕全市中小学各学科建设的规划,组织全市某学科的所有教师围绕学科建设的具体内容,以课堂为主阵地,以课题引领、专题研究、主题活动、项目合作等方式,在推动全市学科建设水平的基础上,促进本学科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学科共同体的工作核心是围绕课堂效率的提高,探索理想课堂实施的路径,构建各学科的基本教学范式,以区域学科共同体的研修方式深度推进,强化区域化、校本化的落实,用有效的学科共同体管理机制确保课堂研究水平与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海门市新教育实验种子教师培育活动是与上述活动并行的一个项目,培育对象为乡村学校的积极要求进步且有意愿开展新教育实验的青年教师,他们可以在全国数十个实验区中找到与自己尺码相同的人,携手同行。培育重点主要是新教育实验的理念、愿景、主张、十大行动、专业成长路径等通识内容。培育目标是为每一所乡村初中、小学培育2—3 名、幼儿园1 名新教育种子教师,成为乡村学校开展新教育实验的主力军。

二、组织乡村骨干教师(新教育乡村种子教师)培育活动

选拔优秀教师特别是扎根乡村教育的优秀教师参与,为他们在相互赋能中搭建专业品质提升的台子。海门市于2009 年组建名师工作室,2010 年组建名品教育项目工作室,根据海门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于2018 年对该项工作进行调整,设置1 个研究所和32 个名师工作室(其中包括1 个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挂牌工作室,6 个南通市中青年名师工作室),3 个名师培育工作室(其中2 个为省职教名师培育工作室),6 个名品教育项目工作室。涉及4 位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28 位特级教师、8 位正高级教师、4 位南通市学科带头人,13 位研修中心和新教育培训中心成员。同时配套出台《海门市中小学名师(名品教育项目)工作室管理办法》,做出了每个工作室乡村学校成员不得少于30%的硬性规定。

活动内容分成以下几个板块进行:一是基础理论学习。组织学员学习与教师专业成长相关的教学基础理论、先进的教育改革经验成果等专业理论,促进学员更新课程观念,积极主动地优化教学技术。学员每学年研读教育类专著不少于3 本,订阅与本专业有关的学科教育类杂志不少于2 份,并留有详尽的阅读笔记在团队内交流。二是加强课程标准和教材研读。导师引路和学员互助相结合,帮助每位学员理清整个学段各知识点在学段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进一步确认各知识点的教学目标与达成度要求,确保科学施教;另一方面组织学员学习了解本学科上下学段、同级其他学科关联的课程标准和相关教材内容,帮助学员形成比较全面的大学段、大学科知识体系,以便更好地掌握教与学的衔接与延伸。三是课堂教学实践研讨。打磨一线课例是乡村骨干教师培养的重点,也是他们最迫切的需要。通过“同课异构·异课同构·异科同构”不断地磨课、研课,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问题,形成教学魅力和教学机智,形成富有特色的教学风格,最终实现从教书工匠到教学工艺匠的转变。利用工作室活动、市级教研活动、集团研讨活动等机会搭梯子,为每个学员每学年安排市级或集团级研究课不少于2 节,同时组织好年度展示评比,促进组内学员争优创先,共同进步。要求学员主动通过录播手段向导师和团队成员提供自己的各类课例,即时供导师批阅指点和同伴交流。四是教育科学研究。乡村教师立足学校、课堂、学生开展教育科学研究,认真积累教学过程中的心得感悟,捕捉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强、弱音符,从教学反思中开始教科研是教师专业提升的必由之路。通过理论学习、实践研究和论文写作、课题研究相结合,逐步确定个人的教育教学研究方向,为今后形成个人教学主张、传递教育教学积极能量奠定基础。五是管理与考核。通过组织读书沙龙、优课评比、教学基本功比赛、示范课展示等主题活动,开展任务清单和互助赋能式的过程管理,并依据相应成果,以奖励方式选派优秀学员外出学习、培训,使学员不断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提高教育实践能力。同时借助成长叙事和年度考核,对培养对象采取动态管理。

译文:Adopting the case-study method,this study explores the strategies and motives of two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using of textbook-based tasks and the factors shaping their motives from an activity theory perspective.

第四种是校长(园长)俱乐部,即以学前、小学、初中、高中等学段为单位,建立校长(园长)俱乐部,以自由、开放、分享、合作为共同的价值取向,每月活动一次,旨在让俱乐部里的每一位校长(园长)都拥有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与风格,从经验型、管理型走向智慧型、文化型。主题沙龙、论坛、专题研修、学习考察是校长(园长)俱乐部活动的主要方式,思想碰撞是每次俱乐部活动的共同特点。校长(园长)俱乐部在分享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开展有关项目的合作研究。俱乐部选择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合作研究项目,组织进行协同攻关。如共同构建学生学业多元评价体系,一起研究探讨即时性评价、展示性评价、竞技性评价、累积性评价、目标性评价、成果性评价、奖励性评价等各种评价类型,为学生建立综合素质成长档案。这样,在全市上下可以迅速形成整体联动的良好氛围,特别是为占比70%的乡村学校提供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虽只是作者构建的一个“纸上园林”,但艺术来源于现实,大观园同样是现实园林的反映。但是这个园林又不同于现实中的园林,它不仅具有皇家园林的特点,而且又有私家园林的典型特征;它不仅是南方园林的代表,又融入了北方园林的因素。深入地挖掘园林这个特殊的艺术形态背后承载的文化意义,让作品中的大观园具有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得到彰显。

三、建立名师(名品教育项目)工作室

动员每一所乡村学校的优秀教师参与,为他们在相互赋能中架设专业素养提升的梯子。海门市组织的乡村骨干教师培育活动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设立的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针对某一学科教师开展专项培训有所不同,培育对象来自每一所乡村学校,而且是多学段、多学科教师混编在一起,多元综合的属性使得个人专业成长带上了学校荣誉、学科荣誉的印记,在已经举办的两届168 名乡村骨干教师培育对象30 余次活动中,沙龙研讨、互动交流、展示分享都是场面热烈、思维活跃,学员的成长叙事能明显感觉到他们在其他教师身上获得了持续前进的动力。

在开展各项创新工作时,还需要对现代国际贸易市场进行分析,吸纳创新方案来开展相应的创新工作。而在开展吸纳创新时,应当注重其他国家或领域的相关资料来对银行自身的管理方案进行进一步调整,进行进一步的归类和总结,形成适合本国的新型创新成果,这种创新模式能够将国际市场上不同的创新方式进行融合,从而进一步满足不同国家发展的不同需求,使各个国家都能在国际贸易融资工作上获得属于自己的管理方案和应用方案。

1982年11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0个单位承接国家标准局下达的“现代汉语词频统计工程”任务。此后,北航又受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的委托,从3亿汉字的素材中抽取了1108万字的样本进行计算机统计处理,于1985年3月通过了国家鉴定。统计结果编成《现代汉语用字频度表》。这是我国规模最大、分科最多的一次字频统计工作[5]。1988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现代汉语常用字表》,选取使用频度高、学科分布广、构词能力强的2500字作为常用字,频率及使用度次之的1000个字则定为次常用字。

我们将名师工作室定位为以名师教育教学主张为品牌,由名师联合一批有共同教育理想和追求的优秀教师组织起来,共享名师及团队的资源和研究成果,开展创新型教育教学研究的学术活动组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工作室的成立与运作受益最大的是专业发展上有主观意愿、有研究基础并已取得一定成绩但又遭遇瓶颈的乡村优秀教师。我们的初衷就是为了充分发挥全市高水平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建立起全市中小学、幼儿园优秀教师间相互赋能、合作提升的培养人才新机制,最终成为培养全市优秀教师重要的发源地、优秀青年教师的集聚地和未来名师的孵化地,促进全市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目前有156 名乡村优秀教师成为核心成员,6 个工作室由乡村名师主持。其中树勋初中化学教师庄晓松和海门港新区实验学校小学部校长祝祖岗为省特级教师,证大中学语文老师邢延为正高级教师,四甲中学语文老师方明入选教育部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我们身边也有一些不走寻常路的教师,名品教育项目工作室就是为他们创设的以区域特色教育项目为品牌的团队合作平台,项目负责人联合一批对该项目有着共同研究兴趣与能力的优秀教师组织起来开展项目研究组织。旨在整合我市名品教育项目资源,为名品教育项目建设出谋划策、搭建平台,发挥其研究示范、指导引领、服务辐射的作用,从而为具有特长的教师搭建与众不同的舞台,彰显海门名品教育的魅力,提升海门教育的影响力。其中古镇京韵、珠心算、儿童诗名品教育项目工作室的全部成员均为乡村教师,“完美教室”工作室和机器人工作室多次辅导夺得国际、全国机器人大赛金、银牌的教师都是乡村教师。

工作室对内聚是一团火,专注于导师引领和同伴互助的专业品质提升,锻造每一位成员的刀锋剑芒;对外散为满天星,积极开展乡村公益助教活动,照亮区域教育。现已将普惠行动做成常规活动,出台了《海门市名师(名品)工作室与骨干教师乡村公益助教行计划》,2018 年举行了41 次活动,直接受惠教师2400 余人,受益学生20000 余人次;2019 年计划安排59 次,基本能够满足区域所辖乡村教师日常的业务研修和专业提升需求。

中图分类号 】G45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6009( 2019) 70-0015-04

作者简介 】1.许新海,江苏省海门市教育体育局(江苏海门,226100)局长,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2 龚向东,江苏省海门市中小学教师研修中心(江苏海门,226100)教科室主任,高级教师。

标签:;  ;  ;  ;  ;  

同行致远:赋予区域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共生动能-以江苏省海门市开展区域提升乡村教育品质的实践研究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