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基本矛盾的再认识_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论文

对社会基本矛盾的再认识_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论文

重新认识社会基本矛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基本矛盾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传统的观点认为,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种观点早已写进了我们的教科书,似乎已成定论,不容怀疑。然而,只要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就会发现上述观点有很大缺陷,它不能解释许多复杂的社会历史问题,而且导致人们在实践中犯错误。因此需要重新认识。

教科书的观点从何而来?据我们知,是从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摘来的。它并非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原话。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它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实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马克思的这段名言被人们誉为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经典论述。我们的教科书大都引用了这段话。

在这里,我想指明以下几点:

(一)马克思在表述自己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成果时,虽然阐述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并没有说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就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一点是不能忽视的。

(二)马克思在表述自己的观点时,是以生产力为起点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生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引起社会革命,导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变更。在这里,马克思并没有进一步阐明生产力发展的内部动力是什么?可是,在别的地方,马克思曾经指出:“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1 〕这一点非常重要,可惜被人们忽视了。

(三)马克思依据上述原理,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必然要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共产主义的胜利。他在19世纪就预言, 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敲响了。现在已经是20世纪末,资本主义在世界上并没有灭亡,相反,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是马克思身前料想不到的事实。

马克思逝世已经一百多年了。他的理论需要发展,并且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原则、某些本本的教条式理解,必然要犯教条主义错误。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把社会基本矛盾概括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他在《矛盾论》中还说过:“生产力、实践、经济基础,一般地表现为主要的决定作用,谁不承认这一点,谁就不是唯物论者。然而生产关系、理论、上层建筑这些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又转过来表现其主要的决定作用,这也是必须承认的。当着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时候,生产关系的变更就起了主要的决定作用。”

在这里,我也想指明以下几点:

(一)毛泽东说,在一般情况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关系又决定生产力,上层建筑又决定经济基础。那么请问:到底谁决定谁?

(二)“当着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时候,生产关系的变更就起了主要的决定作用。”在这里,毛泽东夸大了生产关系的作用。其实,生产力的发展并不完全取决于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性质,只能影响生产力的发展速度,不能阻挡生产力的发展势头。生产力的发展主要取决于科学技术。

(三)在上述理论指导下,毛泽东在实践中犯了两次重大错误。第一次是从1958年开始,推行公社化运动,改变生产关系,追求“一大二公”。结果不但没有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而使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第二次是从1966年开始,发动“文化大革命”,要斗跨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批倒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改革一切不适应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结果不但没有巩固经济基础,反而使国民经济走向崩溃的边缘。

毛泽东在实践中所犯的错误已经被纠正了。但在理论上的有些错误观点并没有完全被纠正。指出毛泽东的上述错误并不否定毛泽东思想。因为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而不是社会基本矛盾和阶段斗争为纲的理论。

我们的哲学教科书至今仍然肯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其要点如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社会基本矛盾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在这里,我想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一)既然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为什么社会主义革命不首先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反而在生产力相当落后、资本主义并没有充分发展的国家发生?解释是矛盾的特殊性。

(二)既然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为什么社会主义国家的上层建筑总是先于经济基础而产生——即先夺取政权、然后改变所有制?解释又是矛盾的特殊性。

(三)既然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为什么战后几十年,资本主义的西德、韩国比社会主义的东德、朝鲜经济发展得快?

现有的理论很难解释上述问题。

教科书的观点汇集到一点,就是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这种封闭式的思维方式,来解释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始终把注意力集中在生产关系这个中心环节上,忽视了生产力发展的内部动力。因此,没有找到历史发展的真正原因,没有抓住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究竟是什么?我认为,与其说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当然这种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不如说是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矛盾,人和人之间的矛盾。

先说第一点,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矛盾。

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一要生存,二要发展。要生存,就必须利用自然资源,生产物质生活资料;要发展,就必须从事科学研究,提高生产水平。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和自然界之间矛盾运动过程。任何社会都必须发展生产,任何阶级离开生产都不能生存。因此,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个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认识自然。人类生活在自然界,首先要认识自然。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自发认识到自觉认识。从认识宏观世界到认识微观世界。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记录了人类认识自然的足迹。

二是改造自然。就是利用自然资源生产物质生活资料。从畜牧业到农业,从手工业到大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生产力发展的历史也就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历史。

三是和自然灾害作斗争。自然界为人类造福,也会给人类带来灾害。人类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必须和自然灾害作斗争。这种斗争有史以来没有停止过。

上述三个方面是紧密相联的,构成了人和自然界之间矛盾的全部内容。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人类发展了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物质文明。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用这种观点解释上述问题,就能得出明确的答案。

为什么资本主义国家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根本原因就在于注重发展科学技术。为什么社会主义国家至今还未赶上资本主义国家?根本原因就在于科学技术的落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内部动力。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再说第二点,人和人之间的矛盾。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同时又是社会的一分子。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也就是矛盾关系。这个矛盾关系网非常复杂,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民族之间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阶层之间的矛盾,个人之间的矛盾等等。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在任何国家和社会都存在,在任何有人群的地区都存在。因此,它也是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个矛盾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经济方面。主要是生产关系内部的矛盾。即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产品如何分配?商品如何交换?社会财富分配得是否公平?如果分配不公,导致社会两极分化,社会就不稳定,就要引起阶级斗争甚至社会革命。

二是政治方面。在阶级社会中,主要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矛盾(政权之争)。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政策之争)。这个矛盾的发展规律是,从君主政治到民主政治,从人治到法治。

三是思想文化方面。这方面的矛盾概括起来就是真善美与假恶丑之间的矛盾。真善美与假恶丑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发展的规律是,真善美总是要战胜假恶丑,人类的思想觉悟和文化水平不断提高。

上述三个方面也是互相联系的,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矛盾的全部内容。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人类发展了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精神文明。这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用这种观点解释社会革命问题也容易得出正确的结论。

为什么君主专制国家容易发生暴力革命?因为这些国家人民没有民主权利,在遭受压迫剥削的情况下被迫起来反抗。为什么民主法制国家难以发生暴力革命?因为这些国家人民可以依法行使民主权利,选举国家领导人,无须走暴力革命的道路。教育科学的发达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民主法制的健全是精神文明的标志。

综上所述,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矛盾,人和人之间的矛盾。在这两对矛盾中,前者是第一位的,后者是第二位的。社会基本矛盾决定,人类始终面临双重任务;一是改造自然,建设物质文明;二是改造社会,建设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目标和进步的标准。人类社会发展总的规律是:向两个文明的目标前进。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44页。

标签:;  ;  ;  ;  

对社会基本矛盾的再认识_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