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康复理疗患者的心理干预效果的研究论文_王荷琴,陈力

河南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河南郑州

【摘 要】目的 颈椎病患者在康复理疗期间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将本院2014-2015年收治的颈椎病患者共计100例作为研究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患者有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理疗康复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实施理疗康复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全部患者在治疗前SCL-90各因子分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经过对患者进行理疗康复治疗与介入心理治疗后,治疗组各因子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治疗组显著下降,(P<0.05),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患有颈椎病的患者人格特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两组比较,治疗组的患者人格特征表现为比较稳定,P维度(精神质)与N维度(情绪性)得分比较,治疗组的得分对照组明显要低,(P<0.05),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Barthel指数比对照组明显要高(P<0.05)。结论 对颈椎病康复理疗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颈椎病;心理学;心理疗法;物理疗法(专业);康复

O引言

颈椎病是骨科常见病,患病人数逐年升高。颈椎病在长期坐着的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好发于脑力劳动者。此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若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治,颈椎就会发生严重性退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颈椎病不仅会引起患者的身体不适,还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影响,进而影响患者的康复。本文将本院2014-2015年收治的颈椎病患者共计100例作为研究资料,将其中的50例患者在实施理疗康复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将本院2014-2015年收治的颈椎病患者共计100例作为研究资料[1],其中男性患者有30例,女性患者有70例,患者的年龄为25-65岁,患者的文化水平均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患者的病程为0.6~17。患者的职业分布为:农民10例、工人20例、学生30例、干部40例。其中患者的患病类型为:有30例患者为颈椎病神经根型、有20例患者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有15例为脊髓型颈椎病、有10例为交感神经型颈椎病,25例为混合型颈椎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患者有50例,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的颈椎病的康复理疗方法进行治疗,具体措施包括:制动、颈椎牵引、推拿、物理治疗、关节松动术、运动疗法与必要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应用常规的颈椎病康复理疗方法治疗之外,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心理健康宣教、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等。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为期4周期的心理干预计划[2]:第1星期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宣教,让患者对心理治疗引起重视。第2星期激发患者的情绪。第3星期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调整,使患者的负性心理得到改善。,第4星期对患者进行个别心理咨询。

1.3评定方法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患者进行心理测定。应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患者的人格进行检测。应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Barthel指数)对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评定。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进行检验,组间对比应用卡方进行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全部患者在治疗前SCL-90各因子分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经过对患者进行理疗康复治疗与介入心理治疗后,治疗组各因子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治疗组显著下降,(P<0.05),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患有颈椎病的患者人格特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两组比较,治疗组的患者人格特征表现为比较稳定,P维度(精神质)与N维度(情绪性)得分比较,治疗组的得分对照组明显要低,(P<0.05),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Barthel指数比对照组明显要高(P<0.05)。见表1。

3讨论

研究发现,给颈椎病接受康复理疗的患者进行心理康复治疗,患者的人格特征会发生积的极变化,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心理治疗是比较人性化的治疗模式,医生通过与患者的交流沟通,了解了患者的实际情况[3],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解答患者的疑难问题,鼓励患者要对疾病治疗有信心,从而使患者积极应对。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全部患者在治疗前SCL-90各因子分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经过对患者进行理疗康复治疗与介入心理治疗后,治疗组各因子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治疗组显著下降,(P<0.05),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患有颈椎病的患者人格特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两组比较,治疗组的患者人格特征表现为比较稳定,P维度(精神质)与N维度(情绪性)得分比较,治疗组的得分对照组明显要低,(P<0.05),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Barthel指数比对照组明显要高(P<0.05)。由此我们得出:对颈椎病康复理疗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511—512.

[2]吴文源.症状自评量表[A]//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3:15—25.

[3]王惠丽,娄渊敏,薛瑞.52例颈椎病患者心理调查分析[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21(3):187—188.

论文作者:王荷琴,陈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5月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

标签:;  ;  ;  ;  ;  ;  ;  ;  

颈椎病康复理疗患者的心理干预效果的研究论文_王荷琴,陈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