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外经验看商业银行发行货币市场资金的必要性_银行论文

根据国外经验看商业银行发行货币市场基金的必然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业银行论文,必然性论文,货币市场基金论文,国外论文,经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货币市场基金的国外发行经验

货币市场基金诞生在美国,并在美国迅速发展,世界上第一只货币市场基金是由华尔街的两名证券商,布鲁斯·本特和亨利·布朗于1971年创立。

美国货币市场包括商业票据市场、银行承兑汇票市场、联邦基金市场、国库券市场及新兴货币市场五个子市场。其中,新兴货币市场是专门从事创新金融工具交易的货币市场,而货币市场基金又是新兴货币市场中发展非常迅猛的货币市场工具。

货币市场基金迅速发展,引起了商业银行和储蓄机构的强烈反应,他们要求国会对货币市场基金附加储备要求和其他限制。国会最终虽然没有批准存款机构的要求,但允许商业银行和储蓄机构发行一种新型的金融工具即货币市场存款账户(money market account)。此后,货币市场基金得到了迅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创造了极大的收益。

表:主要国家和地区货币市场基金规模

国家和地区 货币市场基金规模(截止2002年底) 占基金总规模的比例(%)

美国

 2.27万亿美元

 35.5%

欧洲国家 6140亿欧元20%

日本

 552亿美元 15.3%

香港

 697亿港元 20.4%

资料来源:各国基金业协会统计数据。

二、商业银行建立货币市场基金的必要性

根据国外成熟货币市场经验,商业银行发行货币市场基金最具有优势,一些货币市场基金发展较晚的国家,因为商业银行直接参与到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中,使得其货币市场基金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例如,德国实际上一直到1994年才开始发展货币市场基金,但是在混合经营体制的强劲支持下,德国的货币市场基金保持了相当快速的增长趋势,到2002年,货币市场基金的资产规模已经占到全部基金资产的20%左右,货币市场基金的发起人和管理人是商业银行设立的投资公司。

尽管当前中国实行的是分业经营的金融体制,但是从法律规定来看,商业银行以适当的方式参与货币市场并没有明显的法律障碍。商业银行开发的货币市场基金面向储户,可以作为银行产品的延伸,加之商业银行对货币市场较为熟悉,客户资源得天独厚,又有商业银行作为信用基础,因此更容易实现其分流储蓄的目的。而且经过这两年的基金发行大战,商业银行在基金托管和营销渠道上也是驾轻就熟,所以,商业银行才是货币市场基金发行的最佳选择。具体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调整商业银行结构,改变资金的单项流动,分散风险,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截止2003年底我国银行的储蓄存款已突破11万亿元,从经济安全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很不正常的投资结构,这被一些学者称为“危险的结构失衡”。在国内,面对这种失衡,资本市场是无力的,因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连接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灰色地带”,面对业已形成的分业经营和管理的体制,任何尝试都可能触及法律的边界。

要实现我国金融体系的结构调整,就必须提供可替代银行存款的低风险投资品种和有效的流动资金管理工具。从国际金融资产的配置经验看,只有货币市场基金能够在不直接触动原有金融业态组织体系的前提下,让金融资源在利率杠杆的驱动下帮助整体金融资源加快流动起来,并使直接融资的比重快速提高。

2、可以解决银行储蓄分流造成的压力

由于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会导致银行存款的流出,出现所谓“货币漏出”或“反中介”现象。在国外,货币市场基金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储蓄的替代品。1971年,美国刚一出现货币市场基金即产生了“银行存款搬家”的效应,甚至改变了很多人的储蓄习惯。依据国外经验,储蓄分流不仅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而且还会通过降低银行超额准备金,进而对现行的银行支付清算体系造成冲击。

但是,如果货币市场基金由商业银行来设立发行的话,情况就会大不一样。银行天然就有运作货币市场基金的土壤。银行货币市场基金的设立,不仅迎合了闲散资金保值增值的需求,而且也消化了沉淀于银行的大量储蓄,消除银行经营范围狭窄而积累的潜在风险,实现其分流储蓄的目的。

三、商业银行发行货币市场基金的SWOT分析

(一)S(Strength),商业银行设立、发行货币市场基金的优势

1、商业银行发行货币市场基金能促进货币市场发展,提高政策传导的有效性,丰富投资工具

货币市场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重要场所。而一般情况下央行货币政策的传导只能到分行一级,很难到达经济体系的最底层,造成了政策执行上的断层。但是,如果银行能够发行货币市场基金,央行在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对资金供给进行微调时还可以通过商业银行的货币市场基金来吐纳社会资金,影响其流向与流量。而且,由于货币市场基金的主要投资者是中小机构甚至居民,因此货币市场基金的设立,可以使央行货币政策传导透过商业银行的柜台,渗透至中小机构甚至居民,从而使央行的政策目标影响面更为深入,降低央行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难度,提高政策传导效果,这对推动我国利率市场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见图1)

图1 货币政策传导的基本过程

2、商业银行在货币市场运作、人才储备、管理经验以及清算系统上有着较大的优势

3、商业银行设立发行货币市场基金不存在准入限制

根据新出台的《证券投资基金法》,基金公司在货币市场上只能进入银行间债券回购与现券买卖,而无法进入传统票据市场和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因此,由基金管理公司发行的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范围上受到一定限制,投资商业票据受到较大的限制。

从国外的经验看,票据是货币市场基金最主要的投资组合对象,比如,2002年末,美国所有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组合中,商业票据占38.6%,公司本票占7.4%,银行承兑汇票占0.1%,银行本票占2.9%。我国商业票据市场年发行规模4000亿~5000亿元,是货币市场重要的投资品种。货币市场基金如果在商业票据上空缺,那么货币基金是不完全的,最多只能称为“准货币市场基金”。

而对于银行来说,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的产品:债券、回购、拆借、票据、存单等等,这些都是银行传统的业务产品,尤其是票据市场,已经成为商业银行获取利润的重要来源。据了解,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票据业务余额合计占有整个市场份额的50%以上。所以货币市场基金由商业银行发行不存在准入限制,能进入货币市场的各个方面,能更好的发挥货币市场基金作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金融通道的作用,保证货币市场基金投资工具的宽泛性。

4、从客户服务角度看,银行发起设立货币市场基金比基金管理公司更有优势

货币市场基金除了通常基金为投资者提供的信息披露、资料寄送、申购赎回便利等多种客户服务以外,还根据自身特点提供以下独特的客户服务,比如允许投资人依据银行货币市场基金账户签发支票的支票服务;隔夜(sweep account)账户划款服务;现金管理服务等。

如果有银行来发行货币市场基金的话,这些服务依托于银行的服务与清算系统将更加便利。

5、商业银行发起设立货币市场基金能保证基金的业绩稳定

国外货币市场基金的基金管理公司大多都是由银行设立的独立投资机构,也就是说国外的货币市场基金都是由银行作为主导发起、设立的,在银行作为后盾的最终担保下,没有一个投资者因为投资于货币市场基金而受损。

我国基金管理公司目前的规模相对来说还较小,经受风险冲击的能力也有待提高,而商业银行不仅有经营货币市场基金的天然优势,而且商业银行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坚实的资金后盾都能够充分保障投资者的利益不受损失,所以应该由银行牵头,来发起设立货币市场基金,利用银行的信用、资金、管理、技术优势保证货币市场基金的平稳运行。

(二)W(Weakness),商业银行发起、设立货币市场基金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不利于金融体系的再造。中国未来的金融体系必须是以市场为主导,以资本市场为核心的金融体系,而不是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我国有一种提法就是要改造长期以来形成的以银行尤其是国有大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而由银行发起设立货币市场基金则不利于这种改造的进行。

2、不利于打破金融业的垄断和市场竞争的开展。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银行业的垄断程度非常高。如果有大银行发起设立货币市场基金,势必会进一步加强其垄断地位,不利于其他机构投资者的发展。

3、按目前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的监管模式,由商业银行发起证券投资基金还存在一定的政策障碍。

(三)O(opportunity),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机遇

1、中国基金业的发展需要创新

实际上,我国基金的发展与创新,已具备良好的基础和有利的条件:一是经过五年多的发展和一段时间的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业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并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二是我国属于高储蓄率国家,目前居民储蓄余额已超11万亿元。此外,我国正在大力发展社会保障,同时保险业发展也非常迅速,增长率非常高,因此会有大量的资金需要通过不同的投资渠道进行运用,这些都是基金发展的潜在市场基础。三是中国加入WTO后,在对外开放方面会进一步推进,这对基金的发展会有促进作用。根据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普遍偏低和我国高储蓄率的现状,基金产品下一步创新的重点应是低风险品种。

2、投资基金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商业银行的积极参与

从世界基金业发展历史来看,现代投资基金从19世纪下半叶在英国诞生以来,就与商业银行结下了不解之缘。历经130余年的发展,已形成基金管理公司、基金托管银行和基金投资机构之间互不可缺、协同发展的科学治理结构。

从我国投资基金的长远发展来看,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基金等基金品种的创新显然也离不开商业银行的积极参与。这与银行自身的网点、客户优势是分不开的,商业银行与广大储户有着直接的接触,他们对储户的投资心理特点有着直接的了解。在大储户当中,客户群的市场定位也是有差别的,商业银行对如何进行储户市场细分,有一定的经验。

从宏观角度来看,基金的发展是与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其他衍生工具的发展也要配套,他们和基金在引导投资者推动其他市场的发展方面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所以,商业银行应与基金业共同努力,培育中国的基金市场。

(四)T(Threat)。

商业银行与基金管理公司间不是绝对的对立关系,他们应该共同努力,培育中国基金市场。

设立货币市场基金的根本目的不在于扩大基金公司或者商业银行的产品业务范围,而应以满足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健全货币市场的功能作为根本出发点。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发展货币市场基金、有利于建立利率的市场机制、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优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等综合功能的发挥。现在中国宏观环境保持持续、稳步、快速的发展,人民币存贷款利率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而货币市场工具的收益率也开始上升,可以预计,货币市场利率水平在较长时间内都会高于存款利率。根据国际经验,这将是发展货币市场基金的最难得机遇。

四、银行发行货币市场基金适合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向

加入WTO后,国内银行业面临着国际化的巨大挑战。自2002年12月1日起,开放人民币业务的城市已达13个。到2003年的10月末,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62家外资银行,在华设立了191家营业性的机构,这其中有84家已经获准从事人民币的业务。另外,外资银行在华被批准建立了211个代表处,在华的外资银行资产总额已经达到了470多亿美元,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1.4%。外资银行的贷款余额已经超过了200多亿美元,其中外汇贷款的余额达到164亿美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部外汇贷款的13%。国内商业银行所受到的来自外资银行虎视眈眈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强。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尚不能成为基金发起人,但是,外国金融集团现已拥有了在国内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权限,在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模式下,国内商业银行在与外资银行竞争时已渐显弱势。他们除了抓紧时间消化历史包袱以外,提高资产质量之外,增强整体盈利能力,不断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已经成为国内商业银行内在的动力。要明确在WTO这一背景下,相对稳定的银行业是中国金融业的唯一核心。在证券、基金边缘化的同时,“银行核心化”的形成才是中国金融业稳定的重心。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我国银行突破分业监管的途径就是货币市场基金的顺利发行。

标签:;  ;  ;  ;  ;  ;  

从国外经验看商业银行发行货币市场资金的必要性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