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畸用于上前牙埋伏阻生治疗临床研究论文_殷越

殷越

(无锡市中医医院口腔科 江苏 无锡 214000)

【摘要】目的:更进一步的对口腔正畸在上前牙埋伏阻生治疗方面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择取过去一年(2014.10~2015.10)在我院口腔科接受治疗的112例上前牙埋伏阻生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根据对每位患者所采取的治疗措施的不同将其均分至采用常规外科导萌手术的常规组与常规外科导萌手术联合口腔正畸固定术联合治疗的联合组。对比常规、联合两组不同疗法的临床差异。结果:常规、联合两组上前牙埋伏阻生患者治疗后的总异常率28.6%和3.6%,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满意度方面,联合组满意度为96.4%,远高于常规组的75%,二者同样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结论:口腔正畸联合导萌外科术用于上前牙埋伏阻生的治疗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异常率、提升临床疗效,而且患者满意度远高于单一导萌手术治疗,应予重视推广。

【关键词】导萌手术;外科;上前牙埋伏阻生;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2-0211-02

作为口腔科常见的阻生牙,上前牙埋伏阻生主要是指患者上前牙萌生出现障碍,进而导致牙列不整、牙颌畸形。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口腔功能与生活质量[1]。我院就口腔正畸与常规萌导手术疗法对上前牙埋伏阻生患者的临床疗效的差异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探讨,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2例研究对象均为过去一年在我院口腔科接受治疗的上前牙埋伏阻生患者。男女各有66例、46例。经检查发现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上前牙缺失、生长停滞、乳牙滞留等情况。其中,萌出异常、多生牙、间隙不足以及易位牙患者分别有58例、42例、10例和2例。将其随机均分至常规、联合治疗两组。常规组男女各有34例、22例,年龄在13岁至23岁不等,平均(17.7±4.3)岁;联合组男女各有32例、24例,年龄12~24岁,平均(16.8±6.4)岁。两组上前牙埋伏阻生患者的性别、年龄、患牙情况等资料无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常规组:对56例上前牙埋伏阻生患者采用单纯的导萌外科手术治疗。首先,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而后将患者前牙埋伏附近的黏膜组织以及骨组织进行清除处理,去除相关组织时也要一同进行翻瓣处理,以使患者前牙埋伏的牙冠暴露出来。暴露伏牙牙冠后立即进行去除骨阻处理。在此过程中要防止操作不当或错误而损伤患者邻牙,并注意及时止血,最终进行消毒缝合处理。进行完外科导萌手术后要令患者每15d进行一次复查,观察上前牙埋伏阻生恢复的情况。

联合组:在常规外科导萌手术的基础上联合口腔正畸固定术对上前牙埋伏阻生患者进行治疗。在进行完暴露牙冠处理并止血后,要立即进行粘贴托槽处理。而后依照对每位患者的术前口腔正畸设计方案对其进行口腔正畸固定处理。即根据每位患者埋伏阻生的不同情况,使用事先准备的镍钛丝辅弓、拉簧、橡皮圈以及其他口腔正畸固定设备对患者前牙埋伏阻生的牙冠进行正畸固定,在固定结束后立即进行切口缝合处理。正畸及牵引操作要缓慢适度,避免出现出血情况。同时,在正畸固定操作中,要格外注意患者是否出现骨缺损情况,对于发生骨缺损的患者要及时对其植入适量的羟基磷灰石以补充骨缺损。治疗后同样嘱咐患者要每隔15d进行一次复查[2]。

1.3 疗效判定指标

根据我院口腔科自制的上前牙埋伏阻生患者的临床满意度以及上前牙埋伏阻生患者异常表对所有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112例上前牙埋伏阻生患者研究过程中的各个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对比分析常规、联合两组不同治疗方案临床效果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埋伏阻生牙的异常情况

经外科导萌手术的常规组上前牙埋伏阻生患者治疗后的总异常率28.6%,明显高于采用导萌外科手术联合正畸固定术的联合治疗组患者的异常率,其异常率仅为3.6%,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病理研究表明,引发上前牙埋伏阻生的病因主要有以下五类:(1)患者上前尖牙与患者萌出平面间的距离较大,使得患者上前尖牙无法萌出;(2)患者相邻的牙齿之间发生明显的位移,进而使得所留间隙不足以令患者上前尖牙萌出;(3)患者自身牙列排列异常,因排列拥挤而使得患者上前牙萌出进程中有明显的位移进而使得牙齿无法萌出;(4)患者自身上尖牙发育异常,使得上前牙无法萌出;(5)患者自身的遗传因素、口腔发生囊肿等因素使得上前牙无法萌出。由于引发上前牙埋伏阻生的因素较多,加之该病症临床症状较轻、隐匿性强,患者重视度低,进而导致该病症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尤其是对于12~18岁的青少年群体[3]。

现阶段,对于上前牙埋伏阻生的临床疗法主要有预防性治疗与外科手术导萌疗法。前者主要是通过将患者乳牙拔掉以及扩大牙弓,进而为上前牙提供足够的萌出空间,使患牙萌出。对于可在早期确诊的上前牙埋伏阻生患者,预防性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80%。但研究表明,多数上前牙埋伏阻生患者由于该病症临床症状不明显,隐匿性强等特点,往往无法在早期确诊,因此,会错失预防性治疗。而此时,最常用的临床手段便是外科手术导萌疗法。该疗法主要是通过外科手术将患者患牙处的相关组织剔除,进而为上前尖牙萌出创造空间。但临床报道显示,外科导萌疗法仅对上前牙形态正常的患者疗效较为显著,而对于牙列形态异常、骨阻力明显以及上前牙埋伏阻生较为复杂的患者,单纯的外科手术疗法效果并不理想。而口腔正畸技术则有效解决了上述复杂情况,该正畸固定技术能够有效清理并校正患者牙槽骨、校正移位严重的邻牙并同患牙附近邻牙建立有序的牙周关系,为外科导萌手术疗法创造了有利条件,大大提高了外科手术的临床效果[4]。

由上述结果可知,经外科导萌手术的常规组上前牙埋伏阻生患者治疗后的总异常率28.6%,明显高于采用导萌外科手术联合正畸固定术的联合治疗组患者的异常率,其异常率仅为3.6%,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在满意度方面,联合组满意度为96.4%,远高于常规组的75%,二者同样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

综上所述,口腔正畸联合外科导萌手术共同应用于上前牙埋伏阻生不仅临床疗效显著,异常率低,而且患者满意度高。

【参考文献】

[1]邱志刚.口腔正畸治疗上前牙阻生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4):140-141.

[2]钱达军,颜柯娜.口腔正畸治疗上前牙埋伏阻生临床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3,20(24):42-43.

[3]沈文杰.上颌埋伏多生牙的定位及手术体会[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2,12(2):66-68.

[4]陈科利,吴金海.口腔正畸治疗上前牙埋伏阻生的临床效果探讨[J].中国医学工程,2013,21(2):96-97.

论文作者:殷越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9

标签:;  ;  ;  ;  ;  ;  ;  ;  

口腔正畸用于上前牙埋伏阻生治疗临床研究论文_殷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