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焦虑情绪影响探讨论文_廖玲波

心理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焦虑情绪影响探讨论文_廖玲波

(杭州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 浙江杭州 311400)

【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肺结核病人不良情绪的改善情况。方法:将88例肺结核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治疗后患者SAS评分情况。结果:根据SAS标准评分,对照组37例患者存在焦虑情绪障碍,心理干预组则14例出现焦虑情绪障碍;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焦虑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肺结核;焦虑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1-0231-02

肺结核是临床诊断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由结核杆菌所致[1]。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肺结核病症研究的深入,肺结核的临床诊疗方式也愈发成熟,死亡率得以降低。但是由于近代人类肺结核的悲惨史,加上结核病程咯血,消瘦,让病患产生特定的联想,忘核生畏,焦虑恐惧随之而来[2]。本人旨在探讨优质的心理护理干预对肺结核病人焦虑情绪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统计数据及结论。随机选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肺结核病人88例,回顾性分析临床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88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首次诊断,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内科学明确为肺结核。患者中,男52例,女36例,年龄 19至74岁,平均年龄44岁,病程8个月至42年,平均病程12年。按照随机原则将8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两组患者于年龄、性别、首次诊断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除正常基础活了及肺结核护理外,专门实配发熟练护理人员予心理护理,每天干预3次,每次10~15分钟。

1.3 观察组心理干预方法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与患者及时沟通,首先对肺结核患者表现出关心和理解,初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关键是让患者感觉到医护人员无惧结核,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合作。同时向患者及家属了解患者的生理及心理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医护计划。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肺结核及相关知识讲座,介绍疾病的发生、发展,告知病人肺结核其实是可以治愈的。劝告患者积极改变生活习惯如戒烟少喝酒,并适时指导注意气候变化。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密切观察和分析患者的情绪变化,通过通俗易懂的交流方式了解病患的情绪情况,耐心观察患者的情绪及行为举止,找出引起患者焦虑心情的心理诱因,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耐心分析、交流、讲解,使患者消除心理障碍。帮助患者在治疗中积极应对和消除不良情绪,强化患者心理对结核病的防御能力,提高患者的心理素质和适应心理应激的能力, 从而达到对此病的身心适应的状态。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资料输入计算公式,经SPSS 12.0统计软件包进行t检验。

2.结果

焦虑情绪障碍发生率:根据SAS标准评分,对照组17例患者存在焦虑情绪障碍,心理干预组则9例出现焦虑情绪障碍。对照组存在焦虑为38.6%,干预组为20.5%,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肺结核是一种顽固性慢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结核病恶化和复发是该病症形成因素之一。该病症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患者长期处于疾病状态及用药治疗,使其产生较为严重的负性心理,并对生活质量及睡眠造成明显影响[3]。焦虑作为一种负性心理反应,是指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患者经常出现与现实情境不符的过分担心、紧张害怕,这种紧张害怕常常没有明确的对象和内容。患者感觉自己一直处于一种紧张不安、提心吊胆,恐惧、害怕、忧虑的内心体验中。也可以表现为植物神经症状头晕、胸闷、心慌、呼吸急促、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等躯体方面的症状。有些有运动性不安坐立不安,坐卧不宁,烦躁,很难静下心来。因此,对于患有肺结核伴焦虑情绪患者有目的的心理护理干预就显得相当必要。在治疗期间对患者加强心理干预,宣教该病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着重强调疾病的可治愈性,交流言语及行为可”家常化”,在看似简单的方法中潜移默化的给予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既加强了医患和谐,又让患者感受到人性的关怀,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及生理误区, 使其焦虑情绪得以改善甚至解除[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焦虑症发生例数为9例,占20.5%,对照组为 17例,占 38.6%,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显示,88例肺结核伴有焦虑情绪障碍者26例,通过治疗患者肺结核,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率均得到了明显下降,但心理干预组治疗后焦虑情绪的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得知,心理干预对肺结核伴有焦虑的情绪有积极的影响,合适的支持性心理护理对改善焦虑情绪是非常需要和有效的[5]。甚至给予有效心理护理干预的患者可以明显缩短原发病病程,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心理,对生活乐观,积极治疗期间明显能较少患者的负面并发症。

总而言之,对肺结核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规范而详细的临床评估,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肺结核原发病的快速有效的治愈,更利于增强患者长期对抗慢性病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潘金香,韦小英,潘瑜等.围手术期呼吸功能训练对肺结核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16):207-208.

[2]曾珂.102例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6):94-96.

[3]谷杰,蒋飞.肺脓肿患者治疗及护理[J].中国乡村医药,2010,23(4):103-104.

[4]尹艳环.肺结核药物副作用体会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3):159.

[5]卿春华,吴尚洁,唐丽,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及心理护理[J].浙江实用医学,2013,08(15):159.

论文作者:廖玲波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5

标签:;  ;  ;  ;  ;  ;  ;  ;  

心理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焦虑情绪影响探讨论文_廖玲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