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腰丛骶丛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中的应用论文_黄小云

广西民族医院 广西南宁 530011

摘要:目的:分析在接受下肢手术治疗的患者麻醉处理当中,在超声引导下给予患者腰丛骶丛神经阻滞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时间段内收治的116例接受下肢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相关对象,根据其麻醉处理方式的不同均匀分成常规组以及超声组,常规组患者需要接受腰硬联合麻醉,超声组患者则接受超声引导腰丛骶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超声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明显好于常规组,且出现的不良发应例数少于常规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在比较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下肢手术患者的麻醉中,患者接受超声引导腰丛神经与骶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下肢;腰丛神经;阻滞;骶丛神经;超声引导;不良反应

在临床各类型疾病当中,下肢疾病十分常见,主要包括下肢各类性骨折以及髋关节疾病等,下肢疾病会给患者带来较为严重的痛苦,绝大多数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1]。对于下肢手术患者而言,麻醉方式的选择十分关键,对患者实施科学、有效的麻醉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手术的风险,特别是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的患者,如果无法接受有效麻醉处理,出现麻醉风险的几率会很大[2]。我院在接受下肢手术治疗的患者当中分别选择两种不同的手术麻醉方式,收到不同的临床效果,现根据研究情况进行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6年2月—2017年7月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当中选择116例下肢手术患者进行具体研究,本次研究得到了我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通过,且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为自愿接受研究。在此次研究当中,我院将以下患者排除在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癌症患者、肝肾功能障碍患者、意识丧失患者、妊娠期或者哺乳期患者、无法配合研究进行的患者。我院按照患者手术麻醉方式的差异将其均分为常规组以及超声组,每组各58例对象。常规组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8例,患者年龄为15—71岁,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21例,股骨骨折手术患者19例,胫腓骨骨折手术患者18例;超声组患者当中男性32例,女性26例,患者年龄最小16岁,最大为70岁,髋关节置换23例,股骨骨折20例,胫腓骨骨折15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在接受比较后不存在任何差异(P>0.05),因而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需要接受腰硬联合麻醉处理,患者以侧卧位接受麻醉,医生选择患者L3—L4间隙为麻醉穿刺点,选择穿刺针对患者的蛛网膜进行常规穿刺处理,见到患者脑脊液流出则视为穿刺成功。之后,医生向患者的蛛网膜腔注入2ml的0.75%布比卡因,并且为患者留置硬膜外导管,观察麻醉起效的情况等。

超声组患者则需要接受超声引导状态下的腰丛神经、骶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麻醉的准备事项等与常规组患者相一致,医生选择超声引导与刺激仪联合的方式对患者的腰丛神经与骶丛神经进行定位处理,将Philips超声探头横向置于患者的L4水平部位,在超声下清晰显示患者的腹壁肌肉,将超声探头向患者的背侧移动,直至显示腰方肌、腰大肌与L4横突,确定相应的神经后在腰丛神经注入20ml的0.5%罗哌卡因,在患者的骶丛神经注入15ml的0.5%罗哌卡因,麻醉显效之后可以开始手术治疗,并且在患者手术开始后20min给予患者0.2μg/(kg·h)盐酸右美托咪定静脉输注[3]。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式麻醉处理的具体效果,包括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阻滞的持续时间以及术后导尿管拔除的时间,同时分析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利用VAS评分进行分析。患者得分0分为无痛感,1—3分为轻微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患者得分超过7分表示疼痛较为难以忍受。

此外,针对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包括心动过缓、低血压、术后恶心,并作以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我院针对此次研究中的数据处理选择SPSS21.0软件包,将两组患者的计数资料、计量资料代入计算后显示结果P<0.05,则可视为差异存在明显意义,反之则无任何差异。

2.结果

2.1 患者麻醉效果

2.2 患者不良反应

3 讨论

在临床下肢疾病患者当中,髋关节疾病、骨折等都较为常见,这类患者需要接受下肢手术治疗,其主要目的就是改善患者的疼痛以及活动受限等情况,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4]。在下肢手术当中,患者可能会出现疼痛等应激反应,这样会影响患者手术顺利进行,所以,为患者选择科学的麻醉方式十分关键[5]。

在下肢手术患者麻醉当中,腰硬联合麻醉最为常见,医生主要是通过患者的蛛网膜将布比卡因等麻醉药物注入患者体内,以此抑制患者的椎管内神经信号传递,降低患者痛觉神经的敏感程度等。但是,很多患者在接受腰硬联合麻醉后效果不佳,甚至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等。我院在下肢手术患者麻醉中,选择超声引导下腰从骶丛神经阻滞,医生通过超声定位方式将麻醉药物直接注入患者的腰丛神经与骶丛神经周围。这样一来,患者局部药物浓度会较高,麻醉药物的吸收也会较快,药物可以较快对患者的神经组织进行有效抑制,这样可以有效增强神经阻滞的效果以及镇痛的效果。此外,这种麻醉方式还可以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当中血流动力学情况较为稳定,并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出现。

在此次研究当中,超声组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腰从骶丛神经阻滞的效果较好,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组患者,很好地体现了这种麻醉方式的应用优势。

结语:

针对临床当中接受下肢手术治疗的患者麻醉方式来讲,患者在超声引导状态下接受腰丛神经与骶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较好,患者各方面麻醉指标可以得到较好保证,且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较少,该麻醉方案可作为此类患者手术的首选方案在临床中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显洲.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18):131-132.

[2]罗兢聪,邹夏禹,杨志滢,陈海铭,许锦霞,张洁,刘晓捷.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单侧下肢手术中的应用评价[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7,15(02):172-173.

[3]张涛,陈斌.超声引导下腰丛骶丛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7,11(41):454-455.

[4]李晓光,付强,郑秀娟,孟春鹏,陆金彪,韩璐.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1):132-134.

[5]齐学勤,刘洪新,李冬霞,张长理,李晓义,李桂文,王泽合.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5,37(11):1651-1653.

论文作者:黄小云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

标签:;  ;  ;  ;  ;  ;  ;  ;  

超声引导下腰丛骶丛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中的应用论文_黄小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