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烷在小儿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王志坚

王志坚

山东省高青县人民医院,山东 淄博 256300

【摘要】目的:评价七氟烷在小儿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2015年1月~2015年12月,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入室前开放静脉,若不配合,肌注氯胺酮+阿托品,咪达唑仑+丙泊、氯胺酮或芬太尼诱导,术中氯胺酮、丙泊酚、芬太尼维持,观察组入室后面罩下吸入七氟烷,梯度增加浓度,起效后开放静脉通道,2.5%~3.5%七氟烷维持麻醉,对比相关指标。结果:T2、T3、T4、T5时间段,对照组HR、SBP高于观察组,T3、T4、T5对照组DBP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术中并发症9例次,观察组辅1例,察组喉罩置入时间、喉罩拔除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可作为小儿手术麻醉诱导,还可用于维持麻醉,麻醉效果较好,适用于各类儿科小手术。

【关键词】小儿手术;七氟烷;麻醉

小儿手术麻醉一直是临床麻醉难点,家属对麻醉质量、安全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全麻是小儿麻醉的主要方法。七氟烷是一种新型的吸入性麻醉药物,麻醉诱导时间短、苏醒速度快、毒副作用小,易被患者接受,对患儿呼吸道刺激小,对心血管抑制作用小,麻醉平稳[1]。本次研究评价七氟烷在小儿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传统静脉用药麻优势利弊。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5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小儿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择期手术;②ASAⅠ -Ⅱ级;③无心肺功能、肝肾功能异常;④无喉罩通气麻醉禁忌症;⑤手术时间<60min;⑥家属知情同意。共纳入患儿80例,其中男34例、女46例,年龄1-12岁、平均(5.8±2.1)岁。体重10-50kg。手术预计时间30~60min。据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 对照组

严格禁食水,入室前开放静脉,若不配合,肌注氯胺酮4-6mg+阿托品0.1mg,低于2岁,可适当增加氯胺酮剂量。起效后,开放静脉通道,常规监测呼吸、循环指标。咪达唑仑0.15mg/kg+丙泊酚2.5mg/kg、氯胺酮0.5-1mg/kg或芬太尼0.002mg/kg诱导。待麻醉起效后置入喉罩,术中氯胺酮、丙泊酚、芬太尼维持。术毕停止泵入丙泊酚,自主呼吸潮气量达到6ml/kg,呼吸频率15次/min,拔除喉罩,据Aldrete评分送至PACU。

1.2.1 观察组

严格禁食水,入室后面罩下吸入七氟烷,5%初始浓度,每3次呼吸增加0.5%,直至8%,氧流量5L/min。待患儿睫毛反射消失,下颌松弛,开放静脉通道,置入喉罩。保留患者自主呼吸,2.5%~3.5%七氟烷,氧流量3L/min,术中常规监测血压、心率、心电、血氧饱和度,据血氧饱和度辅助通气,据生命体征调整七氟烷浓度。术毕,关闭七氟烷挥发罐,吸入纯氧5L/min,拔除喉罩、送回病房标准与对照组同。

1.3观察指标

喉罩置入前5min(T1)、置入时(T2)、置入后5min(T3)、拔除喉罩(T4)、拔除后5min(T5),两组患者心率(HR)、收缩压(HR)、舒张压(DBP)。麻醉不良反应发生例。喉罩置入时间、喉罩拔除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收集数据建立WPS xls数据表,以SPSS18.0软件进行数学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数(n)或率(%)表示,比较采用 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指标变化

T2、T3、T4、T5时间段,对照组HR、SBP高于观察组,T3、T4、T5对照组DBP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并发症与喉罩操作时间

对照组出现5例咳嗽反射,给予机械通气4例,观察组辅助呼吸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喉罩置入时间、喉罩拔除时间分别为(94±6)s、(7±3)s,低于对照组(120±11)s、(18±13)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以氯胺酮为主的传统麻醉,操作简单、价格低廉,易于掌握,但不易取得患儿配合,影响诱导速度,同时还可能导致苏醒延迟[2]。丙泊酚注射速度过快、芬太尼剂量过大都可能导致剂量过大。小儿配合能力差,咽部分泌物增多,自主呼吸能力相对较弱,易出现呼吸抑制、呼吸道阻塞。肌注药物疼痛刺激作用,还给患儿带来的较大的痛苦,肌注用药起效慢,消除慢。

七氟烷是一种吸入性麻醉药物,对呼吸道无刺激,患儿易于接受。其血气分配系统较低,对小儿呼吸、循环影响较小[3]。吸入诱导时,小儿肺泡通气量高,药物可快速吸入起效,同时排除速度快,可缩短术前引导时间。七氟烷还可扩张外周血管,利于开放静脉,考虑到小儿血管细小、肥胖者比重上升,外周血管扩张有助于避免反复穿刺。七氟烷可控性较丙泊酚等药物更强,可更精确的控制剂量,减少药物需求量,进而缩短药物代谢时间。七氟烷维持麻醉效果也叫理想,还可通过“预适应”、“后适应”机制保护心肌,减轻缺氧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于阿片类等药理作用相类似[4]。七氟醚还具有镇吐作用,可预防反流误吸[5]。

本次研究显示,采用七氟烷患儿血压、心率波动性明显下降,特别是置入喉罩、拔除喉罩时心率、血压明显更低,七氟烷有助于稳定呼吸循环,降低手术风险,还有助于减轻喉罩置入与拔除刺激性,研究中观察组喉罩置入时间、拔除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七氟烷可作为小儿手术麻醉诱导,还可用于维持麻醉,麻醉效果较好,适用于各类儿科小手术。

【参考文献】

[1]邓小明,曾因明.麻醉新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4.

[2]明豫军,李辉,肖锋,等.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的调查和分析[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10,30(3):196-200.

[3]李大江,张伟娜,王素庆.吸入麻醉药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 25(16):211-212.

[4]刘志刚,刘永芳,陈雪君,等.异氟烷心肌保护的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 34(05) :699-702.

[5]张亚东,张侃.七氟烷在小儿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9):2054-2056.

论文作者:王志坚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4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8

标签:;  ;  ;  ;  ;  ;  ;  ;  

七氟烷在小儿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王志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