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作为电力配送电中最后环节的配电,其重要性至关重要。但是从各个方面来看,配电一直没有被相关人士重视。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推进,随着对供电质量与供电可靠性提出新要求,有效优化了配电网的布局,提升了配电网可靠性。但是随着供电能力的需求量进一步提升,配电线路的自行化成为发展趋势。而自动化系统的配置不当,必然影响到运行方式,因此叹息配置自动化系统级运行方式具有实际意义。本文就此展开了论述,以供参阅。
关键词:配电线路;自动化;系统配置;运行方式
引言
城村电网改造全面实施的同时,配电网自动化也在进行着。作为配电网自动化的一个部分,配电线路的自动化是自动化发展时代的必然趋势。配电线路自动化是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技术等实现费用降低和提高电网管理目标的。配电线路自动化的发展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利于配电网的发展,在确保电力供电安全运行上有着积极的意义。
1配电线路自动化系统设计及配置
1.1配电线路自动化系统设计目标
(1)为整个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保证,减少线路停电的时间,将停电范围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降低对整个电力系统造成的损失,促进电力行业的发展。(2)与配电线路有关的所有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都要进行实施监控,结合配电网运行的需求来选择监控方式,在出现故障时,可以确定故障的部位,并在第一时间内进行针对性的处理。(3)强化配电网系统的管理水平,对每个设备进行科学的管理,保证系统可以正常运行。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各个系统中的各项设备进行针对性的管理。科学、合理的对整个配电系统中的设备和配电线路进行规范化管理,将设备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提升应用效率,强化整个配电系统的运行水平。(4)让各个系统中的信息数据可以共享应用,通过对配电系统中各方面情况的掌握,可以对系统的配置和运行提供参考依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配电系统,在系统的管理工作方面也可以得到提升。(5)在进行配电方案的设计时,要以配电系统的实用性为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升经济效益。另外,配电系统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也需要对系统的可靠性进行检测,这样就可以促进自动化系统的建立。现代化的产品和技术对自动化系统运行情况有着重要作用,要保证各项设备的应用质量,进一步提高自动化系统的稳定性。
1.2配电线路自动化系统设计配置
随着系统越来越复杂,在电力系统方面,其对自动化系统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严格。配电线路的自动化发展是其未来的必然趋势,通过对通信技术等方面技术的综合运用,使得信息快速传输和准确性得以实现,并且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对工作的有效协调,也强化了整体的管理与监测质量。系统配置包括主站层和子站层。主站层对于配电系统来说,是其核心部分,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功能强大,主要的作用就是采集和管理数据,在故障发生的时候,该层能够有效处理故障数据,通过存储故障数据信息,结合远程监控的相关技术,再经过传输的作用,发送给总机。也能够实现故障信息共享的功能,使得配电线路在工作过程中安全有效运行成为可能。另外一方面,将计算机的硬软件系统进行有效集成,综合运用,实现有效操作整个系统。其操作过程为:结合硬件特点,选择交换器;结合路由器的作用,实现对数据的传输。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合适的网络硬件,最终实现自动化管理系统的作用。主站层的配置主要包括这些方面:一个调度站、前置机、两台数据服务系统、GIS网管、报表站、SCADA工作站等等。通过这些结构和配置,有效将计算机的硬软件进行系统结合与集成,从而实现高效控制二号管理配电线路。子站层这一方面,它属于自动化配电线路系统的中间层部分,能够起到控制低压、收集数据相关作用。另外对于隔离顾航,继而的供电起到很好的效果和作用。信息的传递主要依靠子站层的功能,它讲信息进行传递,最终给调度中心,所以,该层也是非常重要的配置层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配电线路自动化系统结构
2.1配电线路自动化开关
配电线路的自动化开关较为常用的有:重合器、自动配电开关、真空开关以及柱上SF6开关,在对其进行选择的时候应根据配电线路的特点来定,对配电网的设备原因也应进行充分的考虑。在生活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是真空开关,这种开关可以在故障发生的时候对短路电流进行拦截,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故障的影响范围,也减少了停电发生的几率。此外,这种开关的运行时间相对较长,比较适合在实际的生活中应用。
2.2配电线路主站DMS系统
在主站DMS系统中,其主要软件如下:SCADA软件、故障的自动隔离软件、AM/FM/GIS软件以及转供系统软件等。主站DMS系统具有开放式的操作平台以及方便而又灵活的图形操作界面,能够实现纵向与横向的集成。其中,SCADA软件不仅可以对配电线路进行遥信、遥测以及遥控操作,还可以实现报警、模拟、监视以及数据记录等工作。而故障的自动隔离软件以及转供系统软件能够在故障发生以后对发生故障的区段进行准确的预测,进而对故障区域进行隔离。对于AM/FM/GIS软件来说,可以将配电线路相关的设备的具体位置、供电区域的数字化地图、配电系统设备的相关参数以及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对应,进而实现系统运行数据的实时性以及可视性,有利于管理好配电线路。最后,对于一些高级的应用软件来说,我们可以利用它们实现短路电流的计算、潮流计算、停电方案的分析、网络的重构以及开关操作等。在主站DMS系统中,其基本配置如下:光纤Modem、PC工控机、输入与输出设备以及通信口等。
2.3配电线路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的通信方式采用主从、双环形结构的光纤通信方式,具有众所周知的优点。双光纤环结构保留了环形结构节省光缆的优点,克服了环形结构中光缆任一点故障影响系统运行的缺点,具有自愈能力。整个通信系统包括主站端主机Modem和若干FTU配置的从机Mo原dem,每一个Modem均有两对光纤收发口,并通过两根光纤串接成双光纤通信环(主环与副环)。正常情况下两个环都工作,信号在两个环中以相反的方向同时传输。环中任一处光缆或光纤Modem发生故障,光信号从故障点两侧的光纤Modem处自动从另一个环中返回,保证通信的正常运行。通信规约采用较适合配电网的DNP3.0,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其他的通信规约。
3配电线路系统运行方式
当配电线路处于正常运行的状态时,自动化开关的FTU就会对开关的状态、线路的电流以及电压等进行检测和记录,同时计算出相应的运行参数。如果开关状态异常且线路的参数不正常时,FTU中就会通过通信系统向主站上报异常情况。主站中的DMS系统则会隔一段时间轮询FTU,同时将查询到的信息在刷新后存到历史数据库中去。调度中心的值班人员通过主站中的屏幕显示器上的设备位置图上对这些数据进行查询,而且还可以通过遥控操作线路开关来操作系统的运行方式。配电线路出现问题时,主站中的DMS系统就会收到由FTU或者是断路器传送的故障信息,然后DMS系统启动故障检测和报警系统,对FTU事件记录和信息进行巡检,判断故障隔离以及非故障端的负荷转供方案,经过模拟校核后由调度人员实施。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新科学技术不断在发展和进步,未来我国的电路设计会朝着电网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我国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在今后的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和深入自动化系统的配置与应用过程,不断强化能源节约意识的提升,不断为企业与社会的环保、能源损耗的降低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立勋.配电线路自动化系统配置及其运行方式[J].中国科技投资.2018(29).
[2]王强.配电线路自动化系统配置及其运行方式分析[J].环球市场.2018(24).
[3]吕文征.试论配电线路自动化系统配置及其运行方式[J].科学与财富.2016(11).
论文作者:王阳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线路论文; 系统论文; 故障论文; 主站论文; 自动化系统论文; 方式论文; 设备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15期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