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与期货市场的发展_期货论文

中国经济与期货市场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期货市场论文,中国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期货市场的发展是奠定欧美发达经济国家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的重要因素。虽然2006年中国GDP在世界经济排名中位居第四,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但中国仍是世界经济大国而不是经济强国。期货市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价格发现、套期保值和规避风险的功能,可以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大宗商品的“定价话语权”,有利于在国际市场上掌握主动,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变。

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迫切需要期货市场这一金融工具来提供服务。在中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期货市场发展迎来了重要的历史机遇期。

一、欧美期货市场的发展奠定了欧美经济强国的地位

期货市场在19世纪的英国和20世纪的美国成为世界加工制造中心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国民经济发展阶段与当时的期货市场的对应关系(见图1)。

图1 欧美国民经济发展阶段与其期货市场的对应关系

1848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诞生开启了国际期货市场发展的序幕,CBOT的成长促进了美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最早的金属期货诞生于英国,1876年成立的伦敦金属期货交易所(LME)开创了金属期货的交易,LME的产生也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和欧洲工业化的进程,奠定了19世纪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其期货价格依然是至今国际有色金属市场的重要“晴雨表”之一。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和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的发展促进了美国经济从农业为主向建立现代工业生产体系和现代金融体系的转变,交易产品从农产品扩大到金属、贵金属、工业品、能源和金融期货产品,为美国经济强国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20世纪70年代初的石油危机给世界石油市场带来巨大冲击,石油价格剧烈波动,直接导致了石油等能源期货的产生。目前纽约商业交易所是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的能源产品交易所,上市的品种包括原油、汽油、取暖油等。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固定汇率被浮动汇率所代替,国际金融市场上出现了金融自由化浪潮,汇率和利率的剧烈波动使得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期货市场,于是外汇期货、利率期货和指数期货等金融期货产品孕育而生。1972年5月,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推出了包括英镑、日元的外汇期货,1975年10月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推出了国民抵押协会债券期货,1982年2月美国堪萨斯城期货交易所推,出股票综合指数期货,1982年10月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推出了美国长期国债期货期权合约。目前,在国际期货市场上,金融期货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金融期货和商品期货呈现共同发展的格局。

二、中国经济的发展客观上需要期货市场的发展

与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融资功能不同,期货市场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价格发现、套期保值和规避风险的功能。期货市场可以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定价话语权”,有利于在国际市场上掌握主动权,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变。

1995~2006年,中国经济以年均9%以上的速度增长。2006年中国GDP在世界经济排名中位居第四,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中国既是世界大宗商品的生产大国又是消费大国,既是出口大国又是进口大国。从中国主要能源消耗增量指标占世界新增产量比重来看,中国能源、煤炭、石油和钢铁消费增量占全球新增产量的比重位居世界第一(见表1)。很多大宗商品和战略商品如石油、钢材、铜、铝等的进出口量很大,2006年原油的对外依存度高达45%左右。2006年国际油价高涨,从年初的40美元/桶,最高涨到78美元/桶,我国进口单价大幅上升,按照2005年的进口平均单价计算,2006年中国进口原油和成品油多支付152.62亿美元。商品“大进大出”和国际商品价格剧烈波动的现实,使得我国客观上需要通过期货市场,掌握大宗战略商品的定价权,实现“中国因素”的主导定价机制。

我国期货市场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功能显著,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上海期铜已经成为国际三大定价中心之一。上海期铜的价格和上海库存已经获得国际同业的广泛认可。在国内现货铜的交易中,购销合同几乎全是“开口合同”,即只定购销数量,实际价格到时按照上海期货交易所相关月份合约的价格执行。

2.上海期铝已成亚洲地区现货贸易中重要的定价依据。从2001年4月起,中国铝业公司就已将上海期货交易所3个月期铝合约价格作为氧化铝合同销售的定价基准,以15%的比例与期货价格挂钩,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氧化铝现货价格大起大落的风险。

3.上海期货市场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燃料油期货市场,上海燃料油价格真实反应了国内现货市场的供求,对国际价格的形成也影响重大。目前,新加坡普氏公开市场在下午集中交易前,油商或用户都会参考上海市场的收盘价。国外知名能源机构,如康菲、壳牌等都在密切关注上海燃料油期货合约的交易情况。

4.上海天然橡胶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天胶期货交易市场之一。2006年上海天然橡胶期货总成交量达5209万手,成交金额达5.57万亿元,超过日本东京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胶期货交易市场。上海天然橡胶期货价格对现货市场的指导作用凸现,海南和云南电子商务中心每天的成交价格都基本与上海价格接轨。

三、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阶段和现状

(一)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试点创建(1988年~1993年)。各地政府和各行业部门纷纷创办交易所,1993年下半年高达57家交易所,期货市场混乱无序。

第二阶段:治理整顿(1993年底~2000年)。1995年中国证监会将57家期货交易所减少至15家,但依然从属于各地政府和各行业部门;1998年8月1日国务院发布27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期货市场的通知”,对期货市场的格局进行重大调整和重组,15家精简合并为上海、郑州和大连3家。

第三阶段:规范发展(2001年~至今)。期货市场品种日益增加,成交活跃。目前已经形成能源,金属、化工、农产品期货品种体系。2006年9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成立,将增加以股指期货为代表的金融期货品种系列。

(二)我国期货市场呈现规范和快速发展的势头

2006年我国期货市场成交21万亿元和4.5亿手,相当于2000年成交金额的12.5倍和成交量的8.23倍。2000~2006年我国期货市场交易情况见图2。其中,上海期货交易所2006年总成交12.6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92.81%,其中铜成交3.34万亿元,与2005年基本持平;铝成交2.85万亿元,增长6.7倍;天然橡胶成交5.57万亿元,增长2.6倍;燃料油成交0.85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52%(见表2)。

图2 2000~2006年我国期货市场交易情况

(三)我国期货市场建立了严格的市场监管体系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期货市场已经建立起监管有力、运作高效的监管体系。《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已于4月15日正式实施,期货行业的根本大法——《期货交易法》也已列入全国人大立法规划。目前,中国证监会正在建立由证监会、派出机构、协会、交易所、保证金安全存管中心共同参与的五位一体的期货市场监管体系,对期货市场实行“系统监管”。这些基础性制度建设可以有效地保证市场规范运作和保护投资者权益。

(四)我国期货市场国际化程度逐步加深

2006年中国国际期货经纪有限公司(中期公司)和广发期货公司等6家期货经纪公司获准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2006年银河证券与荷银金融期货亚洲有限公司设立了第一家合资期货经纪公司——银荷期货经纪公司。2007年许多国外机构通过在中国注册,积极参与中国期货市场。

(五)中国标准的影响越来越深远

上海期货交易所在2004年初步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燃料油期货的“中国标准”——我国燃料油的主要用户是电厂,新加坡的标准是根据船用标准制订,在产品密度上,新加坡是不高于0.991kg/1,我国规定是0.985kg/1,上海燃料油期货质量的标准要高于新加坡标准。以前中国企业只能被动接受新加坡标准,现在有了燃料油期货的“中国标准”,国内的油商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就有了依据,可以要求对方按照“中国标准”供货,争取谈判的主动性。

2007年3月20日上海期货交易所修订并重新颁布了《上海期货交易所有色金属交割商品注册管理规定》。原已在伦敦金属交易所注册的,并取得上海期货交易所交割认可的国外铜、铝品牌产品生产企业,应在发文之日起两年内提交相关注册资料,并经审核后取得注册资格。逾期未通过审核的,视作自动放弃。国外铜铝生产企业拟新增申请上海期货交易所注册品牌的,按上述规定办理。

由此可见,“中国标准”是中国期货市场迈向国际化的新起点。

四、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前景

国务院在《发展资本市场的九条意见》、《政府工作报告》等多次提出“积极稳妥地发展期货市场”,为期货市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07年3月6日国务院公布《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并于2007年4月15日实施生效,这为期货市场的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2006年9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成立,将增加以股指期货为代表的金融期货品种系列。中国期货市场正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尽快制定《期货法》

期货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级形式,需要严密、规范的法律体系来保障。发达国家已建立了完善的期货市场法律法规来保障期货市场的规范运作。我国应加快《期货法》的调研和立法准备工作,尽快制定《期货法》,为我国期货市场的交易和运行提供法律保障,推动我国期货市场不断向前发展。

(二)期货市场要服务和服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我国期货市场“新兴加转轨”的特征没有变化,期货市场功能发挥比较有限,许多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产品还没有上市交易。期货市场的发展要以服务和服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为出发点。一方面,要大力进行新产品开发,提升期货市场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广度;另一方面,要做深做好现有品种,提升期货市场服务于国民经济的深度。

(三)金融期货和商品期货将共同发展

金融期货的推出将从根本上改变期货市场的面貌,引起期货市场结构性变化和整个期货市场的优化重组。我国期货市场将呈现出金融期货与商品期货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四)期货市场投资者结构将不断完善

发达国家期货市场的投资者结构是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其中银行、期货投资基金、对冲基金、期货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是主要的机构投资者。我国期货市场的投资者结构是以中小投资者为主体,机构投资者比例还较低,而且机构投资者多是商品的生产企业、消费企业和贸易商。因此,我国应该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特别是建立商品期货市场与金融机构的桥梁,改善期货市场的投资者结构。

(五)期货公司的整合与发展

我国期货公司通过与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融合和注资,有利于期货公司做大做强和规范发展,并逐步形成多层次的投资体系和多元化的业务模式。这些都将对期货市场的稳定运行产生积极的影响。

(六)交易机制的创新

现阶段国际期货市场在交易机制方面呈现出多时段电子化交易的趋势。LME、NYMEX、CME和EUREX等国外交易所纷纷在场内交易的基础上推出电子盘交易。LME从2006年6月1日起延长其“select电子盘”①的交易时间,开盘时间由原来伦敦时间的早上7点提前至凌晨1点(上海、香港早8点)。因此,我国期货市场要在交易机制上进行创新,迎接国外交易所的挑战。

(七)期货市场的产品创新将不断涌现

一系列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宗商品期货产品(石油系列、金属系列和贵金属系列)将陆续推出,期权、商品指数期货等衍生产品也将不断创新发展,股指期货等金融期货产品将成为期货市场的新品种,期货产品系列将不断完善。

(八)期货市场的金融化和国际化趋势

商品期货产品具有两种属性: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近年来商品期货的金融属性特性越来越凸现。现金结算的期货产品种类(期权和指数衍生品)将不断丰富。仓单融资或结构性融资创新,将成为联系期货市场和商业银行、贸易商的纽带。

我国期货市场国际化进程将不断深化。我们正在积极探索保税交割制度,促进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物流中心;正在积极研究引入期货市场“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等等。我们要坚持以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原则推动期货市场国际化,为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做出应有的贡献。

注释:

①select电子盘是一种场外交易的电子系统。

标签:;  ;  ;  ;  

中国经济与期货市场的发展_期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