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与中学化学教与学有效整合初探论文_相,虎

多元智能与中学化学教与学有效整合初探论文_相,虎

相 虎

摘要:在中学开展基于多元智能的化学教与学的研究,旨在强调让学生运用多元智能学习化学知识和技能、掌握学习方法、体验探究过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和科学的价值观,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教师要基于多元智能制订教学策略,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抓住教学上的多元切入点,从学生的智能强项切入化学教学,以此来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多元智能;化学教与学;抽象思维方法;形象思维方法

一、多元智能理论与中学化学教与学有效整合的可行性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受到国内外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特别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并很快成为当今国内外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并非像传统智力定义所说的那样以语言能力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并以他们的发展水平为标准来衡量智能水平的高低,而是以能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生产及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为核心和衡量水平高低的标准。基于此界定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Theory of Ultiple Intelligences,简称MI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是由个体相对独立存在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八种智能组成的。分别为: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音乐智能和自然智能。

我国新世纪推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究、合作和创新的方式进行学习,力求在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这对中学的教与学提出了新的挑战。而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的教学理念恰好符合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上述目标。都强调教与学要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要抓住教学的切入点,要从学生的强项智能切入,要以促进学生的知识理解为直接目的,以此来带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即多元智能的发展)。在学习问题上,多元智能理论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征,强调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实现高效学习。为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创设各种适宜的、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手段、方法和策略,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在中学开展基于多元智能的化学教与学的研究,旨在强调让学生运用多元智能学习化学知识和技能、掌握学习方法、体验探究过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和科学的价值观,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教师要基于多元智能制订教学策略,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抓住教学上的多元切入点,从学生的智能强项切入化学教学,以此来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我们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初步探讨多元智能与中学化学教与学的有效整合,以期对中学化学教学提供有意义的指导。

我们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已经发现:有的学生特别喜欢解化学计算题,有的学生喜欢做元素推导题,有的学生特别擅长做各种化学实验,有的学生很快就能辨认结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有的学生善于解决社会上的一些简单化学问题,而有的学生则特别喜欢对别人的方法提出异议等等。这一切事实说明了人的智能类型的不同在化学学习上表现出了不同的特色。八种智能在每个个体身上表现出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教师的责任在于帮助学生挖掘出来并不断提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从语言方面来说,化学学科有自己“个性化”的语言——化学用语,如概念、原理、符号、仪器名称、化学术语等,学生不仅要理解其含义,还要做到准确、恰当、熟练地使用它们;从逻辑数理方面来说,化学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制备之间的关系,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之间结构和性质的递变关系,分子、原子内部各微粒之间的关系等都存在着严密的数理逻辑关系;从视觉空间方面来说,分子的空间构型、晶体结构模型、实验装置等这些几何形象对于问题的理解非常重要;从人际交往方面来说,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习者的意义建构、增强思维技能,小组实验、研究性学习、开放性问题的讨论,都需要学生有良好的与他人沟通和交往的能力;从自知与自省来说,化学知识网络的建立、化学专题小结、化学实验的设计都能促使学生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增强监控自身思维过程的能力;从身体运动方面来说,“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任何实验过程都要精心设计、认真操作,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方法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可以将实验操作、实验观察、积极思考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统一于实验实施的全过程;从与自然的结合上来说,化学物质几乎全都来自自然界,研究化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为人类社会做出贡献。中学化学教材中,无论是元素化合物知识还是化学理论,无论是有机化学还是无机化学都蕴含着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素材。中学化学学科特点和化学学习过程的特点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提供了可能;而多元智能理论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思路。

二、多元智能理论与中学化学教与学有效整合

在化学学习中,通过阅读、听课、观察、实验等活动得到的感性材料,需要经过大脑的思维活动进行加工、改造、升华,才能变成理性的认识,进一步转化为学习的成果。

1.化学教与学中的抽象思维方法

(1)化学教与学中的科学抽象方法——概念和判断

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是人脑对化学事物的感性材料进行改造加工的过程,是科学抽象这种思维运动的过程。化学概念是实践发展的产物,是在化学科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化学概念又是抽象思维的结果,是经过反复的科学抽象而逐步形成的。

判断是概念的展开和联系,它以概念为基础和出发点,是思维的一种基本运动形式。通过思维的判断活动,可以对化学事物的属性和相互关系做出断定,因而判断是人们认识化学事物的一种方法和工具,做出判断是化学学习时经常进行的一种活动。

(2)化学教与学中的逻辑方法

1分析与综合。分析是把学习对象的整体分解为若干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来认识、学习的一种思维方法。对事物进行分析,可以借助于抽象思维,也可以借助于实验方法。综合是在分析学习的基础上把对象的各个部分、方面与要素统一和联系成有机整体来认识、学习的一种思维方法。综合能把握事物本来的联系和中介,克服分析的局限,揭示事物在分割状态下不能显示的特性。

2比较。比较是在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确定若干对象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的逻辑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事物的本质特点和相互联系。比较可以是单项的或多项的、分析的或综合的、简单的或复杂的、纵向的或横向的。

3分类。分类是在比较的基础上根据共同点把事物归并为一类、根据差异点把事物分为不同的类或者把同类事物划分为较小的类从而将事物区分为不同种类的逻辑方法。分类可以使大量繁杂的化学材料条理化、系统化,为有序地学习化学创造条件。科学地分类能反映事物内部的规律性联系,有利于学生掌握有关的学习内容。

4类比。类比是在比较的基础上,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方面相似或相同,推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相似或相同,把其中某一对象的有关知识或结论推广到另一对象的逻辑方法。类比是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一步获得化学知识的一种有效的试探性方法,在化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5归纳和演绎。归纳是根据个别事物具有某种属性而推论某类事物都具有该属性,从个别事物中概括出一般结论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归纳法能从经验事实中找出带普遍性的规律和原理,扩大和获得新知识。例如元素周期律的得出、勒沙特列原理的形成等都是用的归纳方法。演绎是从一般性原理出发,按照一定规则得出关于个别具体事物的结论的逻辑方法。演绎在科学证明、科学预见和建构理论体系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在元素周期律以后的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中,中学教材就是按演绎方法编排的。归纳和演绎在科学认识的过程中的功能是互补的,演绎的大前提要依赖归纳,归纳过程的分析要依赖演绎,演绎需要以归纳为基础,而归纳需要以演绎为指导。

2.化学教与学中的形象思维方法

化学教与学中的形象思维,是在形象地反映化学事物具体形态的感性认识基础上,通过意象、联想和想象来揭示化学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思维活动。其一般机制是:观察→意象→联想→想象→模型、模仿或模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材料,形成对化学事物的印象、表象之后,经过形象分析和形象综合,舍弃印象、表象中与对象本质无关的个别特征,以形象的形式更加集中地反映对象的共性。在这个过程中,视觉空间智能、逻辑数理智能和语言智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在化学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与多元智能密不可分。教师要用自己的多元智能启发学生的多元智能,让学生运用多元智能学习化学知识和技能、掌握学习方法、体验探究过程、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论文作者:相,虎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9月下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6

标签:;  ;  ;  ;  ;  ;  ;  ;  

多元智能与中学化学教与学有效整合初探论文_相,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