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工程造价与BIM技术应用的探索论文_梁奕琨

梁奕琨

广州爱益倍建筑软件有限公司

摘要:【内容】:项目工程造价管理历来是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在BIM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如何运用模型信息与信息化平台提高项目造价工作的效率与成本管理效益,一直备受建筑行业的关注。无论作为房地产开发商或业主,还是作为承建商,都在寻求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造价优化方案。在行业专家评估考察BIM技术平台时,成本造价也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评估模块。本文将基于当前工程造价管理一些难点,阐述BIM技术将如何为工程造价管理带来新动力与效益。

关键词::工程造价,BIM,信息化管理,算量计价,项目管理,资源管理

1.引言

1.1工程造价

工程造价,从投资者角度而言,是工程投资费用,是一项建设项目预期支出或实际支出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如果从承包商角度而言,则是工程价格,是预计或实际的材料、设备、技术劳务在建筑安装工程总价格。在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工程造价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无论是投资者还是承包商,在落地到项目造价管理的通用环节,则都需要通过估算、概算、预算、结算进行管理。"本文将以RIB集团MTWO企业级云平台以及部分样本项目数据进行工程造价与BIM技术应用进行阐述。

1.2工程造价BIM应用

工程项目建设的特点,决定了工程造价具有大额性,个别性、差异性,动态性,层次性,以及兼容性的特点。当前,建筑项目的复杂性与体量已经逐渐达到一个传统建筑业无法应对的高度。从宏观而言,根据美国麦肯锡国际研究学院发布的《想象建筑数字化的未来》报告指出,传统建筑业生产力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开始呈一定程度下滑。从微观而言,当下从事传统工程造价业务的专业人员,虽然经过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但基于上述提到的特点,在每次处理造价数据时,都难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与重复工作完成任务。诚然,在运用表格建立函数后,的确解决了部分公式运算的简化工作。但随着项目设计越来越多样化,涉及要对接的业务部门与数据整理也越来越复杂,人力投入了,但效益未能呈正比增长。

因此,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大数据平台在建筑行业信息化发展潮流中应运而生。如何有效应用BIM技术,提高工程造价质量,解决造价痛点,提升工程造价技术人员效率,成为了一个工程造价行业关注的话题。本文将摘取部分造价技术人员面临的痛点,结合当前BIM技术进行分析与解决方案阐述。

2.当前工程造价难点

由于工程的个别性,差异性,工程造价技术人员在从事造价业务时,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完成任务。然而,任务完成的效果却未必能达到理想的期望值。导致这状况的原因,除去个别造价技术人员未尽责以外或经验不足外,通常是因为他们在传统造价业务流程中,都在面对例如工作量繁重,数据缺乏其他部门信息联动,对量审核数据追朔繁琐,预算数据与施工数据脱节等难点。

2.1算量工作量繁重

传统招投标的算量工作量具有多样性,重复性,紧迫性特点,导致了预算团队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赶工。建造的多功能化,决定了算量的多样性。传统非信息化,从而每个项目都要再算一遍。当前项目体量越趋庞大,在有限的招投标时间内,完成项目预算时间越来越紧迫。这样容易造成预算不准确,数据标识不完善,对后期项目管理造成了隐患。

2.2数据缺乏其他部门信息联动

由于在紧迫的招投标时间里,成本造价缺乏与其他部门的数据联动,往往会成为信息孤岛。不能与招投标方案的施工组织计划,招采计划联动。往往日盼夜盼的工程量结果出来了,计价环节只能快速完成,到了招投标截止期前几天,还在进行跨部门交底数据的手工对比分析。影响更深的,在施工阶段产生不必要的变更等状况。这都是由于各部门间数据不联动,无法进行实时信息化整合造成的。

2.3对量审核数据追溯繁琐

在施工阶段,由于传统的手工算量数据难以直观体现某个或某类构件的具体设计尺寸与位置,在对量出现差异时,双方对量人员需要提供大量图纸设计资料进行核对。同时,如果差异原因存在于个别构件时,对量人员也苦于找出问题根源,影响对量效率。

2.4预算数据与施工数据脱节

对于传统的工程造价数据,由于项目任务量大,预算数据往往只能进行概括数据汇总,更有甚者,还只能通过经验系数评估得出工程量。这样的数据就不能用于项目施工过程的人工材料机械等资源的合理分配与管理。往往会导致对各施工段材料用量缺乏数据支撑,项目后期才发现耗损超支,每期材料采购量计划部与成本部门数据不一致等状况。

以上种种情况,造成了项目成本管理在传统建造中都遇到了壁垒。如何有效优化成本人员工作效率,降低预算误差导致施工风险,提高项目成本效益等问题,已经迫在眼眉。

3.运用BIM技术的优势

基于国家政策与行业技术的推动与发展,我国在近十年已在BIM技术领域研究与探索中总结出了很多有利于工程建造的经验。对于成本造价管理领域,运用BIM技术,可大大减轻枯燥的重复工作量,还可以通过模型可视化与跨部门信息化平台的协同,实现信息实时联动,大大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效益,从而推动项目的整体优化管理。以下将列举BIM技术为成本造价管理带来的部分优势。

3.1基于模型快速算量

BIM技术不仅可以服务于项目初期设计阶段,还可以将模型数据进一步利用,在算量的应用中可表现为:

1)完成建模同时,即完成部分构件的设计工程量。

2)通过数字化平台预设的算量逻辑得出算量结果。算量结果通过模型可视化,形象直观地在界面显示具体位置,三维形状以及构件描述信息。

3)算量颗粒度可粗可细。通过构件类别属性,可概括计算同类别构件工程量。满足项目初期估算,概算与招投标预算颗粒度要求。同时也可以基于构件级别,通过数字化优势快速得到单独构件工程量。为以后与项目合同签署方做对量审核提供依据。

从下图可以观察到,数字化BIM技术可以基于算量规则预先设定智能算量逻辑。算量人员只需要选择算量逻辑,既可快速算量。同时,应用BIM技术,可以通过模型属性信息,对算量结果进行分组,满足不同项目与算量任务的汇总需求。算量完成后,还可以通过反筛选,重新检查是否有漏算构件。对比传统图纸设计算量,BIM技术可以大大减少每次在数张图纸中检查漏算算部分的枯燥与重复工作。

3.2构件级别算量便于对量审核

在预算校验,与施工过程工程量审核过程中,如何提高对量双方的工程量审核效率非常重要。在对量过程中,步骤大致如下:

1.确认双方算量设计版本一致

2.基于同版本对量产生差异时,排查差异量较大的区域或构件类型

3.摘取部分差异较大的工程量区域/类型,做进一步具体审核。

因此,在对量审核过程中,选取个别构件或类别进行对量必不可少。在传统表格算量流程中,往往要在各表格中查找出尺寸信息与结果核对。由于涉及众多图纸与表格,对审核双方都造成的时间与精力的损耗。

从上图可以观察到,如果应用BIM技术,在数字化平台对模型进行智能算量,系统不但能批量计算出整体模型工程量,而且结果可以精细到构件级别。算量人员只需要选择模型的其中一个构件,BIM平台就能显示对应工程量以及附带详细算量公式。在对量过程中,这不仅可以快速定位待核对工程量的构件位置,还能通过模型参数信息通过BIM平台分析出精细化的工程量结果。

3.3体现造价资源数据的潜在价值

传统的预算资源数据往往以输出人材机报表作为结果。然而,这导出的报表,未必能被项目其他部门进一步全部应用,例如计划部门。这是由于清单结构与施工组织计划结构不一致造成。所以,如果人材机资源信息能与具体构件关联,那么资源信息就能与施工组织结构进行关联。计划不再只是时间的信息。预算关联的资源数据可以约束施工阶段分包乱报量,为防止现场材料浪费提供数据支撑。造价人员的数据价值就能在项目管理部门中得到更好的延伸体现。

例如上图,造价人员进行计价工作时,完成项目预算成本的资源汇总。与此同时,计划管理人员已经基于编制好的施工组织计划,将项目的人材机资源信息实时关联到各施工工序中去。在选择工序时,计划人员就不再需要抽象理解工序在现场的位置,而是可以通过模型查找到构件,然后进行计价与资源的关联。这有利于项目资源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效果如下图:

3.4项目预建造方案模拟

应用BIM技术,不仅能提高成本造价部门内部的工作效率与成果输出,还能借助大数据BIM平台的特性,实现各部门数据间的联动与整合分析。

设计,成本,与计划部门的数据都是项目运作的重要数据。在招投标期间,应用BIM技术,可以基于三维模型-时间-成本形成预建造方案,这样可以在项目施工前检查各部门数据是否合理,为确定最优方案提供了分析效果。例如下图,设计部门可以根据建议优化设计方案,成本人员可以根据施组时间判断成本曲线波风与波谷是否合理,计划部门可以校验计划是否存在风险。在施工阶段,通过BIM技术,还可以形成计划方案与当前进度的对比,有利于提高项目进度对比分析的清淅汇报,通过各部门数据协同,展现更加清晰有效的结果。

3.5与招采管控形成闭环

传统招采工作是表单模式管理,信息缺乏设计-造价-资源-计划之间的联动。由此导致招采资源规划不够精细化,不能模型可视化的状况。

在应用BIM技术后,以上问题可以得到解决。即将采购的材料资源与模型和计划关联,可以清淅呈现每一单物料采购清单的项目建造范围。而且还能通过企业级别预设的采购规划,根据项目施工组织计划,为每单采购与招标任务生成招采计划。从而招采清单-招采比价-签署合同-材料入库出库/进度汇报-工程款审批,形成闭环管理。

3.6企业项目控制舱

当前的BIM技术平台不仅体现在模型可视化,也可以有大数据整合特性。基于项目级别的成本数据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级别的综合成本管控需求。基于BIM技术的大数据平台,企业就能通过各项目数据积累,根据企业特定的业务结构,汇总出更高维度的数据。

4.结论

诚然,当前BIM技术还没发展到完美的全智能化阶段。例如制度标准化,信息资源标准化,流程标准化等还需要进一步制定与增强。如何与物联网,人工智能进一步整合还还在探索与发展中。

但时代发展的洪流是不断往前推进的。随着当下建造行业对信息化与精细化要求的不断提高,各建筑企业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在项目成本造价领域,更为突出。运用BIM技术,形成BIM信息化管理平台将能提高企业各项目算量速度,发挥成本造价数据更深远的价值。

【参考文献】

a.刘宇林等,《建筑业企业BIM应用分析暨数字建筑发展展望(2018)》【J】.北京: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71/96/103

b.麦肯锡国际研究院,《想象建筑业数字化的未来》【R】. 2016.6

论文作者:梁奕琨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6

标签:;  ;  ;  ;  ;  ;  ;  ;  

项目工程造价与BIM技术应用的探索论文_梁奕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