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主要害虫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_杨树论文

杨树主要害虫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_杨树论文

杨树主要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虫害论文,杨树论文,发生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杨树是造林绿化的主要树种,近年来随着杨树纯林面积不断扩大,因品种单一而造成的杨树病虫危害也越来越严重。经调查,近年来危害杨树的虫害主要分食叶类害虫、刺吸类害虫和蛀干类害虫等3类。为帮助基层林业工作者搞好防治工作,现将杨树主要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一、杨树食叶害虫

主要以美国白蛾、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春尺蠖等为主,除春尺蠖一年发生一代外,其他都发生效代。幼虫危害集中且虫口密度较大,常将整株树叶吃光,造成受害树木多次萌发,严重影响树木生长,甚至造成树木干枯死亡。幼树期(1~4年生)杨树受害,对生长和存活影响较大。

1.春尺蠖 识别要点:幼虫危害可吐丝下垂迁移,俗称吊死鬼,爬行时脊背拱起又称造桥虫。幼虫食叶群居危害,易暴发成灾。生物学特性:该虫1年发生1代,以蛹在树冠下的土层内越夏越冬。次年春,当地表解冻时,成虫开始羽化出土。雌蛾无翅,雄蛾具有趋光性。4月初出现幼虫,初龄幼虫有吐丝下垂转移危害的习性。4月中旬至5月初为食叶危害盛期,5月初老熟幼虫陆续入土化蛹。

(1)成虫出土前,在树干基部涂高效氯氰菊酯加废机油(1︰20)药环,可有效阻杀上树雌成虫,且对路过的小幼虫及老熟幼虫均有良效。

(2)幼虫发生期,喷施25%灭幼脲3号2000倍液。于晴天上午,距树干1米处挖宽、深各20厘米沟,用300~500倍有机磷杀虫剂浇沟,杀死震落到地上的幼虫。在秋后至春天发芽前,对树干半径1.5米范围的土层进行翻耕,深度10~20厘米,可起到降低虫口基数的作用,又能松土除草抚育林木。

2.其他食叶害虫 舟蛾幼虫尤喜危害嫩叶,幼虫吐丝粘缀嫩叶呈饺子形或在叶缘吐丝将叶折叠。美国白蛾幼虫孵化后吐丝结网,群集网中取食叶片,叶片被食尽后,幼虫移至枝杈和嫩枝的另一部分织一新网。

这两种害虫均以幼龄幼虫在落叶、地被物及树皮裂缝中结茧越冬。该虫以茧蛹在落叶、墙缝、树洞或表土内越冬。翌年3月、4月越冬代成虫开始羽化,交配产卵;第一代幼虫发生期为4月中旬~6月中旬;第二代为6月上旬~7月上旬;第三代为7月中旬~8月下旬;第四代为8月下旬~9月下旬,世代重叠。最后一代幼虫危害至9月底陆续下树,寻找适宜场所结茧化蛹越冬,个别幼虫至10月上旬化蛹。

(1)4~8月,用4.5%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液、2.5%溴氰菊酯2000倍液喷雾防治。或者用3%高渗苯氧威乳油1500~2000倍、25%灭幼脲Ⅲ号2000倍、1.2%苦·烟乳油2000倍喷雾,防治幼虫。

对于林木集中成片、相对郁闭的林地,宜采用烟雾机防治,使用1.2%苦·烟乳油或3%高渗苯氧威乳油。每亩用量30克,农药与柴油的配比为1︰20。防治时应选择晴朗无风天气,施放烟雾宜在每天上午10点前、下午4午后进行。

(2)5~9月,利用杨扇舟蛾3龄前幼虫群集虫苞的特点,组织人力摘除虫苞,可杀死大量幼虫;利用杨小舟蛾卵块状集中的特点,进行人工摘除卵块。还可震动树干捕杀下落的幼虫。

(3)6~9月,在成虫期,利用杨树舟蛾的趋光性,用诱虫灯诱蛾杀虫。

(4)11月初冬时,用石灰、硫黄和水以8︰1︰5比例进行混合调配,对树干进行涂白。

(5)11~次年3月(蛾蛹期),对树干半径1.5米范围的上层进行翻耕,深度10~20厘米,可起到降低虫口基数的作用,又能松土除草抚育林木;特别是防治越冬代,效果显著。

(6)对地势不平,林地郁闭地面防治不利的,可在幼虫发生集中期采取飞机防治,效果良好。

二、剌吸类害虫

危害杨树的刺吸类害虫主要是草履蚧。草履蚧在早春上树吸取树木嫩芽、嫩枝汁,造成整株枯死。一般一年发生一代,翌年2月随着气温升高,若虫上树危害。若虫出土后沿树干上爬至梢部、芽腋或初展新叶的叶腋刺吸危害。雄性若虫4月下旬化蛹,5月上旬羽化为雄成虫,羽化期较整齐,羽化后即觅偶交配,寿命2~3天。雌性若虫3次蜕皮后即变为雌成虫.自茎干顶部继续下爬,经交配后潜入士中产卵。

卵有白色蜡丝包裹成卵囊,每囊有卵100多粒草履蚧若虫,成虫的虫口密度高时,往往群体迁移,爬满附近墙面和地面,令人厌恶。因此,防治草履蚧关键时期在早春若虫上树前。

1.防治要点 在树干底部扎塑料布或缠塑料胶带阻隔若虫上树。若虫上树前(2月上中旬),用二道细绳将宽约20厘米的塑料布(新塑料布为佳)扎于树干底部或在树干底部缠胶带,阻隔率可达98%以上,再辅助人工扑杀,效果非常明显。

2.化学防治 树干1米以下用废机油加有机磷农药环涂10厘米宽药环,以阻杀草履蚧上树。若虫孵化后40天左右,可喷施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作用快速,对人体安全;或喷5%吡虫啉乳油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或用50%敌敌畏、乐果等农药1000倍喷雾防治。

三、蛀干类害虫

主要有桑天牛、光肩星天牛等。桑天牛幼虫于枝干的皮下和木质部内,向下蛀食,隧道内无粪屑,隔一定距离向外蛀一通气排粪屑孔,排出大量粪屑,削弱树势,重者整株枯死。光肩星天牛幼虫蛀食树干,危害轻的降低木材质量,严重的能引起树木枯梢和风折;成虫咬食树叶或小树枝皮和木质部,飞翔力不强,白天多在树干上交尾。雌虫产卵前先将树皮啃一个小槽,在槽内凿一产卵孔,然后在每一槽内产一粒卵(也有两粒的),一头雌成虫一般产卵30粒左右。刻槽的部位多在3~6厘米粗的树干上,尤其是侧枝集中、分枝很多的部位最多,树越大,刻槽的部位越高。初孵化幼虫先在树皮和木质部之间取食,25~30天以后开始蛀入木质部,并且向上方蛀食。虫道一般长90毫米,最长的达150毫米。幼虫蛀入木质部以后,还经常回到木质部的外边,取食边材和韧皮。

杨树天牛的防治方法可以归纳为“治虫源、除杂草、提成虫、捶卵槽、插毒签、修虫枝”的十八字方针。

1.营林措施 这是一种预防性措施,通过调整林种结构来避免森林灾害的发生。如杨树就不可与桑树混交,否则杨树易发生桑天牛。

2.检疫措施 检疫是防治天牛扩散传播的有效手段。凡来自疫区的苗木、木材及包装箱等都必须经过检疫后方可调运。

3.人工防治 冬季(11月至次年3月)清除林地内的杂草和落叶,清理虫害木,修剪虫枝,并及时集中烧毁。5~9月,天牛成虫期,组织人力在杨树周围的野蔷薇、桑、构等诱饵树上捕捉成虫;低矮树干上的天牛可采取人工击卵进行防治,用小锤或小刀敲击或剥挖刻槽处即可将皮下的卵或初孵小幼虫杀灭。

4.化学防治 4~5月,在树干离地面30厘米处打深达木质部的斜孔,注射敌敌畏、辛硫磷、杀螟松10~20倍,用药量一般0.3~0.9毫升,也可从排粪孔直接注药。采用插药签的方式杀灭天牛幼虫,在有虫粪排出的孔道用毒签1~3根插入,并用泥封口。5~9月,在天牛成虫羽化始盛期前,向树干或大侧枝上喷洒绿色威雷200~300倍液。

联系电话:0311-8850500

标签:;  ;  ;  ;  

杨树主要害虫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_杨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