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论文_陈菊燕,李玉玲(通讯作者), 陈旗滨

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EICU 浙江 台州(31802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

摘要:目的 分析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和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危重症患者19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全程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程护理应用于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可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提高了抢救成功率也提高了护患的满意率。

关键词:全程护理 急诊 危重患者

Application of whole course nursing in emergency patients with critical care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whole course nursing in the emergency treatment of critical patients. Method Select cases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June, 19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disease, will b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full care) and control group (conventional care), compared with the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of nursing. Results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nursing satisfaction scor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0.05 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the whole course nursing is applied in the emergency treatment of critical patients, and it can get good nursing effect, and the success rate of rescue is improved.

Key words: whole course nursing emergency critical patients

急诊科是医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的地方,而且急诊科多是一些病情复杂急危重症的患者、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急诊科的工作可以说是医院总体工作的缩影,直接反映了医院的急救医疗、护理工作质量和人员素质水平。

因此急诊抢救与护理的方法研究十分重要,是挽救危重患者生命的重要因素,传统抢救与护理方法逐渐显现出其不足,已经远远无法满足临床的需要。为研究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我院选取192 例急诊危重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全程护理,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4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急诊危重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92 例和对照组100 例。其中观察组中男性56 例,女性36 例;年龄32~78 岁,平均(53.2±12.8)岁;疾病类型:重型颅脑损伤32 例,急性心肌梗死12 例,脑血管意外14 例,消化道大出血8 例,呼吸系统疾病16 例,患者合并意识障碍6 例,休克4 例。对照组中男性58 例,女性42 例;年龄30~82 岁,平均(54.4±13.2)岁;疾病类型:重型颅脑损伤36 例,急性心肌梗死18 例,脑血管意外12 例,消化道大出血10例,呼吸系统疾病15 例,患者合并意识障碍5 例,休克4 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P >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均按常规急诊流程进行抢救与护理。

1.2.2 观察组 组织急诊科工作经验丰富的数名医护人员组建全程护理规划小组,给予患者全程护理,宏观地制定全程护理措施,并指导临床护理工作者全面应用于急诊科临床。

具体内容如下:

(1)实时与120急救中心进行网络联系,急救现场具体的救护情况需实现电话通讯联系,对车辆进行实时动态跟踪。急救车到达现场后需经将患者的年龄、性别、姓名、症状等基本信息第一时间经网络传递到医院,以便在院接收人员能够有时间准备急救所需的药品、器械、仪器等,便让相关科室医生能够提前到场准备进行急救;

(2)预检快速分诊,安排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理人员担任急诊室的分诊人员,在接收到患者信息后,在最短时间安排好相关的急救设施,建立急诊科绿色通道,待患者到院后准确评估患者病情,根据其病情缓急轻重及疾病类型安排相应的抢救室。

(3)急救干预。护理人员需积极辅助主治医师进行急救工作,保证各项急救工作有效、准确、快速的进行,这是保证成功抢救率的关键。抢救护士首先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支持;建立静脉通路,监测其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配制有效的救治药物,保证药物供给的安全性与及时性;同时还需要做好抢救记录。

(4)做好全程陪同及加强基础护理。急诊患者病情变化快,护理人员需在做好相关的急救准备工作,准备好呼吸囊、氧气瓶、气管插管喉镜及急救药品等;急诊患者在转移时医护人员需全程陪同。和同科室人员实现无缝交接,交接工作完成后签字确认。

1.3 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的抢救情况,以护理满意度和抢救成功率为标准,患者在抢救后,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并实现安全转运。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分值0~100,分值越高为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检验,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抢救情况与护理满意度评价比较,见表1

3 讨论

现代急诊医学科已发展为集急诊、急救与重症监护三位一体的大型的急救医疗技术中心和急诊医学科学研究中心,可以对急、危、重病人实行一站式无中转急救医疗服务,被誉为现代医学的标志和人类生命健康的守护神。急诊科的工作是医院总体工作的缩影,直接反映了医院的急救医疗、护理工作质量和人员素质水平。全程护理属于新型急救护理模式,自120 接听电话开始,直至被抢救患者转至相应科室为终点,对患者实施全程细致专业的特级临床护理,主要利用网络与120急救中心传递急救患者信息,急诊护士主动进行接诊,并建立绿色通道,在最短时间内将患者送至抢救室,并在抢救室实施急救措施,并完成交接工作的无缝连接,保证护理工作的完成性及系统性全程护理在抢救与护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上均以“迅速、提前、预警”为准则,尽可能地节约抢救过程中的每一分每一秒,为抢救赢得时间,也降低了患者病情恶化的危险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本研究中,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有97.8%,明显高于对照组78%,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3.8±7.2)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全程护理不仅降低了死亡率,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4 结论

综上所述,全程护理是一种以宏观视角看待急诊危重患者抢救护理的方法,符合“以人为本”的新型护理理念,以患者为护理工作中心,给予全面专业细致的特级护理,对挽救患者生命有重大意义。提高了抢救工作的成功率,还综合提高了护患的满意程度,全面提高了医院护理质量,全程护理在危诊重诊的抢救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刘艳.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3,8(8):166-167.

[2]徐慧欣.急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0):3718-3720.

[3]陈淑萍.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8):70-72.

[4]韩廷霞.全程护理服务模式在急性阑尾炎手术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5:35-36.

[5]杨芝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院前急救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9):162.

论文作者:陈菊燕,李玉玲(通讯作者), 陈旗滨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年11月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5

标签:;  ;  ;  ;  ;  ;  ;  ;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论文_陈菊燕,李玉玲(通讯作者), 陈旗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