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颈椎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薛鸿

(广西柳州市中医医院脊柱一科 广西柳州 545000)

【摘要】目的:探索研究应用改进的颈椎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8月期间收治的颈椎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5例均予以常规颈椎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牵引,研究组45例均予以改进的颈椎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进行治疗。结果:两组颈棘旁肌肌电波幅牵引前、牵引中及牵引后呈现先降低后升高趋势,研究组牵引中、牵引后颈棘旁肌肌电波幅均明显性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ND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变椎间隙高度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颈椎病患者应用改进的颈椎脊柱减压系统实施治疗,可以有效放松其颈部肌肉,拉开颈椎间隙,实现良好效果。

【关键词】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表面肌电图;椎间隙;颈椎病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6-0132-02

颈椎病属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继发性改变压迫脊髓、神经根以及血管等相关组织,进而导致的相关性症状及体征[1,2]。该病主要患者群体为青年及中老年人。临床实践研究显示,极大比例的患者可以经非手术治疗实现治愈,其中,颈椎牵引为最常使用的非手术治疗方法[3]。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是一种新的颈椎牵引疗法,该方法能够针对受损椎间隙实施高效的靶向牵引,其效果值得肯定[4]。但是,该系统在牵引力集中以及曲度牵引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我院开展研究,探索研究应用改进的颈椎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及临床效果,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列入患者均为我院2017年1月—8月期间收治的颈椎病患者,共计90例。所有患者均具有神经根型颈椎病相关临床指征并经检查确诊,已对近期并发颈椎骨折、严重骨质疏松以及脊柱结核及肿瘤患者予以排除。经同意,随机分组,各45例。对照组含男24例、女21例;平均年龄(40.5±5.2)岁,平均病程(10.5±3.0)个月;研究组含男27例、女18例;平均年龄(41.3±5.0)岁,平均病程(11.2±3.2)个月。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相关数据大致接近(P>0.05)。

1.2 治疗方法

本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安我院自备的颈椎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实施牵引治疗。(1)对照组均予以常规颈椎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牵引。(2)研究组均予以改进的颈椎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进行治疗。协助患者摆放为仰卧位,首次治疗时,将设备设置减压力为患者体质量的10%,然后再参照患者的实际体重以及耐受情况适当地调整牵引力。每次持续治疗时间控制为28min,即12个拉伸循环。在完成牵引后,间隔休息10min,然后应用SD-21型动态干扰电治疗仪实施继续治疗。将4个6cm直径的圆形吸附电极交叉放置在患者颈部疼痛点对应位置后,将吸引压调整为为30~300mmHg,基础频率控制为(4000.0±100.0)Hz,差频调整为0~100Hz,电流强度调整为0.5~2.0mA。上述方式每日治疗1次,持续治疗4周。如患者耐受性较差,每周可间歇1日。实施上述治疗过程中,患者不再接受其他方式药物以及物理治疗[5]。

1.3 观察指标

(1)颈棘旁肌表面肌电波幅测定情况:应用TELEMYO-24008-G2表面电图仪测定患者表面肌电信号相关数据,时间点为牵引前、牵引中以及牵引后。(2)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情况: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实施颈椎间盘MRI检查,在MRI工作站上运用AW4.0-04-so17软件采集相关数据。(3)颈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实施评价,满分10分,分数越高,对应患者的疼痛程度越重。(4)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实施评价,总分50分,分数越高,对应患者的功能障碍程度越重[6]。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患侧颈棘旁肌波幅治疗前后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牵引前颈棘旁肌肌电波幅相对接近(P>0.05),该项数据牵引前、牵引中及牵引后呈现先降低后升高趋势,研究组牵引中、牵引后颈棘旁肌肌电波幅均明显性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患侧颈棘旁肌波幅治疗前后变化情况比较

 

3.讨论

在目前条件下,针对颈椎病患者所存在的颈椎压迫症状,临床上主要选择颈椎牵引治疗。积极实施颈椎牵引能够有效增加颈部椎间隙的高度,进而减缓脊柱压力,缓解压迫症状。临床实践中,颈椎牵引主要有普通牵引以及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等。其中,颈椎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可以更好地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并增强颈椎功能。但该方法还具有一定的缺陷,一是原有定位技术仅能保证60%~70%集中于病变节段,部分减压力无法充分利用;二是原有系统的减压曲线模式存在一定的优化空间。因此,开发者对该系统实施了改进,进而发展为改进后的颈椎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7]。

本研究中,对照组均予以常规颈椎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牵引,研究组均均予以改进的颈椎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进行治疗。结果显示,两组牵引前、牵引中及牵引后颈棘旁肌肌电波幅呈现先降低后升高趋势,研究组牵引中、牵引后颈棘旁肌肌电波幅均明显性低于对照组。表明颈椎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改进后更能减少肌肉紧张,对肌肉的放松作用更为明显。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VAS评分、ND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颈椎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及增强颈椎功能。两组病变椎间隙高度均显著高于治疗前,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颈椎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能通过对病变椎间盘的精确定位,使减压力集中于病变椎间隙,从而有利于病变节段椎间隙的高度增加及椎间盘的回纳。因此,针对颈椎病患者应用改进的颈椎脊柱减压系统实施治疗,可以实现良好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筱潇,王楚怀.非手术脊柱减压牵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部肌肉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46(03):336-340.

[2]王刚,吴蔚,张琼,等.SDS9900颈椎非手术脊柱减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研究[J].河北医药,2017,39(04):581-583.

[3]宋娟,高晓平,陈和木,等.颈椎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新型头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颈腰痛杂志,2017,38(01):51-55.

[4]黄莉华,白跃宏,马峥.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及复发率研究[J].颈腰痛杂志,2017,38(01):60-63.

[5]徐筱潇,韩秀兰,李小金,等.改进的颈椎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治疗颈椎病效果观察[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34(01):39-42.

[6]倪康,赵凯.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及其机制[J].山东医药,2016,56(48):57-59.

[7]凌雁,张娜,朱志华.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牵引对慢性颈痛患者颈部肌肉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26):99-102+106.

论文作者:薛鸿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6

标签:;  ;  ;  ;  ;  ;  ;  ;  

改进的颈椎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薛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