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外用洗剂华佗消痔灵之方证分析论文_魏巍

肛肠外用洗剂华佗消痔灵之方证分析论文_魏巍

天津市和平区中医医院 300050

摘要:华佗消痔灵是天津市著名名老中医金梦贤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自拟的治疗多种中医肛肠疾病常用方剂之一,尤对于肛门肿痛,痔疮便血,大便秘结,脱肛不收等临床症状的治疗上效果显著,疗效确切。本文就此方的组方、方解及临床效果进行逐一探讨。

关键词:痔病;金梦贤;中药外洗;方证分析

痔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发病率非常高,民间素有“十人九痔”之说,且治疗后复发率非常高,常常会对患者正常工作与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而便血,排便疼痛、脱肛等症状又是痔病中较常见的症状,西方医学关于痔疮发病原因的认识主要为,1.解剖因素:如肛垫下移、痔静脉丛血管曲张回流不畅等,2.生活习惯如生活作息不规律、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等,3.局部因素如妊娠、便秘、久坐、久蹲等造成肛管压力增高,血液循环障碍等。【1】往往以上各种因素单独或共同作用均可导致痔病的发病。而祖国医学很早就对痔病有了认识,如《山海经》中记载:“其中有虎蛟,其状鱼身而蛇尾,其音如鸳鸯,食者不肿,可以已痔”而《外台秘要》中记载“此病有内痔,有外痔;内但便即有血,外有异”这也是第一次的将痔分为内痔和外痔的记载,而《外科正宗》更是系统的将痔病进行分类立篇论述,对痔病的病因病机做出了详细的论述,“夫痔者,乃素积湿热,过食炙爆,或因久坐而血脉不行,又因七情而过伤生冷,以及担轻负重,竭力远行,气血纵横,经络交错;又或酒色过度,肠胃受伤,以致浊气瘀血流注肛门,俱能发痔。”同时详细的描述了痔病的各种形态,并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以中药内服外用为主,结合相应外治法进行治疗。【2】而金梦贤教授在传统理论基础之上,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提出了关于痔病的病因多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调等造成机体阴阳失衡、气机不畅、脏腑受损从而诱发肛肠疾病,外感六淫主要为风、寒、湿、燥、热其中又尤以湿、热为重,因湿热下注于大肠,蕴阻肛门致筋脉横解而生于痔。而对于痔病的治疗如中药內治法(消、托、补之法),中药外治法(熏洗、敷药、灌肠、枯痔、结扎等),针灸疗法,穴位疗法,按摩疗法等,治疗方法甚多,各有所长。【3】金教授认为对痔病除以手术治疗外,对于早期的各种痔病的治疗及手术后的恢复治疗仍可以中药熏洗为主,中药熏洗的优点在于治疗方便、创伤较小、见效较快且病人心理易于接受。逐金教授临床多年采用具有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活血通络、行气止痛、祛风燥湿功效之中药组方,疗效确切、效果满意,其方名为“华佗消痔灵”,组方为:槐花、槐角、双花、连翘、大黄、芒硝、青黛、花椒、红花、乳香、没药、防风、麻黄、鱼腥草、蛤蟆草等组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功效:槐花、槐角、青黛、双花、连翘等药性苦寒、多入胃经、肝经及大肠经,具有清热泻火,凉血止血,散瘀消肿之功效,大黄、芒硝也属苦寒之药,但更偏软坚散结、清热消肿之功效,红花、乳香、没药等性辛温,归心、肝经,其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效果明显,防风、麻黄则辛温解表,取其开腠理、祛风寒之功效,而花椒其温中止痛,杀虫止痒效果确切,鱼腥草与蛤蟆草则为消肿敛疮之要药。

其该方中以大黄、芒硝为君药用于清热凉血、软坚散结之功效,《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认为“大黄,味苦、气香、性凉,能入血分,破一切瘀血,为其气香,故兼入气分,少用之亦能调气,治气郁作疼。[4]再以臣药槐花、槐角、凉血止血、清泻肝火,青黛亦为清热凉血解毒之药,《要药分剂》中载其能“除热解毒,兼能凉血”。[5]而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青黛具有显著的抑菌作用。重用青黛以加强清热凉血之功效,并辅以红花、乳香、没药等活血止痛、逐瘀通经,双花、连翘清热解毒,防风、麻黄、花椒等清热燥湿、祛风止痒,以用鱼腥草与蛤蟆草加强消肿敛疮,化腐生肌之功效。

制法:将以上诸药分别研为粗末,每剂药分装四袋,用无菌纱布包装并密封。

用法:将布袋置于盆中加水煮沸并煎30分钟,每于便后及睡前熏洗及坐浴15分钟。每日一剂。

验案举隅:

案例1:患者阳某某,女53岁,主因便血1周余而就诊,平素大便日一次,黄软便,近一周每于便后可见鲜血点滴而下,无疼痛,无肿物脱出,无肛门周围瘙痒,肛查:可见截石位1.5.7.11点混合痔,内痔表面粘膜红肿,可见部分糜烂,余未见异常。中医诊断:痔病,西医诊断:混合痔。治法:清热除湿、凉血止血,消肿生肌,解毒敛疮。方剂:华佗消痔灵加减 用法:每日于便后及睡前熏洗,连用10日。经治疗后病人病情逐渐缓解,未再见便后出血,且无其它不适,一月及三月后随诊未见复发。

案例2:患者陈某,男36岁,主因间断便血伴疼痛且排便后肿物脱出1年余而就诊,平素大便一至两日一次,色黄质硬,患者近一年来间断出现排便伴出血,性质为鲜血,呈点滴而下,可见约黄豆大小肿物随排便脱出于肛门外,并可自行回纳并且伴有排便疼痛,数小时后可缓解,无肛门周围瘙痒,肛查:可见截石位3.7.11点混合痔,内痔表面轻度红肿糜烂,6点可见肛裂、退镜可见3点内痔脱出,余未见异常,中医诊断:痔病、钩肠痔,西医诊断:混合痔、肛裂。治法:、清热解毒、活血通络、行气止痛、生肌敛疮。方剂:华佗消痔灵加减,用法:每日于便后及睡前熏洗,连用14日,并嘱清淡饮食。用药后病人症状消失,未再复发。以上案例说明此方对于痔病疗效确切,临床效果较好,对于各种早期痔病的治疗可以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赵宝明,张书信.大肠肛门病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31—50.

[2]定义江.丁氏肛肠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

[3]吕慧,郭杨志,杜娟.痔疮外洗法浅谈[J].光明中医,2014,29(1):166-167.

[4](清)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M].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5](清)沈金鳌,著.要药分剂[M].上海卫生出版社,1958.

论文作者:魏巍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0

标签:;  ;  ;  ;  ;  ;  ;  ;  

肛肠外用洗剂华佗消痔灵之方证分析论文_魏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