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患者常见的感染危险因素及处理分析论文_朱川霞

(江苏省扬州江都人民医院 225200)

【摘要】 目的:针对心血管内科患者的常见感染危险因素及对策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对本院2014年2月~2015年7月的心血管内科患者随机抽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和感染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并讨论对其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心血管内科患者感染发生率为14.7%(7/50),呼吸系统感染率最高,G-菌感染比例高;从统计学来看,感染的发生与患者年龄、住院时间、有器性心脏病、有并发疾病以及有创性治疗的影响(P<0.05)有关。结论:临床医师应该了解并掌握心血管内科患者的常见感染特点及危因素,分析心血管内科患者的常用见感染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有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 心血管内科;感染;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8-0215-02心血管疾病保持逐年增长的趋势,导致、肺、脑、心等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提高并发症发生率,严重威胁人们的生活健康[1-2]。笔者借助本研究探讨心血管内科患者的常见感染危险因素及对策,现将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4年2月-2015年7月本院心血管内科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34例,女16例;年龄41~78 岁,平均(61.7±3.5)岁;其中有器质性心脏病者11 例,包括先天性心脏病 2 例,高血压性心脏病 4例,肺合并其他疾病 5 例,包括糖尿病 1例,肾病1 例,高血压 2 例,其他 2 例;住院时间3~22 d,平均(10.7±2.4)d。

1.2 研究方法

对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及感染特点进行统计,并根据感染情况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时间、是否有器质性心脏病、是否合并其他疾病以及是否接受有创性治疗的情况进行分析,对两组的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以判断以上各项是否为心血管内科者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血管内科患者常见感染发生情况本组心血管内科患者感染发生率为 14.7%(7/50),以呼吸系统感染最常见,G-菌感染比例高,见表1、表2。

2.2 心血管内科患者常见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心血管内科患者感染的发生受到患者年龄、住院时间、有器质性心脏病、有并发疾病以及有创性治疗的影响(P<0.05),见表 3。

3 讨论

心血管内科是各级医院大内科为了诊疗心血管血管疾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疾病种类繁多,并且疾病多具有发病突然、猝死率极高的特点,此外高龄患者比例高、机体抵抗力低;因此容易发生医院感染,这符合相关提示的心血管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合并病症、心功能及侵入性操作密切相关[3]。全身各器官、各部位都可能发生医院感染,可分为呼吸系统医院感染、手术部位医院感染、泌尿系医院感染、血液系统医院感染、皮肤软组织医院感染等等,可见发生感染可以危及患者机体各个系统的健康状态,因此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是医院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与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密切相关,而且已成为我国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4]。医院感染易感人群抵抗力低,病死率高;医院中病原体来源广泛、外环境污染较严重,因此容易发生交叉感染;医院中流行的菌株大多为多重耐药性,难以治疗。发生感染不仅造成患者住院期延长,还使病死率增加,给患者生命、健康带来极大威胁,不同时间、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医院感染率各不相同,就同一所医院而言不同科室感染率不同[5-6]。临床工作中要制定有效的预防对策,首先了解发生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非常重要。本研究结果提示,本组心血管内科患者感染发生以呼吸系统感染最常见、G-菌感染比例高,考虑可能科内对探视者未进行必要的限制对探视者放松合理和必要的限制时,以致由探视者或陪住人员把病原菌带入医院的可能性增加呼吸系统的感染[7]。谢诚等[8]研究提示心血管内科共检出感染致病菌革兰阴性菌占54.41%,在致病菌的分布上排名前3位的G-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支持了本研究结果的成立,临床工作者应根据感染致病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正确选择抗菌药物,减少耐药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提示本组心血管内科患者感染的发生受到患者年龄、住院时间、有器质性心脏病、有并发疾病以及有创性治疗的影响。年龄越大、有器质性心脏病、有并发疾病均可造成患者机体抵抗力差,容易感染,而有创性操作增加了感染的几率,一旦消毒以及无菌制度不严格就容易导致患者的感染。杨彪等[9]报道年龄>60岁、心功能Ⅲ和Ⅳ级、住院时间>30 d、合并其他疾病、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侵入性操作和低蛋白血症是心内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与其一致,值得信赖,但是研究资料限制,本研究中观察的可能危险因素并不全面,有待积累资料进一步研究。了解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制订合理预防感染控制措施,医院感染率通过规范管理是可以降低的[10]。以上研究结果提示,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上述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制度,包括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探视制度等是预防医院感染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每一个医护人员都应从医院感染、保护患者健康出发严格执行制度常规及实施细则,并劝告患者与探视者共同遵守;注意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及激素的合理使用,及时送检病原菌,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感染和二重感染的发生;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的次数与时间,对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及插管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开展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分析医院感染的原因,发现薄弱环节,为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据并通过监测来评价各种措施的效果;此外,对于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也应视作重点,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范意识[11-13]。综上所述,临床医师应该了解并掌握心血管内科患者的常见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李小梅,李月.心血管内科控制医院感染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2013,23( 4) :2055.

[2] 李燕,左玉兰.心血管病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 10) :2050-2052.

论文作者:朱川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6

标签:;  ;  ;  ;  ;  ;  ;  ;  

心血管内科患者常见的感染危险因素及处理分析论文_朱川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