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给水排水的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曹景良,曾波

建筑工程给水排水的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曹景良,曾波

曹景良 曾波

(济南弘业百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给水排水系统是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给建筑工程给水排水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各项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控制好给水排水系统的施工质量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也是极其重要的。

关键词:建筑工程;给水排水;施工技术

前言

建筑给排水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乎建筑的运行功能和后期维护,随着建筑物形式和功能的增多,为了保证建筑给水和排水管网系统的顺利和安全运转,就必须做好并不断提升给水排水施工技术,控制好每一个技术环节,以保证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和建筑使用功能的充分发挥。

1建筑给水排水施工关键技术

1.1室内给水排水施工

1.1.1施工顺序

室内给水排水主要施工顺序为施工前准备-施工设备及材料检验-铡量与定位-预埋件与预留孔洞-总出水横管安装与测试-安装管卡-安装水网主干管道-安装分支管网-水压测试-管道通球试验片-加水测试-工程交工。

1.1.2施工技术

施工前需要对施工图纸、施工技术及验收规范进行详细阅读,编制施工预算和施工进度计划,在施工预留孔洞应比管道外径大100mm。室内管卡安装前应先设置管卡位置,选择与管材相匹配的定型管卡,在建筑各个配水点及受力处需增加管卡,以增强管道的稳定性。管道安装完毕后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管道正常工作压力的1.5倍,在试压前应先安装临时排汽阀排除管道内空气。在建筑给水管网应用前,要对管道进行冲洗和消毒,以保证管道内水质的清洁与卫生,如建筑内用户对水质卫主有特殊要求则要做好水质的消毒工作,增加净水装置。

1.2室外给水排水施工

1.2.1施工顺序

室外给水排水施工顺序为施工前准备-施工设备及材料检验-测量与定位-挖掘管槽与设置垫层-检查给水排水井基础施工情况-下管连接-试压、闭水试验-回填土-交工验收。

1.2.2施工技术

在给水排水管道敷设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给水排水管道应在未经扰动的原状土层上进行敷设,如果敷设过程中遇到岩石层或者是地下水位高于管底时,需要在管道下敷设厚度≥100cm粗砂垫层。

1.3施工注意事项

1.3.1给水排水系统管道规划与分布

给水排水管道合理规划和分布是保证给水和排水顺畅的关键,在建筑内给水排水管道结构非常复杂,如果管道规划不合理则会给建筑水网维护与维修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建筑管道规划要遵从主次顺序原则进行施工,确保管道之间不发生冲突,在不同管道之间保证管道与管道之间的间距在十公分以上。在管道的分布中,要充分考虑管道材质和管道走线位置的建筑功能。譬如:热介质管排列在冷介质管道之上,保温管道排列在不保温管道之上,金属材质管道排列在非金属管道之上等。由于建设室内空间有限,在给水管道与排水管道的分布位置上要保证二者之间不发生任何交流,保证二者之间的距离在一米之上。

1.3.2防渗防堵关键技术

在给水管道的选择上其应具有防腐、防冻、防结露、防漏、防热胀冷缩、防震等技术措施。在环境温度与给水管道内水温差值较大时,利用管道上的伸缩补尝装置确保管道不会因温差而发生变形。对冷冻房间、地下室需要对给水管道增加防冻措施。

2建筑工程的给水排水施工技术要点

2.1给水管道安装技术要点

在建筑工程的给水排水项目施工中,首先应做好给水管道的安装工作。但是,在对给水管道进行安装前,工作人员应该对管道地沟进行复测,检查支架有没有达到管道安装中的坡向、标高及坡度要求;查看支架之间的间距与图纸标准是否相符,考虑管道运行、放空等工艺施工的需求。对于法兰焊缝、其他的连接件设置需要进行复检,不可与管架、楼板、墙壁紧贴。施工过程中,管道需要穿越剪力墙,穿越砖墙、楼板时可以采用预留洞或者钢套管,如卫生间的排水支管往往只需要采 用预留洞。同时,阻火圈也是给水管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塑料的排水管道往往需要通过封闭的空间,所以需要增加其相应的阻火圈;若没有在密闭的位置则不需要;若管道安装的过程中工作出现间断,需要及时将敞开的各个管口全部封闭好;对管道进行连接时,不可用强力安装对口,可以采用给管子加偏殿、加热的办法来消除缝隙误差等缺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近几年,建筑给排水施工中,大多给水管材均是PP-R管,而排水管则是用 UPVC管,而且以上的两种管材和传统的金属管道对比还具有耐腐蚀、安全卫生、自重轻、寿命长、安装较为方便、耐压的强度较高、水流的阻力较小等特点。但是这几年以来,施工过程中相关人员通常都是采用PP-R管来做水管材料,采用UPVC管来做排水管的材料,且这两种新的管材从寿命、重量、安装的难易程度、安全度、材质等方面考虑,各种优点都超出金属管材。另外,在安装给水管时还需对给水管道进行试压,将管道全部安装好之后,需对已安装好的阀门、管门等进行检查,待其全部与设计要求、技术规范相符后,须拆除不宜与给水管道共同试压的各项配件,可以换上一些临时的短管,并将全部的开口进行封闭,从最低处进行灌水,还需从高处放气。施工人员在进行系统试压的过程中,应考虑相应的应急对策,若发现异常需马上中止,且须有及时的排水、泄水设备、方案,若试压达到相应的标准,则需要吹洗给水排水管道。

2.2排水管道安装技术要点

施工人员对排水管进行安装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具体的位置、要求安装伸缩节,若没有具体安装要求,伸缩节的安装需保持相应的间距,且间距不能超出 4m。排水管的水平干管管道、主干管都需要做进 行通球试验,而通球的球径需大于排水管道管径的2/3,且通球率一定要达到100%,还要将生活污水的塑料管道坡度控制在标准内。然后检查管口,对排水管道进行安装时须考虑到检查口的设计要求;中心高度、水平位置之间的距离为1m。排水管检查点的方向需便于管道维修工作的开展; 在隐蔽的立管部位则应该安装检修门。同时,还要求排水的通气管不可以连接烟道、风道,安装必须达到规范、标准要求。

3室内管道的合理布置

建筑工程的给水和排水管道安装较为复杂,尤其是室内作业,由于管道的排列、施工顺序以及相互间的避让等问题极为突出,因此如何对各种管道进行合理的布置是建筑给排水施工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3.1管道排列的顺序确定

一般来说,根据管路内输送介质种类的不同,其排列的基本原则为:气体管路在上、液体管路在下;热介质管路在上,冷介质管路在下;而根据管路自身特点,一般应当按照金属管路在上,非金属管路在下;有保温要求的管路在上,无保温要求的管路在下进行设置。

3.2管道间距的确定

为保证管道与管道之间不互相影响和便于对管路、阀门、连接处的日常检查和维护,一般应使不同管道间保持一定的间距,但由于室内空间有限,因此管道间距并非越大越好,而要综合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综合确定。一般来说,干管、法兰、阀门、保温材料外沿距离墙壁或其他构件的静距离应在100mm 以上,对并排的管路上最突出部位之间的间距宜大于100mm。

3.3管路避让原则

管路之间的避让体现管路安装的优先级,一般来说小口径的管路要避让大口径管路,支线管路要避让主干管,有压力管路要避让无压力管路,常温管路要避让有温度要求的管路。除此之外,各类管路的暗埋应当在设计时全面考虑,尽量避开卧室、厨房等,而应设置在洗手间楼板、阳台等处,既可降低漏水带来的风险,又易于安装维护,节约材料。

4给排水安装中如何防渗漏

防渗漏措施是给排水工程中的关键所在,也是成败最重要的因素,是检验给排水工程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对于在安装给排水管道时,要采取多种措施,避免渗漏。建筑施工过程中,交叉施工是在所难免的,而交叉施工也最容易造成管道堵塞,从而引起渗漏。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在管道安装前,要认真疏通管道内部,把里面的杂物清理干净,一应给排水的配件必须按照要求使用。同时,在安装管道的时候,要保证一定的坡度,出来排水管口采用水泥砂浆封口, 还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来预防堵塞的发生。

在土建装修基本结束后,要对底层及二层以上管道做灌水试验检查,确保各管段畅通后,再安装给水明管、支管。排水管道的施工则更要细致一些,要等待分段进行排水管道充水胶囊灌水检验合格,先进行放水的试验,如果发现水流缓慢,说明管内有杂物堵塞,这时,要迅速查明堵塞的部队,及时清理干净。

5结语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是建筑功能性好坏的关键环节,给水排水技术则是控制工程质量的可靠保障。因此,在建筑给水排水施工技术上要做到施工的各个环节都能够把握技术要点,对每个环节严格把关,做好建筑各个系统之间的衔接和合理分配,避免管道之间发生冲突。做好给水排水管道的整体布局,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当遇到实际清况与施工图纸不符时及时作出通报,通过技术研究作出整改方案,保证建筑给排水工程顺利完工。

参考文献:

[1]韩波.探讨建筑工程给水排水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8)

[2]屈阁亭.探讨建筑工程给水排水施工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

[3]户锴.探讨建筑工程给水排水施工技术[J].美与时代?城市,2014(3)

论文作者:曹景良,曾波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建材装饰》2015年1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9/5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给水排水的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曹景良,曾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