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论文_明圣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论文_明圣

西藏阿里地区措勤县中学 859300

摘要: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已经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语文教学是和传统文化相互结合比较密切的学科。因此在本文中,主要针对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措施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同时也在此基础上提出下文内容,希望能够给予同行业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价值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措施;分析

引言:现如今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我国文化源远流长,我国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点,学校宣扬传统文化能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感,对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存在重要作用。对于语文课本而言,存在比较丰富的文化知识,初中语文教学要适当渗透传统文化。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工作效果不是十分理想,所以要提高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让初中语文和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利于学生传承我国传统文化。

1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现如今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做出积极改革,将更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理念融入到其中。在进行渗透时,多数学校对新课程改革的认知存在不足,并且学校在改革过程中也讲求方法改革,这样使很多教育存在形式化的现象,课堂效率没有得到提高。在此之外由于很多语文教师在上课前给学生布置大量作业,学生只有完成作业后才对知识进行巩固,但大量的作业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也产生厌烦感,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受到较大的挫折。

2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意义分析

2.1能对学生情操起着陶冶作用

在传统语文教学时,通过渗透传统文化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情操得到逐渐提高,应用传统文化净化学生心灵。比如在讲解《愚公移山》这节课程时,学生可以理解愚公坚韧不拔的精神,从而因为愚公的精神被感动,树立坚韧不拔的意志。教师要更好的认识到学生心理,将课本精神以及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根据《愚公移山》作为案例让学生真正了解传统文化存在的魅力,对学生思想产生一定影响,对学生情操不断陶冶。

2.2能促进学生语文素质

在语文学习时,渗透传统文化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素质,语文知识和传统文化存在紧密联系,语文知识中具有比较丰富的传统文化,比如成语故事和文言文等。因此在语文教学时要将传统文化适当的渗透到其中,帮助学生理解故事背景,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了解,加强语文综合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措施分析

3.1对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度

作为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以及知识传授者,教师要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并且对知识不断的拓展和分析,只有教师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文化知识,才能传授给学生丰富知识,引领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现如今学生认为教师是博古通今的,会对教师产生一定的敬佩之情,愿意加入教学活动中,愿意接受教师所教授的传统知识。比如在《陋室铭》学习时,教师可以分析从古至今人们对世界的了解,让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同时,也对整个历史文化背景有着深入的了解。在此之外教师可以收集资料为学生提供阅读,引导学生对整篇文章进行全面学习,深入分析文章含义。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先,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接受程度也会得到提高,促进学生语文素养。

3.2找对方式,加强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找出语文教学中所渗透的传统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不断丰富班级建设内容,努力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比如教师在班级内部开展相应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结束后写下心得体会,同时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巩固,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传统文化的渗透奠定出坚实基础。

3.3拓展学生阅读面,让学生深入学习传统文化

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拓展自身阅读面,提高阅读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比如在寒暑假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书籍,让学生利用假期时间阅读,此外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实施选择性背诵和记忆,同时做好相应的笔记以及心得体会,提高学生对文章内容的了解。通过阅读相应书籍,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会得到一定提高,并且传统文化也能得到不断渗透。

3.4对优秀的文化背景详细解说,提高学生对文化的理解

传统文化背景下可以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和了解,提高学生对文化的了解程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加入一些文化背景,动态为学生展示文化,引导学生换位思考问题,例如在当代背景下,“我”会像“古人”一样豁达吗,从而带动学生系统的学习传统美德,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带动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3.5对优秀文化发展途径不断丰富,加强学生欣赏水平

优秀文化类型相对来说比较丰富,涵盖比较广泛的领域,教师应该将学生兴趣作为主要基础,对传统文化的发展途径进行不断的丰富,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加强学生欣赏水平。一是教师通过利用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把地方优秀的传统文化合理的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不断激发,把“论文以及弟子规等”相对比较经典的文化语句张贴在教室适当位置,给学生营造出浓厚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二是举办古诗词背诵比赛,教师结合加血目标,选择适当的诵读诗篇以及文言文等,例如:杜甫为主题,让学生收集和杜甫有关的名作,并且让学生做好充分的时间准备,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保证在诵读的过程中能让学生体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句中所蕴含的情感,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总结:通过对上述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后得出,小学语文教学时要重视传统文化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教师要充分发挥出自身引导作用,积极探索合理的教学方法,拓展学生阅读面,对学生阅读数量不断提高,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传统文化,对学生文化素养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孟祥鸿. 刍议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式[J]. 中国校外教育,2017,(11):121-122.

[2]张双敏.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 学周刊,2017,(08):53-54.

[3]史艳霞.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2017,(01):113-114.

[4]黄文龙. 对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探讨[J]. 才智,2016,(36):3.

论文作者:明圣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5

标签:;  ;  ;  ;  ;  ;  ;  ;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论文_明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