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保护区旅游产业的生态模式_自然保护区论文

我国自然保护区旅游产业生态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自然保护区论文,旅游产业论文,生态论文,模式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思考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可以“在不影响保护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前提下,组织开展参观、旅游等活动”。[1]全国绝大部分自然保护区都已经或者正在准备开展旅游活动。旅游开发不但可以给保护区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保护区所在的当地提供了可观的就业机会。但是,在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活动是有严格限制的,不当的旅游开发活动会造成各种不良后果,违反设立自然保护区的初衷。如游客量超出保护区的旅游环境承载能力,造成植被的破坏,损害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干涉了动物的空间生活规律等。据“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提供的调查表明:全国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生态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的破坏,11%出现旅游资源退化[2]。因此如何合理地在自然保护区内开展旅游活动就成为理论研究和实践上急需解决的问题。

旅游业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表现在旅游业的整个产业过程之中,因此,要想解决和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就需要从旅游业的产业过程与自然保护区之间系统作用关系中找到答案,这就是当前产业生态学所研究的内容之一。

2 自然保护区旅游产业生态过程

产业生态学是90年代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推动下,在传统自然科学、生活科学和经济学相互交叉和综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3]。美国生态学会主席Judy L.Meyer于1996年在生态学会第81届年会上,将产业生态学(Industrial Ecology)列为未来生态学发展的5个前沿领域之一[4]。而自然保护区旅游产业生态过程中既考虑了自然保护区的生态问题,又考虑了旅游业作为产业的生态建设过程,从而使二者的发展达到和谐和双赢。结合产业生态学的定义[3],认为:自然保护区旅游产业生态过程是指将生态学原理应用于旅游产业发展过程,研究旅游者行为、旅游建设、旅游管理、旅游消费等与自然保护区的环境保护之间相互关系,设计在自然保护区内开展旅游的新模式,为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仍据和实践指导。

2.1 自然保护区旅游产业过程的特点

产业生态学的框架性概念在1991年形成,以贝尔实验室为代表,他们认为“产业生态学是研究各种产业活动及其产品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跨学科研究”[5],即研究各产业的产品生产过程和产品消费过程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相应地,旅游产业生态过程正如上述描述一样,也应该是研究旅游产业活动及其产品与环境之间关系研究。但是,旅游产品与一般意义上的物质产品有着很大的差别。旅游产品由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共同组成的综合体,是主要以服务表现出来的无形产品。旅游产品具有无形性、综合性、不可转移性、不可贮存性、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等特征[6]。因此,旅游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是同时进行的,则旅游产业生态学的研究就可以简化为研究旅游产品生产过程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自然保护区,旅游产业的整个生产过程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见表1所示。

表1 自然保护区旅游产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Tab.1 Relations between tourism and environment in natural reserve district

从旅游产业的生产过程看,旅游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的互动关系,而不是像工业生产中,原材料和能源的获取—加工—产品生产—产品消费在空间上是分离的。因此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是直接的,作用是深刻的,是游客直接面对自然环境,直接接触自然环境各要素的。

2.2 自然保护区旅游产业生态化过程

按照产业生态学理论,高效的产业生态系统应该是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生态设计与建设,实现物流的封闭再循环,最大地减少废物产生,最大地利用再循环材料,以及最高效地利用能源。在自然保护区内,自然生态系统的物流过程是沿着生产者—消耗者—分解者的方向流动的,正因为有了分解者才使得自然生态系统能够良性循环。而旅游产业生态系统基本上是直接沿生产者到消耗者的单向过程,缺少循环再生过程,系统内的排放物没有在系统内部消化和再利用,而是进入了自然生态系统,为自然生态系统。因此,应该完善循环再生的环节,使旅游产业实现良性循环的生态过程,即旅游产业生态过程。自然生态过程、传统产业过程和产业生态过程的区别见图1所示。

图1 自然生态过程和产业生态过程的比较

Fig.1 Comparison between the courses of natural and industrial ecology

从图1可以看出,实现产业生态过程的关键是努力实现消费者产生的“废物”回收和再利用,实现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完成生态系统的自循环过程。具体对自然保护区内的旅游产业来说,可以采取下列措施(见表2),实现旅游产品消费过程中的“废物”再利用,形成旅游产业封闭的内部循环系统(图2)。

图2 自然保护区旅游产业生态系统示意图

Fig.2

Tourism industry system in natural reserve district

表2 自然保护区旅游产业生态过程实现的措施

Tab.2 Measurement to fulfilling tourism industrial ecology in natural reserve district

消极影响优化措施

管道、电力通讯线路埋设;

地面植被恢复性建设;

旅游建设对植被的破坏 避绕高大乔木

汽车道旁掩蔽性绿化

建筑色调和风格与周围环境协调;

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旅游接待及服务设施以地方土特产和特色食物为主,严禁捕猎被保护动物

污水经过过滤处理后用作灌溉保护区内植被

洗浴用水和生活餐饮耗水循环用作卫生冲洗

固体垃圾分拣、消毒后,用作景区建设材料

2.3 自然保护区旅游产业化的实现方法

产业生态分析方法主要有工业代谢分析(物能流分析)、生命周期评价、区域产业生态系统建设等[3]。

物能流分析。主要是对自然保护区内发展旅游业引发的物质和能量代谢流动过程进行分析。产业生态学要求自然保护区内旅游产业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实现自循环。但是实际上,旅游产业的生态系统是开放的人工生态系统,需要从外界输入能量、物质和信息,然后在产业内部进行加工。同时把在系统内产生的排放物在内部消化掉,不造成保护区自然生态系统和保护区外的环境遭受污染等外部不经济现象。物能流分析就是要把在产业内部各种加工、排放、处理和重复利用的过程进行量化分析,确定物质和能量的具体流动过程,找出优化的生产过程。

生命周期评价:对旅游在自然保护区内所引发的一切活动所消耗的能量、物质和环境废物排放进行辨识和量化评价。目的在于评估能量和物质利用,以及废物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评价的主要过程和内容有:定义评价目标和范围、清查分析、影响评价、改善分析等。

区域产业生态系统建设:按照生态学中的“共生”原理,通过对自然保护区这个空间上完整的区域内,实现不同行业间,以及行业、居民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能源的输入与输出进行优化,从而在该地域内对物质与能量进行综合平衡,形成内部资源、能源高效利用,外部废物最小化排放的可持续的地域综合体。简单地说,当一个企业排放的废物能被另一个企业作为原料或者能源利用的话,那么企业间就建立了一种共生关系。如果能在效益允许的情况下,保护区内的企业和部门之间充分合作,共同受益,那么这个良好的产业系统就形成了。

3 实现自然保护区旅游产业生态的措施

3.1 加强管理

管理作为外部的规范性行为,对实现自然保护区旅游产业向生态化方向发展起关键作用。自然保护区内的物种多样性保护、资源保护、旅游开发建设、游客活动等都需要一系列得当的管理的措施。首先,成立专门的旅游开发管理领导小组,来协调自然保护区和旅游部门、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部门、投资部门之间的关系。因为旅游业需要涉及很多部门,而现行的管理体制下,单靠当地的旅游局是难以实现的,很多部门与旅游局在行政上是平行关系,往往政令不通,因此,成立在行政上可以领导多部门的领导小组,对部门关系进行协调;其次,政策上的引导也会促进旅游开发沿着生态化方向发展。从税收和土地审批等政策上给予开发者以优惠和限制,以开发者在建设过程中从生态保护和生态产业建设的角度出发作为交换条件,从中激励旅游产业从一开始建设就进入良性的发展过程。

3.2 利益引导

旅游产业生态学追求的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旅游开发者注重经济效益,而区域发展要求经济效益外,还需考虑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需要管理者从政策角度指导开发者和旅游者的活动。如利用税收政策让开发者支付较高的污染税而促使其主动减少废物排放,同时对于废物回收再利用者给予政策优惠或资金奖励。

3.3 素质培养

除了外部的规范性机制之外,还需要参与自然保护区旅游的主体主动参与产业生态化的建设,这就需要参与者提高自身的素质建设。素质的提高可以通过旅游区的示范性教育,提高景区建设者的进入门槛,要求具有较高环保意识的企业或公司进入等。另外,游客的素质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化建设也不容忽视,虽然游客素质是在全社会的背景下形成的,保护区内只有通过宣传、告示等方式强化旅游者的保护意识。

4 讨论

要在我国实现自然保护区内旅游产业生态化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首先在可操作性方面还需要深入研究,理论上成熟的办法能否实行,需要做示范性实验,保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能满意。另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利益的驱动力使得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往往被忽略,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强化公民环保意识是首要任务。同时,对于自然保护区内旅游产业的生命周期进行深入研究,在利益比较下,如何实现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也是今后的主要研究内容。

标签:;  ;  ;  ;  ;  ;  

中国自然保护区旅游产业的生态模式_自然保护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