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语音产业园?智慧城市研究院规划设计分析论文_王正文

浙江宝业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310000

摘要:文章主要针对中国(芜湖)智能语音产业园?智慧城市研究院项目的建筑规划设计进行分析,从规划设计原则出发,对规划布局与设计、建筑单体设计进行研究,创造多功能、多元化的智能语音基地,为整个芜湖的智能语音产业发展搭建平台,为带动周边地区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规划设计;规划布局;建筑单体;设计

一、工程概况

中国(芜湖)智能语音产业园?智慧城市研究院项目选址于芜湖市弋江区,北临纬七路,东至漳河路,南侧为一条规划河道,地块沿纬七路南侧呈狭长形展开。总用地面积20762.0m2(约31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54562.1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42562.1m2,地下建筑面积12000m2。中国(芜湖)智能语音产业园?智慧城市研究院内容包括:建设智慧城市研究院、教育信息化研究院、实训中心等,并辅以相关行政配套。

二、规划设计原则

1)适应当今智能语音产业研发和生产展示模式,结合芜湖市现有产业结构特点,建设全方位、综合性、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智能语音产业基地。

2)体现生态观念和绿色文化的内涵,创造既具有鲜明时代感又具有深厚地域特色的城市环境与建筑形象。

3)体现信息时代与知识经济要求,建设国际化的开放型科技研发产业集群。

4)注重环境与建筑风格的标志性与可识别性,创造能代表芜湖形象的标志性空间环境和建筑形象。

三、规划布局与设计

1、规划结构

在分析基地现状特征的情况下,考虑充分利用土地,尽可能的发掘地块特质,减少新建建筑对城市的压迫感,方案以曲线作为主要构成元素,线条流畅、一气呵成,与此同时自然形成了城市广场、转角广场、景观广场,为城市留出了空间。

作为建筑群的平面布置收头,20层高的主楼,无论从建筑的形态,高度、体量上都体现出在整个园区内的核心地位,曲线流畅,地位显著。

总平面布置通过不同的建筑形态,自然的划分出了不同的分区,不同的空间,不同的城市界面。由此形成了移步景异的空间效果,打破了传统建筑群单调、呆板的空间感受。

2、功能分区

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以及业主任务书,我们自东向西将功能区划分为三大功能区块,功能区块之间采用灰空间的方式联系,在满足各功能区独立运转的需求下,又保证了建筑群为城市提供的完整界面。

功能区通过曲的排布自然的划分出了三个广场空间,经过精心设计进一步提升了园区的品质。

3、交通组织

产业园人行主入口设置在纬七路上,西侧设置车行入口,而在地块的东侧漳河路上设置了次入口,满足了人车分流的产业园交通需求。连接主次入口之间在建筑南北两侧设置环形车道,在解决交通的同时,满足了消防的要求,同时靠近景观广场一侧设置7米宽地下车库出入口,次入口就近下车库。

纬七路上主入口与城市广场的结合充分展现了整个园区简洁大气的整体形象,同时均衡的入口设置起到了很好的分流交通,提高效率的作用。

4、绿化景观

本项目用地为不规则形,周边是主要的城市道路。室外空间按功能分为三类:外向空间、内向空间、交通空间。

在设计中、充分结合环境,结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使用功能要求,运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手法,创造一种开朗明丽、恬静自然的新世纪高品位的绿化景观。充分突出其观赏性和使用功能,给从此地经过的人们在视觉上产生强大冲击,给他们留下美好的印象;让在次地游玩、赏景的人们留恋忘返。广场内植物配置上选择落叶和常绿树木相结合,观花、观果、观叶树木兼顾,创造“季季有变化,四季色不同”的景观效果。在总体设计中,大面积地进行绿化,提高其观赏性;绿地内硬化地面,为人们提供休憩、游玩的空间;园林小品控制在较低限度,以提高绿化率,降低资金投入。依据确定的特色和绿地的空间形式,创造与之协调的地形、地貌,建设出独具特色、高质量、高品位、高标准、低投资、优美宜人的环境氛围。

广场环境的设计中运用规则简洁的图案突出其开朗明丽、恬静自然、简洁大方的特色;绿化以烂漫的春景和绚丽的秋韵为主旋律,以浓荫的夏景和翠绿的冬景为基调;以厚重、宁静、极具人文特色的雕塑反映当地文化特色。

根据季节的变化,设计多种多样的植物,达到“四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效果,且层次分明,色彩鲜艳,绿化景观层次鲜明,错落有致,季季有景。

四、建筑单体

1、设计遵循原则

中国(芜湖)智能语音产业园?智慧城市研究院项目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大型智能语音研发中心之一,位于经济迅猛发展的芜湖市内,故应体现面向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多层次的设计理念。

在认真分析国内外已建成的科技产业基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传承与创新,在满足智能语音产业中心设施和服务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元素,前瞻性的设计,确保项目的功能与品质。同时,规划与建筑设计顺应当前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使该项目具有尊重和改善现有人文地域环境的功能,满足节能节地的要求,体现城市发展总体思路的原则,创造出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环境优美,运转高效的现代化智能语音研发、产业中心。

2、建筑单体设计

1)主楼--软件外包基地

20层的主楼作为整个项目最高的单体,设计力求在满足功能和规范要求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由于靠近道路交叉口,为营造良好的建筑形象,减轻对城市道路的压迫感,体现对城市的包容,建筑的平面采用弧形布置,造型简洁流畅,空间柔和亲切。

主楼无论是在建筑空间尺度上,还是在服务功能定位上都将作为整个项目的核心,为整个项目的运转提供配合与支持。

单体采用石材竖线条、玻璃幕墙作为建筑的主材,使其营造出具有现代感和科技气息的语音产业基地。建筑单体与建筑群,连续统一,一气呵成,立面设计简洁明朗,外部装饰明快清晰,为纬七路和漳河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城市界面。

2)辅楼--软件研发基地

6层的辅楼是项目公共部分的重要组成建筑,紧邻20层主楼,简洁现代的立面处理与主楼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大大增强了建筑群的整体性,同时为人才的培养提供方便的条件和完善的环境。单体造型新颖,富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时代气息。

3)广场设计

结合地形,南、北广场采用平面展开式布置,通过多个架空空间,南、北广场相互连通。

北广场:沿纬七路布置的结合建筑形态,采用折线形布置方式,远离城市道路,为城市留出多个广场空间,一方面减轻了建筑对城市的压迫感,另一方面给市民留出了活动的空间。

南广场:沿规划河道一侧布置,一条滨河的漫步道串联起规划河道一侧的休闲,健身功能,结合地块东南面局部放大的广场空间,为今后市民生活品质的提升留出了足够的想象空间。

通过建筑、广场的有机组合,整个地块城市界面整体,建筑体块明晰,空间关系丰富,既展现了良好的城市界面,又体现了建筑与城市的融合。

五、结论

中国(芜湖)智能语音产业园?智慧城市研究院作为芜湖的科研和交流窗口,是芜湖对外的形象代表,因此方案设计在充分分析和满足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努力体现芜湖市的特色,创建一个具有明显标志性的建筑群。同时,方案设计采用了竖线条作为主要的设计元素,充满了浓郁的时代气息,富有节奏感,展现了高科技产业园现代、科技的气质,设计中全面分析考察地块及周边环境,从城市肌理的角度入手,整个方案功能布局均衡,空间丰富,景观优美,力图使本项目达到社会效益、产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共生。

论文作者:王正文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8

标签:;  ;  ;  ;  ;  ;  ;  ;  

智能语音产业园?智慧城市研究院规划设计分析论文_王正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