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例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论文_陆兴,王靖,唐静煜

81例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论文_陆兴,王靖,唐静煜

(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传染科 江苏 扬州 225125)

【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给予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传染科接受抗病毒治疗的81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分析,并给予其为期2年的抗病毒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CD4+淋巴细胞计数、血液中病毒载量情况进行对比,并对患者的死亡情况进行观察。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的CD4+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增多(P<0.05),病毒载量<50 copies/ml的比例明显增高(P<0.05)。81例患者中,共出现3例死亡病例,所占比例为3.7%。结论:给予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是切实可行的,能够有效促进CD4+免疫淋巴细胞的生成,使患者血液中的病毒载量有效减少。

【关键词】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CD4+淋巴细胞

【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5-0080-02

目前,在临床上,关于艾滋病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仍处于研究阶段,临床治疗艾滋病以抗病毒治疗为主[1]。本次研究特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传染科接受抗病毒治疗的81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分析,并给予其为期2年的抗病毒治疗,以探讨给予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效果,为艾滋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传染科接受抗病毒治疗的81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艾滋病,实验室检查被证实携带有HIV病毒。81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73:8,患者的年龄为20~73岁,其平均年龄为(38.48±12.39)岁。感染途径:47例患者是通过同性性传播感染,32例患者是通过异性性传播感染,1例患者是通过血液传播感染,1例患者是通过静脉吸毒感染。所有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均对治疗方法有所了解,并签署知情协议。

1.2方法 对这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分析,并给予其为期2年的抗病毒治疗。对7例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者初始方案使用拉米夫定、替诺福韦、依非韦伦进行联合治疗,其余74例患者治疗初始方案均为抗病毒一线药物治疗,使用拉米夫定、齐多夫定或司他夫定、奈韦拉平或依非韦伦进行联合治疗。拉米夫定每天口服1次,每次服用300mg;替诺福韦每天口服1次,每次服用300mg;齐多夫定每天口服2次,每次服用300mg;司他夫定每天口服2次,每次服用30mg;依非韦伦每天口服1次,每次600mg;奈韦拉平导入期(开始15天)每天口服1次,每次200mg,随后改为每天口服2次,每次200mg。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有7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改用二线药物治疗方案,使用替诺福韦、拉米夫定、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进行联合治疗。替诺福韦每天口服1次,每次服用300mg;拉米夫定每天口服1次,每次服用300mg;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每天口服2次,每次服用500mg。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治疗前、后的CD4+淋巴细胞计数、血液中病毒载量情况进行对比,并对患者的死亡情况进行观察。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录入到SPSS17.0软件中进行处理。计数资料表示为[n(%)],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x-±s),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CD4+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对比 治疗前,患者的CD4+淋巴细胞计数为(182.35±130.17)个/mm3,病毒载量<50 copies/ml的比例为16.05%(13/81);治疗后,患者的CD4+淋巴细胞计数为(410.45±178.84)个/mm3,病毒载量<50copies/ml的比例为78.21%(61/78)。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CD4+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增多(P<0.05),病毒载量<50copies/ml的比例明显增高(P<0.05)。

2.2死亡情况 81例患者中,共出现3例死亡病例,所占比例为3.7%。

3.讨论

自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开始,目前,艾滋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传染性疾病,约有2500万人因患艾滋病而死亡[2]。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综合征,主要是由HIV病毒感染引起的,其传染途径主要为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以及性传播,已经成为广泛性的公共卫生疾病,对人类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3]。

因此,对艾滋病的临床治疗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艾滋病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临床以防治结合为主。抗病毒治疗是当前艾滋病的主要治疗方法。艾滋病的主要病理机制为免疫功能受损,CD4+细胞数量减少[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的CD4+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增多(P<0.05)。这说明,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是切实有效的,能够有效增加机体CD4+淋巴细胞的数量,从而有效提高机体的免疫细胞功能。另一方面,对艾滋病患者的HIV病毒复制进行干扰,减少血液中的病毒载量,能够有效阻断T淋巴细胞的死亡,促进患者的免疫功能恢复[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病毒载量<50 copies/ml的比例明显增高(P<0.05),说明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减少血液中的病毒载量。另外,本次研究中的81例患者经过为期2年的抗病毒治疗后,共出现3例死亡病例,所占比例为3.7%。

综上所述,给予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是切实可行的,能够有效促进CD4+免疫淋巴细胞的生成,使患者血液中的病毒载量有效减少。

【参考文献】:

[1]彭志行,鲁佳菲,王岚等.中国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2,33(9):977-982.

[2]张广,龚煜汉,王启兴等.四川省凉山州2004-2012年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生存状况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4,35(12):1329-1332.

论文作者:陆兴,王靖,唐静煜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

标签:;  ;  ;  ;  ;  ;  ;  ;  

81例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论文_陆兴,王靖,唐静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