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果树所育出“中华魁金”杏——标志着我国在杏育种研究领域又取得了新的重大突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山东论文,重大突破论文,果树论文,中华论文,标志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日,从山东省果树所传出好消息——由该所承担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主要果树新品种选育及优质高效标准生产技术研究”子课题“杏新品种选育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多年研究积淀的基础上,科研人员采用人工杂交与胚培育种技术相结合的现代育种手段,最新培育出的“中华魁金”杏新品种,于5月31日通过专家验收。
据该所高级农艺师安国宁介绍,“中华魁金”杏是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特早熟杏胚培育种研究”(石荫坪研究员主持)课题组选育出的第二批早熟杏优良单系之一。该品种具有早熟(比省内最早熟优质品种“红荷包”还早熟1~2天)、果大(平均单果重超过“凯特”)、优质(风味甜酸、品质极佳)、高产(亩产超过2000公斤)、抗旱耐瘠薄(在瘠薄山区无水浇条件下也生长良好)、抗病(无杏疔病发生)、抗花期霜冻等众多优良特性,其综合经济性状优于“凯特”、“金太阳”等世界著名优良杏品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长期以来,“水果遗传育种”学科一直是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的重点和传统优势学科。继上世纪90年代选育出著名品种“凯特”杏之后,该所相继推出“金太阳”、特早熟试管杏系列品种。“中华魁金”杏的成功选育,标志着我国在杏育种研究领域又取得了新的重大突破。
目前,“中华魁金”杏已在山东省临沂地区进行试栽。蒙阴桃墟镇魏城村村民王明友说:“我种的‘中华魁金’杏个头大、有蜡光,一棵能结150多斤,一斤最起码比其他杏贵五角。”去年,王明友种的一亩“中华魁金”杏卖了1万多元,今年达产的有七八十棵,估计卖2万元不成问题。
5月31日,承担该课题的山东省农科院果树所相关人员邀请国内同行专家,在蒙阴县对“中华魁金”杏新品种进行现场测产验收。测产结果表明,高接6年生杏树折合亩产3100多公斤。北京农科院林果所所长、研究员王玉柱认为,“中华魁金”杏表现出显著的丰产性,尤其适用于大棚设施栽培,可加快果农的增收步伐。
联系电话:0531-82629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