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教科研架设专业成长之梯论文_曹骥春

用教科研架设专业成长之梯论文_曹骥春

曹骥春 山东省莱芜市第二实验小学 271199

摘 要:教育工作是一门科学。身为教师就必须注重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把科研和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培养和提高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在科研实践中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难题,从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效率。

关键词:教育科研 研究 成长

一、注重参与体验,让教科研更实际

过去一提到教育科研,总感到那是科研部门的事,对于我们这些普通老师那是遥不可及的梦。于是,听教科研讲座,总是听听就激动、想想很心动、行动上大多是原地踏步。然而,当我与教科研第一次亲密接触后,却改变了原有的想法。

2004年10月,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参与了一次校级课题《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的研究》。由于缺乏经验与热情,在最初的研究实践中,我所负责的部分始终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只是了解了教育科研的基本操作程序。但随着课题的申报立项,课题组让我负责起草课题开题报告。由于对课题没有正确的认识,我草草地完成所谓的开题报告后交给了张校长。张校长从我手中接过开题报告审阅后,立刻皱起了眉头,毫不客气地说:“这哪是开题报告?”随后,她取出一份旧的材料,递给我说:“你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开题报告!”张校长简短的批评,虽使我羞怯万分,但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教科研人员认真求实的工作态度。双手拿着两份不同的开题报告,一颗心沉甸甸的。我深深感到,科研是来不得半点懒散和马虎的。于是,我的自尊心迫使我“从头再来”。为不让张校长对我失去信心,我连夜查阅了有关教科研方面的资料,按照正确的格式和要求写了起来。几天后当我再次把报告交给张校长时,她首先肯定了我的工作态度,随即就在我的方案上圈圈画画,修修改改,对报告做了点评。在张校长的大力帮助下,几经修改的课题开题报告终于顺利完成,并获得了课题立项,这让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喜悦。

这次的成功激发了我对待教科研的热情。随着课题的不断推进,我开始把个别学生在阅读方面的特殊表现,零星地记录下来,在请教老教师的同时,大量翻阅一些教育教学的杂志和教科研理论书籍,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参与、切身体验,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寻找理论的支撑点,并把自己的一些成功做法加以总结。渐渐地我感到自身教学业务能力得到了不断提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就这样一路走来,让我震动最大的是:原来教育科研就在我们身边,就是研究我们身边的事,就是研究我们教育教学每一个看似平常又细小的事。

二、把握研究策略,让教科研更实用

1.压力为动力,挑战为机遇。统一思想,提高认识。2012年带着领导的关注与信任,我带领三年级组在全校率先开始尝试“自能课堂的研究”实验。虽然课题的《实施方案》、《指导计划》及《实施手册》都已形成,可真正做起来心中不免有些压力。想到自己尚且如此,其他老师们肯定也是十五只桶打水——七上八下。于是我们借助课题实验的启动和培训会,打消了他们的畏难情绪使他们明确了实验实施的可行性,增强了他们进行实验的信心,提高了他们对课题实验的认识。加大考核,形成机制。在课题实验伊始,我们加强了教育科研的制度建设,制定出了课题实验的保障措施及管理制度,就学校教育科研的组织领导、科研活动、课题研究、奖惩等各个方面做出了比较明确的规定,同时加大实验教师工作量考核力度,制定课题实施评价细则。引导教师主动积极地参与实验课题,并分层提出课题实施阶段性目标,使他们通过努力达到目标,不断地从自身成功的欣喜中,进一步确立前进的目标,激发参与课题实验的积极性。学校积极保障实验经费,学期末对评选的优秀实验教师给予奖励。现在实验组的老师们都以参与实验为荣,都认为只要积极作为,挑战是完全可以转化为机遇的。

2.实践中反思,反思中成长。注重从问题入手。自能课堂实验中的一大亮点就是三级课程整合。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却频频出现问题。于是我们提出了“课题问题化”的研究策略,把教师最烦恼的问题作为课题。

注重专题研讨。在实验中,我们围绕教学实际的问题展开研究,形成全员互动的研究态势,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以专题研究为突破口,使教研经验科学化、系统化,同时推广科研成果,使课题组成员共享。为此,我们每周雷打不动地开展“学科联席会”活动。

三、坚持两个结合,让教科研更实效

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千变万化的过程,教师要想适应这个多变的过程,就必须注重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与科研相结合,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坚持用“两个结合”培养和提高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在科研实践中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难题,从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只有通过探索和研究,找到改进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教师才能真正从日复一日的繁重教学中解脱出来,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坦然面对各种社会压力,才能把自己从“教书匠”型的教师转变为研究型的教师。

对于教科研,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有的人把教科研写在纸上,有的人把教科研踩在脚下。写在纸上,飘逸潇洒;踩在脚下,醇厚实在。在与教育科研相伴的征途上,也许,你会有荆棘丛生、找不到出路的困顿;也许,你会有遭遇瓶颈,不知何去何从的迷茫;但只要你有了乘风破浪的勇气,只要有了千帆竞发的锐气,那么,教育科研,一定会步入百舸争流的新境界。

论文作者:曹骥春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12月总第25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

标签:;  ;  ;  ;  ;  ;  ;  ;  

用教科研架设专业成长之梯论文_曹骥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