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方法解析论文_刘联明

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方法解析论文_刘联明

刘联明 兴平市东城一中 713100

【摘要】在初中地理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注重的是向学生讲授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而不注重对地理图的讲解,这与现代化的地理教育的发展要求背道而驰。因此,教师应当树立起现代化教学的思想,将其运用在初中的地理教学中,让图导学的教学模式不断地深入每个课堂当中。

【关键词】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方法;应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3-047-01

前言

“以图导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用“图”来教导学生,让学生能够对“图”产生思考和想象,于学生而言,图片的教学形式要比以往的文字教学更有吸引力,能够让学生对图片产生兴趣,再加上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图片,能够更有效的吸收所学知识。“以图导学”的教学模式不像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文字来表达所传内容,过于枯燥,能以理解。而“以图导学”的教育模式更加的生动与直观,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其教学内容,还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新时代在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也进入到初中教堂里,“以图导学”可以利用多媒体设施教学,大大增加了地理学科的教学效率。

一、在初中地理中应用“以图导学”教学模式价值

第一,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地理教师依据地理知识建立地理图形,以便于可以吸引注意力,以图导学可以形象、直观的展现地理特征,也能够体现地理事物规律,依据生动的图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导。第二,以图导学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地理教育。依据这种教学方式,促使学生能够不断了解和分析祖国疆域、祖国山河、祖国资源、风土人情等,能够极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爱国精神,激发学生报效祖国的理念,此外,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促使学生认识多姿多彩的世界,建立多元价值观,提高学生视野。第三,以图导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在这种教学方式基础上,学生可以依据地图不断分析事物,联系事物和地理现象[1],培养学生想象力和观察力,也能够提高学生记忆力。

二、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模式应用方法

(一)以图导课

初中生正处在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时刻,枯燥的教学环境会使初中生对于地理学习产生一定的消极情绪,这种消极情绪会直接影响初中生的地理学习热情与日常地理教学活动中的学习态度,所以,必须创新和改革初中地理教学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以图导课”模式能够丰富初中地理教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使初中地理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营造活跃、轻松的教学环境。例如,指导学生学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2]这篇内容时,教师首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播放南方和北方的相关图片,使学生借助图像直观地理解和对比南方、北方在气候条件、地形等方面的诸多差异。其次,教师可以提出“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同探索一下,为什么南方和北方会出现这些差异呢?”等导语正式切入教学活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再次,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结合南方、北方种植物种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为什么北方地区多种植玉米和小麦?”等问题,既能够调动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结合图片进行思考,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地理思考能力。最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黑龙江“冰雪大世界”的图片和海南的温日阳光图片,提示学生对比图片并回答诸如“为什么在同样的时间,哈尔滨漫天雪飘、严寒刺骨,而海口却和风细雨、温润如春?”等等这样结合实际生活的开放性问题;这些问题与初中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进而提升初中地理教学的效果。

(二)以图导探究

“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内容便是引导学生利用图片展开探究,在促进学生合作交流的同时,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图片引导学生探究主要是有三个部分组成的,首先,是抛出问题阶段。其次,引导学生探究阶段。最后,便是学生总结归纳阶段。例如,在学习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俄罗斯”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在地图中找出穿过俄罗斯的重要纬线——北极圈,并且在气候分布图上找出俄罗斯所属的温度带和气候类型。通过学生们的积极研究,学生们可以看出俄罗斯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在分析地理信息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的掌握了教学知识。

(三)以图导抽象

在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时,使用地图还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地图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直观、形象的将某个地区的分布、特点等表达出来,如山脉的海拔、河流的流向、地理位置等相对抽象的知识内容都能用图文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在学习相关地理知识时,伴以使用地图,会自主的对地图加以仔细研读和分析,从而自动的加深了对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解。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疆域”这一章节中,涉及到较多的知识内容,如我国的海陆位置,领土面积以及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大致位置等。这些都需要在教学中使用地图这一工具,才能让学生详细了解相关的知识内容。譬如在教授我国的海陆位置时,就需要使用地图。对于初中生来说,其所接触到的知识还相对较为狭窄。倘若在没有地图的情况下,让学生回答出与我国相邻的国家有哪些?其具体在中国的哪个方向?学生可能只能回答出其中部分国家[3],而不能全部回答出,且对于邻国的具体位于中国的哪个方向更是具有一定的难度。在此时,就需要借助地图来帮助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在仔细观察地图之后,就可以快速的回答出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通过以图片作为载体,让学生观察到东西部地区之间真实存在的具体差异之后,再结合教师的讲解,学生理解课本中的知识内容就会变得相对轻松。

结语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其通过直观、简洁的地理符号将地理事物得以准确、形象地呈现,以无声之语默默地阐释着地理现象、地理规律,学生如果读懂了每一个符号背后的含义,把握了隐性信息,就能够真正地吃透知识点、掌握地理知识。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用图习惯以及科学、高效的读图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锐.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方法解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27):125.

[2]张蕾.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方法解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25):131-132.

[3]李学龙.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方法的运用[J].赤子(上中旬),2017(03):254.

论文作者:刘联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3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  ;  ;  ;  ;  ;  ;  ;  

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方法解析论文_刘联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