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室医院感染的原因及整改措施论文_宋仁芳

血透室医院感染的原因及整改措施论文_宋仁芳

宋仁芳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中医院血透室 江苏 泰州 225300)

【摘要】 ?目的:对血透室在医院感染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方法:针对血透室各个环节中易忽略的细节逐项评估,采用PDCA的方法制定并落实相应的措施。结果:血透室在近一年的时间内未发现一例医院感染。结论:环境的整改和防范意识的的提高对控制血透室的医院感染至关重要。

【关键词】 血透室;医院感染;整改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9-0361-02

血透室是抢救、治疗及护理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特殊场所,血液透析更是治疗终末期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有效预防和控制血透室的医院感染尤为重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医疗质量,还能确保医疗安全。我院血透室自从2011年12月份搬进了新建的住院大楼后,整体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我科的部分设计和安排上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现我将我科的一些造成医院感染的可能因素及改进措施做一个探讨。

1.血透室造成医院感染的一些因素

1.1 环境因素

血透室的布局设计不合理。虽然我科的乙肝、丙肝病毒性肝炎分了两个区域,并有透明玻璃门与其他区域分开,但没有集中管理,这两个区域将普通血透患者给分隔成了几块。所以传染病患者到达自己的血透间必须要经过普通患者的血透通道,这是不合理的。我科偶有急诊透析的患者,也有备用的血透机,但没有单独的急诊血透间和进行临时深静脉置管的手术室,容易造成交叉感染。乙肝和丙肝病毒性肝炎区域的洗手设备也不符合规范,是后期引用透析反渗水装置的。由于血透室格局已定,患者又逐渐增多,科室增加了床位和机器,使得床间距变小,空气流通差,这又加大了院感机会。

1.2 人员的管理

1.2.1医务人员 由于患者越来越多,工作人员也增加了一些,这些新来的医务人员在学习和操作过程中,防范意识薄弱,未必能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来执行,无意中增加了感染机会。我科现有27台机器,乙肝区5台,丙肝区2台 ,梅毒区1台;护理工作人员9名,护士长1名,责任组6名,机动组2名,一天两班,平均每责任人负责7~9台机器,普通患者和传染病患者混合管理,这样不仅未达到患者分区的目的,也不符合每人最多管理5台机的标准,忙乱中医务人员不可能完全按照手卫生标准来操作,这样势必会加大院感的机会。另外,在血透结束后穿刺针的处理上也存在不足的地方,护理人员拔针后先夹在医疗垃圾回收桶上,再由护工统一换桶时收到锐器盒中,这样很容易产生锐器伤,造成医院感染。

1.2.2工勤人员 我科现有工勤人员两名,一班一名。由于文化因素及个人素质的影响,她们没有严格的无菌理念及相关的手卫生知识。

1.2.3患者及家属 由于透析患者中有一部分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和新确诊病情的血透患者都需要家属的陪伴,有些新患者还不断的有亲属的探视,陪护的家属会在透析室里来回走动、交流,这种种因素都大大的增加了患者在血透过程中的感染机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血透机的消毒不严格

由于每个责任制护士管理的床位超标,一班结束就做下一班,所以对于机器的表面消毒就不会那么认真及时,而在任何接触机器的情况下,都可能将手上的细菌附着于其表面,引起交叉感染。有时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对于机器内部的消毒也不那么严格,为了节约时间,在一班患者结束后对机器内部进行一下水洗程序就接待下一位患者。这些都大大加大了患者院感的机率。

2.4 透析液和透析用水被污染

我科曾发生过透析液和反渗水严重超标事件,最终确定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2.4.1透析液在使用的过程中被污染,另外拆封的透析液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完,下次继续使用。

2.4.2透透析水处理装置的部分设备未及时更换,导致反渗透装置的除菌能力下降。

2.4.3储水箱中水储存时间过长,未定期清洗消毒,导致水箱内壁形成生物膜,从而造成储水箱的污染。

2.整改措施

2.1 环境的改造

血透室应按规范要求重新分区,明确标识。清洁区和污染区的通道要分开,普通患者与隔离患者及急诊患者的进出通道也要分开。各血透区域的机器要进行区分并在阳性区域贴上醒目标志,另外各区必须单独配置洗手设备:非接触式洗手池,洗手液,干手纸,快速手消毒剂;治疗设备:治疗车,血压计,血糖仪,体温表,一次性用物等[1]。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设计专用手术室。为了保障血透室的环境,每天都要开窗通风至少30分钟并用消毒液擦拭地面,循环风空气消毒滤网也要每月进行一次清洗并记录。

2.2 人员的管理

根据血透机和护理人员1:5的标准增加护理人员,隔离透析区的护理人员更应相对固定,做到专人专区护理,避免交叉感染。做好患者和家属的沟通,严格执行进入血透室的流程,尽量减少陪护人员的数量及陪护期间的来回走动,杜绝血透时的家属探视。我科现有27台机器,还应配备专业技术工程师1名。所有的透析室工作人员上岗前都必须通过专业知识培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遵守标准预防原则。现在我科室每月进行一次手卫生专题讲座,每周进行一次晨会提问,医院每个季度组织一次院感考试,通过各种培训、学习的方式增加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知识,增强其防范意识,从而减少院感的发生。

2.3 透析机的消毒

透析机的消毒分为机器外部消毒和机器内部消毒。外消毒常规采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机器表面(包括快速接头、肝素泵、输液架,机器的背面、侧面这些易忽略的部位),有血迹污染时应立即用含1500mg/L含氯消毒剂的一次性抹布擦拭[1]。机器内部消毒是指每班透析结束后对机器内部管路进行消毒,消毒时根据机器的型号选择不同的消毒液。我科透析机内部现已做到班班消毒(中午透析结束后选用柠檬酸热消毒,下午透析结束后选用过氧乙酸化学消毒),每周再进行一次大消毒(每周三所有机器都采取次氯酸和过氧乙酸双消毒),透析器破膜后立即消毒。每周还要对透析机后面的空气过滤网进行一次清洗。

2.4 严密监测透析液和透析用水

根据本科室现有的规模,专设一名工程师,每天对水处理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并建立水处理系统运行状态登记本,记录运行中的电导度及各个压力表的压力情况和水的余氯浓度,确保安全范围,保证透析供水。对于透析用水的水质监控做到每周进行一次软水硬度及游离氯的监测,每月一次细菌培养(细菌数<200cfu/mL),每3个月做一次内毒素检测(内毒素<2EU/mL),每年至少测定1次化学污染物的情况[2]。正常情况下我科每3个月对透析用水管路系统进行一次0.3%的过氧乙酸消毒,在监测不符合要求时,做到随时消毒。对于透析液的管理,我科安排了独立的清洁区域进行存放,使用时也做到了打开后的A液使用不超过7天,B液不超过24小时并禁止隔夜使用。

3.结果与讨论

通过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血液透析导致的医院感染,是确保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的一个重要话题。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就诊的患者也逐渐增多,医院感染的问题也就突显出来了。所以从科室的布局环境到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各个环节都很重要。要想有效控制感染就要从细微入手,科学预防,加强培训,严格遵守各项操作流程,从而尽可能的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周梅玲.加强细节管理预防与控制血透室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9):2157-2158.

[2]葛俊娟.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预防的管理措施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4)?:226-227.

论文作者:宋仁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7月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7

标签:;  ;  ;  ;  ;  ;  ;  ;  

血透室医院感染的原因及整改措施论文_宋仁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