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高频线阵探头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胆囊壁息肉样病变良恶性鉴别的价值论文_辛大庆,周培

(北京核工业医院 北京 100045)

【摘要】目的:本研究评价胆囊壁局部息肉样病变良恶性鉴别超声图像特征分析对临床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2月~2016年5月胆囊壁息肉样病变患者,选择病变大小>1.0cm的患者纳入研究。研究使用西门子S2000超声高频线阵探头图像,对病变图像由5年以上工作经验超声科医师双盲分析,评估并记录观察指标,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对病例进行分为良性组与恶性组。统计分析两组间差异,评价超声诊断价值。统计方法:两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多变量回归分析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纳入本研究的病例110人。良性组与恶性组常规超声图像特征统计。两组间年龄、息肉样病变形态、大小、基底部宽度、局部胆囊壁结构中断、内部血流情况,动脉频谱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病变不规则形态、大小、宽基底、局部胆囊壁结构中断、内部多分支低阻动脉血流具有诊断恶性息肉样病变的独立风险因素。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良恶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鉴别诊断的敏感度为85.5%,特异性为89.3%,阳性预测值70%,阴性预测值96%,诊断符合率85%。结论:对于大小>1.0cm的胆囊息肉样病变,高频线阵探头能够提供胆囊息肉样病变形态及其内动脉血流情况,对鉴别息肉样病变的良恶性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胆囊息肉;胆囊癌;超声;彩色多普勒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7-0079-02

胆囊癌超声分为五种类型,分别是小结节及蕈伞型、厚壁型、实块性、混合型。胆囊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早期症状体征无特异性,常表现纳差,右上腹不适,常常容易延误诊断,而一旦出现转移,则预后不佳。因此,胆囊癌的早期诊断是取得手术治疗机会的关键。胆囊息肉样病变是常见胆囊病变,分为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胆囊腺肌症、腺瘤,腺瘤是一种癌前病变,早期小结节型及蕈伞型可能由腺瘤恶变而来,为进一步探讨超声诊断胆囊癌的临床价值,本文总结了19例息肉样病变的胆囊癌声像图特点并进行误诊分析,以提高超声早期诊断胆囊癌的准确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良性组共91例,男38例,女53例。年龄28~77岁,平均55±13岁,其中胆固醇性息肉43 例,炎性息肉 31例,胆囊腺肌症17 例;恶性组共19例,男9例,女10例。年龄42~74岁,平均65±9岁。右上腹不适12例,右上腹胀痛伴恶心、纳差8例,黄疸1例。其中10例合并胆囊结石,19例合并慢性胆囊炎,18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1例经MRI及随访证实。

1.2方法

应用西门子S2000超声诊断仪,凸阵探头4C1,频率4-1MHz,线阵探头频9L4,频率9-4MHz,患者于检查前空腹8h以上,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用凸阵探头行多切面观察胆囊,详细记录胆囊壁厚度,局部放大,观察胆囊内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回声、边界等声像学特征,使用浅表线阵探头扫查病变局部并使用彩色多普勒和能量多普勒观测病变内血流分布、血流形态、血流频谱。并必要时还需观察肝脏、肝内外胆管以及胆囊周围淋巴结和胰腺的情况。

2.统计学分析

将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分为两组,两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多变量回归分析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患者年龄、性别、病变数量、大小、形态、回声、病变有无蒂部、基底部宽度、病变部位胆囊壁结构、病变内有动脉血流、动脉血管形态、动脉频谱等进行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得出,患者年龄、直径大小、病变形态、局部胆囊壁结构中断、病变内部血流形态、血流阻力指数对息肉样病变良恶性鉴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结果

19例胆囊癌病例中,超声确诊17例,误诊2例,确诊率91%。其中14例为腺癌,3例为鳞癌。超声声像图中5例表现为小结节型(2例多发),8例为蕈伞型(4例多发),将病变形态不规则(分叶状、蕈伞状)、宽基底无蒂、胆囊壁结构局部中断、低阻力分支供血动脉作为应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联合多因素提高恶性息肉样病变的诊断符合率,敏感度为85.5%,特异性为89.3%,阳性预测值70%,阴性预测值96%,诊断符合率85%。

4.讨论

4.1 本研究将胆囊息肉样病变作为研究对象,因为早期的胆囊癌(结节型、蕈伞型)主要与胆囊息肉样病样病变相鉴别,胆囊癌的直径均大于1.5cm,基底宽,胆囊壁增厚。至于胆囊的腺瘤性息肉恶变与良性腺瘤的鉴别则很困难,结合病变不规则形态、宽基底、局部胆囊壁结构破环、内部多分枝血流形态及低阻血流频谱来考虑胆囊腺瘤是否恶变,一旦确诊,均应手术切除。良性炎症性肉芽组织常有慢性胆囊炎声像图表现,病变自黏膜面向胆囊腔内突起,轮廓线较平滑,黏膜及胆囊壁无破坏。息肉呈乳头状,均匀中等回声,有细蒂与黏膜线相连。胆囊癌呈低中回声,分布欠均匀,形态不规则,黏膜及壁层可见破坏、中断。彩色多普勒或能量多普勒显示肿瘤内或基底部可见多分支状低阻力动脉血流信号。对于直径1~1.2cm的病变,在3~6月中随访观察如果直径增加50%也要高度提示息肉恶变。

4.2 本组病例数量较少,可能存在抽样误差。

5.结论

小结节型一般表现为隆起样病变,多属于早期的胆囊癌,在有胆囊内胆汁充盈的情况下,超声发现胆囊壁的隆起样病变较为敏感;但当胆囊萎缩,结石充满时,就不容易判断,同时,超声检查易受到胃肠胀气、腹壁脂肪的影响。高频彩色多普勒检查能判断结节内的血供情况,有利于手术前对切除可行性的评估和提高超声诊断的正确率,故一般亦作为手术前的常规检查。

【参考文献】

[1]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第四版[M].人民卫生出版设,2003:970-974.

[2]何婉媛.彩超对胆囊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1.10(2):86-88.

[3]余云、崔东旭.胆囊癌早期影像学诊断方法[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1.13(1):12-13.

[4]徐秋华.胆系肿瘤的超声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7.13:527.

[5]符少清.原发性胆囊癌的超声诊断及误诊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4(1):27-29.

[6]袁寄立.实时线阵超声诊断原发性胆囊癌误诊21例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0.6(1):48.

论文作者:辛大庆,周培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4

标签:;  ;  ;  ;  ;  ;  ;  ;  

应用高频线阵探头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胆囊壁息肉样病变良恶性鉴别的价值论文_辛大庆,周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