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病人术后疼痛护理研究进展论文_郭美凤,蒋阳

骨科病人术后疼痛护理研究进展论文_郭美凤,蒋阳

(常州市中医医院,江苏,常州,213000)

摘要:手术为治疗骨科疾病重要手段,术后疼痛为常见症状,对患者有很大影响,直接导致恢复变慢,并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了解术后疼痛的有关原因,予以正确评估,精心护理是十分必要的,减轻患者痛苦是每个医务人员的职责,同时也是我科护理重要核心内容。本文简单对骨科病人术后疼痛作出分析,研究疼痛护理进展,希望能够帮助护理人员提高护理质量,有效缓解术后疼痛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关键词:骨科;术后;疼痛;护理

疼痛是一种个人不愉快的主观感受和情绪体验。术后疼痛直接影响病人自主神经及内分泌系统,阻碍伤口早期愈合,进一步导致病情恶化;有关术后疼痛的护理应把握准确、全面和客观原则,从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舒适护理及多模式镇痛等方面入手。

一、骨科病人术后疼痛

1、定义

术后疼痛为手术所致自身病理改变和组织损伤造成的一系列复杂、反射性的心理感知及生理反应,属于急性疼痛。

2、特点

骨科疼痛具有持续时间长、强度大等特点,一般可持续3-10d。严重炎症反应可加大疼痛程度,延长康复期,此时个体镇痛欲望更为强烈。

3、原因

疼痛发生与环境、护理行为、手术原因、个体因素等有关。(1)术后病房环境过于潮湿、阴暗,甚或嘈杂,对个体恢复有影响,加重疼痛感。术后应为个体创造干燥、舒适和安静的修养环境,利于康复[1]。(2)护士对患者评估不准确,导致评估结果缺乏真实性及准确性,低于个体表达,使得护理工作无法及时、有效的发挥作用。(3)术后体位不当或术中物理刺激,直接导致皮肤黏膜、骨膜、皮下组织和筋膜等阈值损害感受器,使其对激肽更加敏感,疼痛加重。(4)疼痛表达具有个体差异特点,患者自身因素直接影响疼痛表达,包括工作类型、年龄、社会经历、性格等。

4、危害

疼痛直接影响个体全身系统功能,延长愈合期,妨碍早期康复,加大个体或家庭经济负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持续剧烈疼痛,还可降低个体生活水平和质量,导致其焦虑、烦躁、紧张等,负性情绪严重,不利于心理健康。

二、术后疼痛护理进展

1、病情观察

增加术后病房巡视次数,重点监测患者病情,观察记录病情变化。注意观察手术部位敷料情况、患肢伤口包扎松紧度、有无疼痛和肿胀、引流液量和性质是否正常、引流管通畅性等,一有异常应及时上报,协助处理。

2、心理护理

负面情绪会使疼痛感加强或疼痛时间延长,甚至影响创口的愈合速度。心理治疗联合药物配合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等级。按个体文化背景、年龄、性格及劳动程度等,制定护理方案。主动帮助、关心患者,了解情绪及心理问题,针对性给予疏导。不断掌握护理新方法,灵活采用暗示、疏导、劝解等,消除其紧张、焦虑情绪,减轻心理及思想压力,保持心态平和、稳定。创造明亮、安静、舒适、整洁环境,利于早期康复。

3、健康教育

患者认为术后疼痛不可避免,对疼痛的控制不重视且对药物镇痛存有偏见[2],术后及时解释说明保持正确体位必要性及重要性,使得个体全力配合,防止压疮、关节脱位及松动等。教给患者和家属正确的按摩方法,预防深静脉血栓。对于患者的主诉,应认真听取,按照体征评估疼痛程度,并与其面对面沟通,讲解术后疼痛原因、症状、危害及处理方法等,使患者对疼痛有正确认识,消除误区及偏见。

4、舒适护理

由于不同个人经历、不同年龄和不同文化背景的病人,对于疼痛刺激耐受不同,故护理时应根据文化背景、年龄及性格倾向等针对性施护,并采用舒适方法,使病人在社交、心理和生理各方面都达到愉悦状态。术后应注意保护患肢,并摆放健侧卧位,患肢摆放功能位,适当制动,预防伤口再次损伤或污染,缓解因肢体肿胀及缺血导致的疼痛。病房内光线柔和,舒适整洁,干燥安静,护理治疗操作时动作应轻柔,减轻疼痛刺激。据分析,环境烦乱嘈杂易诱发疼痛,或者加重疼痛。采用幽默法、注意力分散法、放松法及皮肤刺激法等,减轻疼痛,提高个体舒适性[3-4]。

5、多模式镇痛

合理有效镇痛对术后疼痛的预防及缓解有极大作用。多模式镇痛包括镇痛泵、超前镇痛、应用止痛药及APS体系等。(1)镇痛泵包括硬膜外镇痛泵及静脉镇痛泵。研究显示,骨科术后使用硬膜外镇痛泵,可有效降低疼痛值,促进生命指标平稳,加快各生理功能及患肢功能恢复。(2)针对疼痛性质明确、原因清楚者,例如手术切口引起的疼痛,可采用定时用药或预防用药方法,达到超前镇痛的作用。有学者针对骨科围术期超前镇痛进行研究,通过超前镇痛及规范化管理,有效降低了术后发生疼痛的几率,并有利于患者早期展开功能锻炼,促进早期康复。超前镇痛可选择塞来昔布和帕瑞昔布联合应用,有报道联合采用此两种药物后,术后患者应激反应明显减轻,疼痛发生率明显降低。(3)麻醉学家建议对于急性疼痛,应给予阶梯疗法,在第一阶段,疼痛非常剧烈,宜选择强效镇痛药;在第二阶段,宜选择阿片类或外周作用药物[4];在第三阶段,可给予非阿片类药物,如芬必得,减轻疼痛。用药期间应特别注意观察有无药物副反应。(4)APS即急性疼痛服务体系,目的在于围绕患者展开服务,减轻疼痛。管理模式主要有3种,第一种管理者为麻醉医生,负责掌握镇痛技术及药物,但缺乏对术后疼痛的管理,质量欠佳;第二种管理者为护士,以自身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服务,但方法单一,镇痛护理无连续性;第三种管理者为麻醉医生和护士,同时具备前两种管理模式的优点,弥补不足之处,应用有独特优势。有研究采用第三种模式展开APS,结果显示镇痛质量较高,镇痛效果佳,作用显著。

结论:

近年来骨科患者术后疼痛控制问题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在骨科术后疼痛护理中,应注重护患沟通,培养人员疼痛护理意识,使其观念向疼痛管理转变;同时需加强个体化护理,按照个体差异施护,保证护理效果。本文通过查阅资料后,对骨科病人术后疼痛护理进展作出研究,供学者参考。

参考文献:

[1] 周月清,陈叶辉.骨科病人术后疼痛的原因及护理干预[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03:116-117.

[2] Kain ZN,Sevarino F,Alexander GM,et al.Preoperative anxiety and postoperative pain in women undergoing hysterectomy. A repeated-measures design[J].J Psychosom Res,2000,49(6):417-422.

[3] 陈淑莹,陈凤清,李岸芳.骨科病人术后疼痛的护理研究现状[J].全科护理,2016,11:1102-1104.

[4] 顾丽莉.骨科术后疼痛护理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2015,12:21-24.

论文作者:郭美凤,蒋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7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0

标签:;  ;  ;  ;  ;  ;  ;  ;  

骨科病人术后疼痛护理研究进展论文_郭美凤,蒋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