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静脉滴注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论文_汤梦倩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妇幼保健院 浙江杭州 311400

摘要:目的:设计对照试验,通过实验结果探讨应用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方案,在治疗新生儿黄疽方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我院112例新生儿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56例。对照组患儿接受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蓝光照射+白蛋白静脉滴注联合治疗,对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为94.64%,对照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为80.36%,两组数据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数据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光照射+白蛋白静脉滴注联合疗法在新生儿黄疽治疗中疗效确切,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蓝光照射;白蛋白;静脉滴注;新生儿黄疽;疗效;安全性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临床疾病之一,多由体内胆红素过多或代谢异常引起,使胆红素聚积于新生儿皮肤、粘膜出现黄疸。新生儿黄疸属生理性则勿需治疗,但病理性黄疸因易恶化为“核黄疸”,需及时进行治疗,以免产生严重的预后情况[1]。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寻找一种高效的新生儿黄疸治疗手段,现对研究结果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7月入院治疗的新生儿黄疸病例112例,其中男患者60例,女患者52例,患儿年龄介于3~42d之间,平均为17.15±11.14d,患儿体重介于2.74~4.82Kg之间,平均为3.58±1.23Kg,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56例,两组患儿的年龄、体重、男女比例、分娩比例以及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无显著差异。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单纯蓝光照射治疗,蓝光照射使用蓝光双面光疗箱,设定波长为425~475nm、灯管长20~25cm、距床面38~42cm,基于患儿自身原因,治疗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对患儿造成多余伤害。观察组则采用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蓝光照射使用蓝光双面光疗箱,具体参数及相关操作等同于对照组。照射治疗后给予白蛋白(上海莱士血液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0920009,规格:10g/50ml)静脉滴注或静脉推注,在具体使用过程中需要通过输液泵控制滴数,保持先慢后快的原则[2]。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对本文涉及到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及处理,本次研究中的计数治疗采用n及%表示,并用t值进行检验,P<0.05,不具有可比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应用上述两种治疗方案治疗一个疗程后,两组患儿各项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该统计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下表:

3讨论

新生儿红细胞寿命一般较短,导致新生儿体内胆红素往往生成过多,从而增加了新生儿体内胆红素进行肠肝循环的量,但是新生儿肝细胞对胆红素摄取和结合能力一般较低,且代谢排泄能力较差,这几种因素共同作用,从而导致黄疸的发生[3]。生理性黄疸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无需就医,病理性黄疸又称为高胆红素血症,如不及时就医很有可能恶化为“核黄疸”。

胆红素是血红素降解的最终产物,其来源有三个方面:①衰老红细胞的血红蛋白最终分解而成,约占体内总胆红素来源的80%;②骨髓内一部分网织红细胞和幼红细胞尚未发育成熟即被分解,其血红蛋白的血红素再转变为胆红素,约占总胆红素的3%以下;③肝脏和其他组织内含血红素的血红蛋白转化而成,由这部分来源的胆红素约占总胆红素的20%。新生儿胆红素代谢与成人不同,其特点如下:胆红素生成增多,但新生儿由于其肝功能发育尚未成熟,肝细胞摄取胆红素的能力低下,结合转运胆红素的能力不足,排泄胆红素的功能不成熟,加上其肠肝循环的特殊性,都容易导致血胆红素浓度增高,因此常常都有一过性血清胆红素增高,但超过正常范围就会使患儿健康受到影响,尤其是早期新生儿,由于其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黄疸指数过高会对新生儿大脑造成损伤,严重者导致胆红素脑病,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故出现新生儿黄疸,尤其是早期新生儿,要积极处理黄疸[4]。蓝光照射治疗是消退新生儿黄疸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其治疗原理是:胆红素吸收光线,以波长450~460nm的光线作用最强,由于蓝光的波长主峰为425~475nm,故被认为是人工照射的最好光源。光照对未结合胆红素的作用比对结合胆红素的作用大2~3倍,未结合胆红素在光的作用下发生变化,可使未结合胆红素IXaZ型转化为异构IXaE型,这些异构体属水溶性,可经胆汁排泄到肠腔或从尿内排出,从而使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而白蛋白与胆红素联结(1g白蛋白可联结非结合胆红素8.5mg),可使游离的非结合胆红素减少,预防胆红素脑病,合并蓝光照射治疗可缩短疗程[5]。

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寻找一种高效的新生儿黄疸治疗手段,通过设计对照试验,对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对照组总治疗有效率为为94.6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6%;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为80.3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7%。

综上所述,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静脉滴注在治疗新生儿黄疽方面的疗效确切且临床安全性较高,具有很好地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雪巧.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8(5):14-16.

[2]董孝云.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及临床指标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3):93-94.

[3]饶祖寿.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6(8):11-12.

[4]严菊.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1):16-17.

[5]胡碧环.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及临床指标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5(1):33-34.

论文作者:汤梦倩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9

标签:;  ;  ;  ;  ;  ;  ;  ;  

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静脉滴注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论文_汤梦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