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平台的产学研线上服务体系构建-以技联在线为例论文

基于平台的产学研线上服务体系构建-以技联在线为例论文

基于平台的产学研线上服务体系构建
——以技联在线为例

杨流海,徐 欣,巢 俊

(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江苏 南京 210042)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全国各地建设了众多产学研线上服务平台,旨在打通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渠道。文章以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的技联在线平台为例,系统阐述其构建的产学研线上服务体系,对于相关单位建设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线上平台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平台;产学研;线上服务体系;技联在线

0 引言

2014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时指出,要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形成有利于出创新成果、有利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新机制[1]。2015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提出要完善科技成果信息发布制度,为科技成果供求提供信息平台。2016年8月,江苏省政府发布科技创新“40条政策”,提出要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市场体系。2017年,国务院印发《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构建技术转移体系的“四梁八柱”,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018年,江苏省政府印发《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快建设和完善全省技术转移体系,高质量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2]。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联合中科院计算所、太仓中科信息技术研究院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定位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依托江苏省技术转移联盟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建设了技联在线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构建了较为丰富完整的产学研线上服务体系。

1 平台需求分析

1.1 现状分析

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全国各地建设了一批产学研线上平台,如中关村技术转移与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广东科技成果网、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山东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服务平台。但由于没能很好地解决产学研线上平台存在的共性问题,导致平台作用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1)科技成果资源分散、收集整理困难,且现有专家库、成果库、企业库等数据资源缺少整合集成。(2)对接以人工处理为主,面对海量供需信息,缺乏便捷、高效的工具。(3)用户获取信息、社交的行为向移动端转变,现有平台无法满足用户随时随地对接需求,难以提高用户黏性。(4)缺少对成果、需求、用户等海量数据的挖掘、分析和利用,难以提供智能化、个性化服务。(5)介绍以文字为主,缺乏形象直观的表现形式。

1.2 平台用户需求分析

平台服务对象主要包括全省有产学研合作需求的企业、各级政府科技主管部门、全国有成果转化需求的高校院所科技管理部门及其专家教授,以及第三方优质科技服务机构。平台适用场景主要是为科技型企业与高校院所专家教授开展产学研合作提供精准智能对接服务,为高校院所及各级政府科技主管部门提供产学研统计分析服务,为平台各类用户在线组织各类产学研活动提供活动发布、在线报名、统计分析等服务。

1.3 平台核心需求分析

(1)以“技术转移”为核心,支撑技术和人才有效流通。平台自动处理技术转移相关信息在供方、需方、服务中介、管理部门各个用户之间有效流通。(2)满足在线交流分享。平台是围绕“技术和人才”资源信息的聚合系统,聚合相关的企业、专家、高校院所、科技服务机构,又是围绕“技术和人才”的在线交流分享平台,既包含平台内有效沟通和交流,也包含平台部分内容信息向微信、微博等相关平台进行信息推送。(3)在线协同办公系统。平台是一个围绕“技术转移”的在线协同办公系统,包含相关流程管理、业务管理、报表管理,通过在线协同,完成产学研对接。(4)融合线上线下的服务平台。产学研成功对接需要经历复杂的过程,需要融合线上线下的服务,促进双方的合作。采用多模式展示方式和移动计算技术,为线下活动提供组织管理服务。(5)基于大数据的业务服务体系。通过学习算法分析成果特征,把成果向相关各方进行智能推荐,同时支持逆向操作,把相关企业对接相关成果需求推送到相关高校院所。产学研线上服务体系构建应及时把握信息技术时代的创新和变革机遇,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将信息化建设的方向重点从功能实现逐步转向深度用户体验及智能运营管理的整合,这对提高产学研对接的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2 平台建设方案

2.1 总体定位

适应江苏省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工作、促进各类先进技术和资源向企业流动的需要,运用最新信息技术,研究开发融产学研合作Web门户和运营管理后台为一体的技联在线平台。基于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处理分析技术,自动处理并促进技术转移相关信息在供方、需方、服务中介、管理各个部门之间形成有效流动,构建产学研线上服务体系,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通过手术证实方式进行核实,核实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诊断正确率发现,误诊20例,诊断准确率为60%。观察组患者的误诊人数为0人,诊断准确率为100%。观察组诊断效果非常好,完全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

2.2 系统架构

平台由新闻资讯、产学研对接、产学研活动、技术转移联盟、校企联盟等模块组成。新闻资讯主要是发布产学研合作的最新动态、政策、成效等信息,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产学研对接主要是成果、团队、需求等科技资源信息的发布与展示,支持专家、企业、第三方科技服务机构、高校院所、科技局管理机构等各类用户在线对接交流。产学研活动主要是组织线上线下的专题对接活动、沙龙、论坛、培训等各类产学研活动,支持在线报名和活动成效的统计。技术转移联盟主要是展现联盟会员风采和联盟最新动态。校企联盟主要是对我省企业和全国高校院所的校企合作项目进行备案,是申报省、市产学研项目的重要前置条件之一。

2.3 主要模块

针对产学研对接的流程和特点,在平台架构设计中引入分层式结构,数据访问层提供对数据库或文件等数据存放形式的操作服务,技术层负责提供大数据分析、集群计算等关键技术支撑,业务层通过关注具体业务的规则和流程实现领域逻辑的解决方案,最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产学研信息服务门户、产学研合作APP、运营管理后台。系统研发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数据规范,具有良好的可展性,用户界面美观易用、系统运行安全稳定。

这种方法是用来恢复指定频率的谐波。一种简单有效的方式恢复语音谐波是对应用非线性函数NL。这样,由人工恢复的信号可由式(12)得到,

2015年7—12 月完成平台功能详细设计,2016年1—12月完成系统开发和软硬件集成部署,2017年1—12月完成平台资源组织,并举办平台培训推介活动,2018年1—12月,在有关地方开展应用示范建设分平台。

2.4 任务分工

(1)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化服务。利用大数据的智能计算解决了产学研对接供需双方的智能化匹配,提高了对接准确性和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并根据用户在平台内部的行为习惯分析,进一步优化了智能匹配结果。(2)科技成果多模式展示。通过图文视频、虚拟现实等先进媒体技术,对科技成果进行全方位展示,使需求方能够在对接前对成果进行充分认识和了解。(3)多点多区域的移动对接。利用移动APP,结合智能匹配和移动位置计算技术,为用户主动推送适合的产学研合作信息或通过智能搜索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4)分布式的系统部署。平台采用特色“主—子站”分布式部署,主站平台负责全国高校院所创新资源的对接,整合全网资源,提供全网服务;子站与地方科技主管部门、科技园区合作建设分平台,负责地区产学研需求的对接,共享主站资源,并提供区域个性化特色服务。(5)高效便捷的协同管理环境。利用自动化处理方法检索、抽取、同步各种数据,方便活动组织和系统管理,采用先进的开发框架搭建管理工具,方便扩展和功能升级,具备层次式的、完善的安全和审核机制。平台已获得软件著作权3项,并已申请发明专利3项。

2.5 时间进度

在男人的指示下,楚墨进到一间茶室。茶室不大,装修尚好,墙上挂一幅《对弈图》,两个闲人坐在地上,半光着膀子,酒葫芦翻倒旁边。古琴曲《潇湘水云》飘起来了,小小的茶室里霎时云水掩映,烟波浩瀚。楚墨的心,也如同潮水般翻滚起来。

3 平台功能与优势

3.1 主要功能

(1)应用了大数据、云技术、LBS等最新信息技术,为产学研合作进行精准匹配对接。(2)整合江苏省技术转移联盟大量的科技创新资源开展协同服务,提高了技术转移整体效能。(3)与产学研项目申报、校企联盟备案、产学研活动组等政府产学研管理工作进行了深度融合,形成了政产学研生态系统。

文献显示,脑卒中急性期6个月为最佳康复时期,此阶段若接受专业人员的指导并掌握正确的康复锻炼方法与技巧,可以恢复80%以上的自主功能[8]。在社区或者家庭中进行康复锻炼需要社会或者家庭的监督,若没有监督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会变差[9]。连续有效的跟踪可以监督患者的定期康复训练的方法与频率,同时给予定期病情评估,及时反馈给患者病情评估的结果,这样可以显著提高患者依从性,达到良好的康复效果。有研究证实,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持续性护理干预,可以减少自我护理障碍的阻力因素,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7]。本研究结果中显示,护理后观察组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也证实了这一点。

3.2 主要特点

依托江苏省技术转移联盟会员单位丰富的科教资源,平台为专家提供科技成果发布、企业技术需求查询、需求信息智能推送、在线对接交流等功能;为企业提供技术需求发布、科技成果查询、成果信息推送、在线对接交流等功能;为政府和高校院所科技管理部门提供产学研活动组织、校企联盟备案等产学研工作组织与管理服务功能。同时,平台作为省技术转移联盟门户网站,及时宣传联盟最新动态,展现联盟会员单位风采,扩大联盟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3]

3.3 主要创新点

平台由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中科院计算所、太仓中科信息技术研究院三方合作建设。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牵头制定项目总体规划、硬件系统部署、平台资源组织、进度与质量总体把控,中科院计算所负责平台关键技术研究、软件系统架构设计,太仓中科信息技术研究院负责软件系统功能模块设计、开发、集成、部署。

4 平台应用成效

平台具有广泛的推广性,通过与阜宁县科技局、黄埭高新区、昆山高新区、江阴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合作开展应用示范建设了5个分平台,累计发布成果、需求等产学研资源近5万项,开展信息智能推送4万多项次,促进各类在线对接6 700多项次,建立校企联盟13 000多个,用户达3.6万多个,访问量达101万人次。阜宁日报、昆山日报等地方党报还进行了专题报道。

典型案例1:专家团队护航,助力企业打破行业瓶颈。我国宽厚板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核心瓶颈问题是提升厚板铸坯的内在质量。如何通过突破宽厚板坯制备技术为宽厚板轧机提供优质原材料,并结合先进的成形工艺技术,进一步提升宽厚板成品质量,满足重大工程需要是行业面临的核心瓶颈。面对这一难题,江苏苏南重工机械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技联在线平台成功对接上了中科院金属所,双方签订3 000万元的研发经费合作协议,确定联合建立“特种宽厚板研发中心”,共同开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特种宽厚钢板成套制造技术与工艺,启动实施“900 mm以上高强高韧特种宽厚板坯的研制及产业化”项目,总投资4亿元,项目实施期3年,期内销售目标产品8万t,新增产值10亿元,利税2亿元。

典型案例2:建设“技联昆山高新”平台,加速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昆山高新区2018年启动“千企千校产业科创合作万里行”活动,迫切希望打通企业技术需求与大院大所创新资源深度对接、精准融合的渠道。为推动最新科研成果到昆山高新区转移转化,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联合昆山高新区开发建设了昆山高新区分平台,即“技联昆山高新”平台,开放共享100多家大院大所、8 300多项科技成果、17 700多名专家资源。“技联昆山高新”平台既可提供产学研在线智能对接,又在线推介昆山高新区投资环境、主导产业、骨干企业等有关情况,提升园区社会影响力。“技联昆山高新”平台注册企业用户达700多家,发布企业技术需求100多项,提供各类在线产学研对接70项次,推动建立校企联盟143个。平台的运营加速了最新科研成果到昆山高新区转移转化,助推昆山高新区争先进位,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的国家级高新区2018年度综合评价结果,昆山高新区国家级排名在去年基础上提升7个位次。

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培养,推动其职业化发展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至关重要。针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尴尬的职业地位,高校应积极转变教育管理观念,从辅导员与大学生的关系出发,为其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提升职业认同;加强其政治理论建设,提高其渗透、解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

5 平台未来展望

平台将融合应用更多现代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打造智能化的用户体验,和高校院所建立更加紧密的伙伴关系,提升平台资源供给能力,与各级科技主管部门、高新园区合作推广平台进行大规模示范应用,根据业务需求和服务范围建设部署个性化的产学研线上服务系统。通过多方协同公共努力,将技联在线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产学研线上服务平台,努力为全国有关单位建设产学研线上服务体系提供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同时,平台将考虑适时开放第三方接口,与相关平台共享数据,汇聚更多优质资源,将平台建设成为江苏省政产学研资介各方开展合作的基础性支撑平台,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支撑江苏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

[1]李殿君.浅析江苏“40条政策”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促进作用[J].价值工程,2016(35):74-75.

[2]成曦,徐欣,巢俊.加强建设江苏省技术转移体系的若干思考[J].江苏科技信息,2018(19):7-9.

[3]徐欣,巢俊,杨流海.江苏省产学研合作平台服务模式创新及实践探索[J].中国科技纵横,2018(20):212-223.

(责任编辑 王梦云)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based online service system for industry,university and research institutes:a case study of Jilian online

Yang Liuhai,Xu Xin,Chao Jun
(Productivity Promotion Center of Jiangsu Province,Nanjing 210042,China)

Abstract: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ointed out that we should establish a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 with enterprises as the main body,market-oriented and deep integration of industry,education and research to promote technology transfer.Many online service platforms have been built all over the country,aiming at solving the problem of“the last kilometer”of technology transfer.Taking the online platform of Jilianonline built by Jiangsu Productivity Promotion Center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elaborates the online service system,which has a good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relevant units to build such online platform.

Key words: platform;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s;online service system;Jilian online

中图分类号: TU232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杨流海(1985—),男,江苏南京人,经济师,硕士;研究方向:科技管理与服务。

标签:;  ;  ;  ;  ;  

基于平台的产学研线上服务体系构建-以技联在线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