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患者实施医护患一体化模式的效果评价论文_徐薇,叶玮

江苏省镇江市妇幼保健院 212001

【摘要】目的 对乳腺癌患者实施医护患一体化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将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科乳腺癌患者未实施医护患一体化模式设为对照组并与2015年1月-2015年12月入住的乳腺癌患者实施医护患一体化模式作为观察组患者进行对比,通过来院后期延续治疗、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及电话随访的形式对其结果过行评价,收集资料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医护患一体化模式应用于乳腺癌患者全程管理后,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对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满意度,护士病情知晓率、健康教育执行率,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医护配合程度均较前有显著上升。结论 对乳腺癌患者运用医护患一体化模式,有利于医护、医患、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了患者的康复,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程度,使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得以深化。

【关键词】乳腺癌;医护患一体化;护理模式;优质护理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433-02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生活环境、生活条件和膳食结构的改变,发病率明显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现已成为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而备受世界各国的瞩目[1]。乳腺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放疗、内分泌等综合治疗。其治疗内容涉及多,延续时间长,疾病本身及治疗给患者身心带来一定不良影响。2015年1月我院对乳腺癌患者采用医护患一体化模式,让医生、护士、病人共同参与其中,现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方法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 一般资料:本研究采用非同期对照,将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未实施医护患一体化的医生、护士以及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实施医护患一体化的医生、护士以及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的医护人员以及患者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46例,共92例进行调查研究,对照组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46.36±13.68)岁;观察组年龄26~78岁,平均年龄(47.54±13.89)岁。两组参与者人员构成、年龄等基础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1)对医护患一体化模式进行构建:将观察组的医生和护士进行分组,一组医生固定分配一组护士形成相对固定的治疗团队,并为固定的一组患者提供治疗和护理,对护理人员设置组长,包括组长在内的每个护士要对4~5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分管,责任到人。(2)患者入院后主管医生帮助其建立个人档案,包括姓名、年龄、诊断、住院期间各项阳性检查结果等,制定后期治疗方案。(3)护士参与到患者术前、术后的治疗中,了解病人的病情,每天与医生沟通,适时地根据术后手术天数及病人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功能锻炼的指导,发放本院自制的乳腺癌功能锻炼手册,并及时评估执行情况。(4)主管医生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病人目前的状况及后期应采取的治疗。(5)责任护士加强与病人的交流,了解病人的心理需求,与家属沟通共同调整病人的不良情绪,介绍成功案例,让病友间相互交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6)患者出院时做好健康教育,发放出院指导卡,涵盖医患联系方式、随诊与定期复查要求、功能锻炼的延续等内容,(7)护士建立粉红丝带QQ群,不定期上传一些乳腺癌的最新相关资料或积极看待人生的好句、好段,让患者参与其中,互相交流,互相鼓励,并由专科护士进行答疑解惑。(8)患者出院后3—5天进行电话随访,了解病人的生理、心理、遵医行为及住院期间的满意度,做好记录并提醒病人复查的时间。(9)乳腺癌术后化疗会留置PICC,置入前后会讲解管道的相关知识,置入后有专本记录姓名、年龄、置管时间、刻度、联系方式。每星期固定维护日期并由专业护士更换,同时责任护士评估患者功能锻炼的执行率及给予一些健康指导。

3. 评价指标: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医生、护士以及患者或家属进行医护患一体化方案后的效果进行评价,所有调查表均为选择题,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说明执行情况越好、满意程度越高。针对乳腺癌患者应用临床症状自评表(SCL-90)对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

4. 统计学方法: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 SPSS15.0 软件进行分析,组内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观察组和对照组医生、护士以及患者的调查问卷结果:医护患一体化模式应用于观察组后,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程度、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护士对于健康教育的执行率以及对病情的知晓程度,医护之间的相互配合以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了解程度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讨 论

医护患一体化模式作为在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医疗行业中普遍应用的病人信息传递模式[2-3],医护患一体化是以患者的需求为起点,以患者的满意为结果,医护团结合作,调动患者及家属的积极性,共同战胜疾病,完成医疗服务过程。延伸护理是利用信息化工具在护士和患者家庭间建立有目的的互动,以促进和维护患者的健康,是医院走向社会的护理延伸服务形式,其目地是为了使癌症患者更好的得到家庭、社会支持及自我修养与锻炼,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1)医患关系明显改善:医患关系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当前医患矛盾日益紧张,“医闹”“医托”等词的脱颖而出,刺激着大众的敏感神经。以往的服务模式,病人更多的是被动状态。实施“医护患一体化”模式后,医生放下了唯我独尊的架子,护士由一个机械的操作者转为治疗的参与者,患者更是直接参与到医疗康复的全过程中,他们三者出现了交集反应: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2)出院满意度明显提高:实施前后满意度对比,通过每月的在院及出院满意度调查、电话随访记录数据得出。(3)职工思想观念明显改变:以前的医院是坐在家等病人来,服务方式单调,服务态度生硬。现在的医院是只有技术精良、服务周到、价格合理才能吸引更多的病人。正是在这种新思想、新观念的转变下,新的服务模式应运而生,同时通过思想观念的转变,全体医护人员凝成一股气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4)医德医风的改变:实施“医护患一体化”模式让患者及家属直接参与,职工的职业道德有了更强的约束力,主动服务意识已变成自觉的行动,投诉越来越少,表扬越来越多。

综上所述,我们深刻体会到:(1)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是关键: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让患者满意是我的目标。“优质护理”与“医护患一体化”模式的指导思想不谋而合,都是以病人为中心,只有牢记这个中心,并以此为行为准则,才能真正的让病人享受到主动权、参与权、知情权。(2)充分调动积极性是动力:“医护患一体化”让医、护、患三者紧密联系。医护患一体化服务的开展,护士参与医生查房﹑术前讨论﹑死亡讨论﹑各种学术活动和科研,使护士主动学习和参与科研的意识增强。患者信赖医生、护士,愿意把自己的健康托付我们,无形中增强了我们的职业自豪感,激发了我们的责任感,使我们满腔热情投入到本职工作中[4-5]。

参考文献:

[1] 代敏,任建松,李雯,等.中国2008年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估计及预测[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2,33(1):57-61.

[2] Bello J,Quinn P,Horrell L.Maintaining patient safety through innovation:an electronic SBAR communication tool[J].Comput Inform Nurs,2011,29:481-483.

[3] Haig KM,Sutton S,Whittington J.SBAR:A shared mental model for improv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clinicians[J].Joint Commission Journal on Quality and Patient Safety,2006,32:167-168.

[4] 陈静,张振香,谢红.医患合作关系的研究进展[J].2012,46(11):1136-1139.

[5] 凌云霞,尚艳霞.责任护士和医生联合查房模式的效果评价[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57-59.

论文作者:徐薇,叶玮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30

标签:;  ;  ;  ;  ;  ;  ;  ;  

乳腺癌患者实施医护患一体化模式的效果评价论文_徐薇,叶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