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主体文化的结构与功能_学校文化论文

论主体文化的结构与功能_学校文化论文

论校长文化的结构与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校长论文,作用论文,结构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校长文化就是校长的价值观、人格特征、品德修养、行为方式和习惯在职业实践中的系统反映,其核心是校长的价值观。

一、校长文化及其结构

校长文化的结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核心层、表现层、展示层。

1.核心层

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的根本观点和态度。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校长文化的核心是校长的价值观。这是校长文化的第一层,是最深沉、最稳定、最关键的部分。校长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校长文化,从而也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学校文化。校长事实上是以自己的价值观为种子要素和原动力领导学校。所以,校长文化中首先要有明确、崇高的价值观。

校长的价值观集中表现为校长的领导哲学思想。校长的领导哲学思想是在领导和管理学校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领导哲学有不同的表现,有“理性”的管理,强调规章制度、组织结构等的作用,有“人性”的管理,强调人际关系、资历、群体意识、忠诚、合作等的作用。换句话说,是以理性为本,还是以情感为本;以物为本,还是以人为本。不同的领导哲学,导致不同的办学效果。所以,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

校长的价值观体现在学校工作中,又具体化为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价值观。即校长对工作价值的认识和态度,这是校长价值观的重要方面。校长要有对工作的正确认识,要明确什么样的工作才是有价值的,校长的正业应该是什么,教职工的正业应该是什么。校长要认真地问自己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当校长?当校长应做哪些事情?准备如何当一个好校长?

(2)人的价值观。校长要正确看待人的价值,要努力以自身的文化营造人性化的学校氛围,要做到充分重视人、正确看待人、有效激励人、全面发展人。

教师是学校最重要的教育力量,校长对待教师的态度,直接塑造着学校的文化。所以,从引导良好的校园文化的角度,校长应善待教师。校长应认识到,教师对工作的热情和对学校的忠诚,是学校最宝贵的资产。所以,校长首先要向教师展现自己对工作的热情,对学校的忠诚。校长要善为人梯,为教师成功创造条件。校长不一定伟大,但要善于创造条件让教师伟大。校长的无私和奉献,将激起教师更大的工作热情,并因此而形成学校内部讲奉献的良好风气。校长提拔什么类型的教师,教师们就会向什么类型的教师看齐,学校就会形成与之相一致的气氛。校长把教师的过失作为自己的过失,是激励教师放开手脚工作的最好办法。校长的最大失误,就是永远不宽恕教师的失误。校长应以自己的宽容引导学校文化中的宽容气氛,让校园充满宽容。校长应平等地看待自己和教师,校长心目中校长的意识越弱,越容易与教师亲密合作,学校越容易办好。

2.表现层

这是校长文化的第二层,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学识修养。校长的学识修养是校长文化的知识表征,它可以产生强大的震撼力。学校成员一般都是有文化、有修养的人,校长交往的对象也多是有识之士,校长的博闻多识、多才多艺、良好修养,校长对教育的理解和行家里手的睿智,可以对他人产生强大的震撼力,并赢得他人的认同,使人产生追随的愿望和行动。

(2)人格风范。学校是由人组成的环境,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场所。校长作为人的组织者,其人格魅力是学校成败的关键。学校的文化实际上是校长人格的外化。

校长的人格风范是校长文化的个性表征,它可以产生强大的凝聚力。校长的德高望重、宽容大度、无私奉献、公正平和,都可赢得广泛信赖,会吸引优秀教师慕名而来。校长的人格风范可以凝聚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壮大学校的师资队伍,从而使学校获得超常发展。

(3)社会伦理。这是校长作为社会人所应具有的责任感的表征,体现校长对个人与社会、学校与社会关系的认知。校长应对社会承担责任,富有社会责任感,讲究社会道德,将公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校长应努力成为敢于承担社会责任、对社会公众利益负责的“道德人”。校长也要对下属成员时时心存感激,要认识到是下属成员在支撑着学校事业的发展。很多成功的领导者,正是靠他们的责任感和道德感,吸引了人才,因为人才更愿意跟随一个有道德责任感的领导者、在一个充满了道德责任感的组织中工作。

(4)行为方式。这是校长文化的行为表征。校长应有良好的行为方式。教职员工的行为动机和行为方式会受到校长行为的巨大影响。校长高高在上、面若凝霜、目中无人,教职员工就会心灰意冷、敷衍塞责。若要教师投入地工作,校长首先应具有亲和力。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若要员工心里有企业,你的心里就必须时时刻刻惦着员工。要让员工爱企业,企业就首先要爱员工。”[1]

(5)工作作风。有什么样的校长,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学校文化;有什么样的领导作风,就会形成什么样的风气。校长用什么样的人?如何用人?赞许什么行为?反对什么行为?如何管理?用制度管理还是人情管理?……校长的好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的价值取向。学校的教风、学风、人际关系氛围,实际上都是校长工作作风的折射。所以,校长要努力以自己良好的工作作风,在学校中营造创造、积极、向上、开放、宽松、友爱、团结的学校环境。

3.展示层

这是校长文化的第三层,是校长文化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部分,是最直观地展示校长形象的部分,因而也成为最容易被他人感知的部分。

(1)言谈举止。言谈举止包括校长的言语(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姿态、动作、表情和眼神等种种体态表现,这是校长重要的形象语言。校长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无论是否有意识,都在向他人透露着自己的文化。无论校长个人的性格、脾气如何,文明、潇洒、大气、稳健,应是言谈举止中必不可少的成分。

(2)待人接物。校长待人接物的方式,同样体现着校长的文化。在与师生员工或社会其他方面人员的交往过程中,如果校长粗暴、蛮横、无理、无礼,不可能形成重视人、尊重人的文化;如果校长小心翼翼、斤斤计较,不可能形成大气磅礴、举重若轻的文化;如果校长自食其言、不守信用,不可能形成有责任感、视信用如生命的文化……所以,校长应充分认识待人接物的方式在塑造和传播自身文化中的作用。

(3)着装打扮。对师生员工而言,校长的着装打扮也是其文化的一部分,同样具有文化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每一件服装都有其试图表达的文化内涵,因其内涵,使其具有了对着装者、场合、季节等的要求。可以说,服装没有绝对的好看与不好看,只有适合与不适合。而且,对服装的选择和穿着,也在诠释着一个人的生活理念和个人修养。校长应在了解服装的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穿出自身的服装文化,用自己的着装诠释自己的文化。

(4)办公室环境。“走进青岛国际学校,令我最吃惊的是新任校长的办公室就安排在教学楼进门处一间仅七八平方米像传达室一样的小屋子里。小屋设施简单:办公桌椅、四把帆布椅、文件橱;没有沙发,没有以往那些豪华漂亮的摆设装饰。小屋的‘透明度’极强,任何人出进都会透过玻璃门窗看见校长办公,校长更是抬头可见进进出出的人和各教学楼层……校长之所以要这样安排自己的办公室,就是为了对学校一目了然,能及时了解学校的各种情况,以便迅速处理……他最先向我介绍的是贴在墙上的《沟通的艺术》,他要求不论是教师、学生,还是管理人员,或二线员工,都要时时用‘沟通的艺术’来处理人际关系。《沟通的艺术》的文字表达十分简洁:‘正确的——错误的;和善的——粗鲁的;温和的——苛刻的;有价值的——无价值的;合适的时间——不合适的时间’”。[2]

这是对一位校长所拥有的办公室文化的生动描述。应该看到,校长办公室既是对外的窗口,也是对内的样板。办公室的环境可以体现校长的文化,他人可以通过观察办公室的布局、陈设,感受办公室的气氛,来推测校长的文化和修养,以及校长的管理风格、管理重点。同时,校长的办公室文化又对学校成员具有极大的影响和示范作用,使其于特定的环境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校长一定要花费精神和心力去营造办公室环境,展示办公室文化,表现出特有的文化模式。

办公室的风格体现了社会组织独特的文化和实力,而办公室里的一些私人饰品则在细节上体现着主人的品位和风格。多数学校希望自己的办公场所能给外人留下三个印象:实力、专业、规模,这主要表现在校长办公室。外来人员从踏入校长办公室起,就在领受、评估着校长的个人气质与学校实力。这就是所谓的第一印象,它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着他人对学校的认可度,甚至影响到合作的信任度。

二、校长文化的作用

1.校长文化对校内的作用

(1)定位作用。谁造就了学校文化?实践证明,学校的最高领导者即校长造就了学校文化。校长是学校文化、学校风气的创立者,校长的价值观是主导学校文化风格的根本动力,直接影响着学校发展的方向,指导着师生员工在实现学校目标过程中的行为,渗透在师生员工的日常决策和思想、工作、方法之中。最高领导者拥护什么,实施什么,奖励何种行为,反对何种做法,最直接有力地影响到学校文化的定位与指向,是学校文化成功的关键。

校长文化的思想内涵决定学校办学的品位和质量,对学校的发展、定位,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说,成功的学校必然有卓越的学校文化。卓越的学校文化是卓越校长的人格化,校长的精神与形象是学校文化的一面镜子,是校长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等的综合反映。卓越的校长往往深切地懂得在塑造学校文化上所肩负的重大责任,懂得以自己的领导哲学、价值观、理想、信念等去影响学校的办学宗旨、学校价值观等。

(2)示范作用。校长文化对学校文化具有强大的示范作用。“示范者,示以文化规范之谓也。示范是一种有魅力的文化控制,示范者愈是受到敬仰、信任,其对受教育者的文化行为控制也就愈有效果。”[3]

校长文化示范作用的基理在于文化是被学习到的行为,没有学习的样板,不可能获得行为。校长不只是文化的倡导者,更应当是以身作则带头实践学校文化的典范。日本著名企业家、被誉为“经营之神”的士光敏夫在他所著的《企业经营管理之道》中说,人们不会因为你的说教而行动。如果你身体力行了,人们就会行动起来。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能够引起师生员工更大注意的,往往不是校长要他们如何做,而是校长本人是如何做的,他们从校长那里学到了什么。作为领导者,一味命令他人按某种方式行事可能是困难的,但自己首先做好进而影响他人则相对容易得多。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泰伦斯·狄尔和麦肯锡咨询公司顾问爱伦·肯尼迪在其合著的《企业文化》一书中指出,整个企业文化系统包括5个要素: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文化仪式和文化网络。其中英雄人物是指企业文化的核心人物或企业文化的人格化,其作用在于作为一种活的样板,给企业其他员工树立可供效仿的榜样,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强化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校文化建设中,校长就是英雄人物,校长文化就是一种榜样文化,成为学校其他成员效仿的对象。学校文化应是校长的人格化,它不仅是一种管理方法,更应成为象征学校灵魂的价值导向。

(3)凝聚和激励作用。良好的校长文化是学校的一面旗帜,对师生员工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可以增强师生员工的自信心和向心力。同时,校长所具有的良好的文化素养,还可以对师生员工产生强大的激励作用。“卓越的品质因卓越的人的影响而弥散四方……一个人的品质和潜力往往会激发别人的品质和潜能,这是人类发生影响的重大途径。激情洋溢的人在不知不觉中会让他身旁的人深受影响。他产生的这种活力,触动每一个人并让他们释放出生命的热力。”[4]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学校的历史深刻地体现着校长文化的印痕,学校的历史就是校长文化的历史,学校因校长文化而具有了个性。

2.校长文化对外的作用

对外,校长文化具有标识作用。校长是学校的代表,是学校的代言人。对于学校的外部公众而言,校长文化起着使公众感知和了解学校的作用,成为学校的标识。校长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学校,成为外部公众感知学校的重要影响因素。学校没有良好的校长文化,公众就会对学校产生否定的认识。所以说,良好的校长文化就是信誉,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容易得到公众对学校的信任与支持,为学校带来巨大的效益。

标签:;  ;  ;  ;  

论主体文化的结构与功能_学校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