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_市场经济论文

论新时期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_市场经济论文

论新时期共产党人的价值定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共产党人论文,新时期论文,价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崇高的价值目标,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渴望真理,追求高尚的精神动力。但是,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有的党员和干部受价值多元化的影响,自觉不自觉地动摇自己的崇高价值目标定位。对此,有必要特别加以论及。

一、共产党人的价值定位必须高于一般

价值,这里所说的是作为社会关系范畴内的人的价值,其最基本的特征是主体人的价值定位即所确立的价值目标与社会实践的统一。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就是他的生活目标和他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统一,其价值目标的定位,就是这个统一体系的最现实、最集中的座标点。这个座标点的高低,决定着整个体系价值量的大小。具体地说,一个人的价值目标定位越崇高,人的价值追求就越远大,产生出来的思想道德行为就越高尚,升华出来的人生价值量就越巨大。相反,一个人的价值目标定位越卑微,他的价值追求就越低下,反映出来的思想道德行为就越低级,体现出来的人生价值也就越弱小。

价值特征的这一内在规定性,把我们每个共产党员的价值目标追求置于了一种“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搏击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各种不同的价值追求、期待、评价、选择,又无时不在猛烈地撞击和拍打人们的心灵,更加剧了这种搏击的坚韧性。在这种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严峻考验面前,有的党员和干部蜕变为腐朽的资产阶级思想和作风的俘虏,不齿人类,如王宝森;大多数党员和干部奋力扬波,成长为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光照人间,如孔繁森。沦落与成长,从正反两个方面告诉我们,共产党人的价值目标定位一定要高于一般。否则,非旦不能成为博击时代风浪的先锋战士,搞不好还将成为历史大潮的淘汰者。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时期,由于多种经济成份和多种利益主体的并存,客观上出现一种价值追求层次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历史现象。正视这一客观现实,我们可以说,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利益群体,只要他不损害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能够通过正当途径和合法手段追求自身的物质利益,那么,他的这种价值行为就具有合理性,就应该给予肯定和保护。但是,对共产党人来说,就不能把自己的价值目标仅定位于这一合理性的层面,如果这样,就把自己降为了普通老百姓,而丧失了自身所具有的先进性社会价值。每个组织上入了党,并在思想上珍惜共产党人价值的共产党员,应毫不含糊地把自己的价值目标定在更高的,即党的代表社会发展方向和主流的崇高价值层面上,并由此去主导变革时期显得异常活跃的价值观念的健康发展,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导向朝着有利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

每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干部,在当前多种价值取向的撞击中,切记不能动摇自己的崇高价值目标定位,使自己始终立足于价值目标的高山之巅,不为各种价值观念的浮云遮住自己价值追求的大视野,以崇高的精神境界、顽强的政治毅力,经受各种诱惑的考验,走在历史大变革的最前列,成为最有价值力量的时代先锋战士。

二、共产党人的价值定位必须体现党的本质要求

中国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给共产党人的价值定位以一种质的规定性。也就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在确立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时,应把自己牢牢地置根于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这个群体中,把个人的价值与中国共产党这个群体的价值联结起来,把个人的人生价值目标追求与这个群体所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统一起来,自觉地把群体的奋斗目标作为自己的价值目标,并在为之奋斗中贡献自身力量,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从这个坚实的立足点出发,体现中国共产党本质要求,每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干部,应牢固确立起三个最基本的价值观念。

一是确立现实目标与远大目标相统一的共产党人的理想观。共产党人的理想——共产主义,反映着人类的长远需要和根本利益,是人类最高的社会价值理想。为共产主义奋斗就是为人类的自身利益而奋斗的最高价值表现。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把共产主义作为奋斗目标,鲜明地写在自己的光辉旗帜上。无数党的优秀儿女,正是胸怀这个崇高的目标,走向刑场,奔赴战场,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升华了共产党人崇高的人生价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手段,是我们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渐次达到共产主义目标的最实际的行动和步骤,是发展历程中明确的长远目标同清醒的现实目标的必要结合和趋势。它的最高社会价值目标所指是确定无疑的。因此,置身于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面对社会经济变革引发的价值撞击,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和党的各级干部,应该毫不动摇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崇高价值追求,并把这种追求融进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变革活动中,使之成为指导和推动自己模范地贯彻执行党的路、方针、政策的精神力量源泉,始终朝着由工人阶级先锋战士本质所确定的价值目标奋勇攀登。

二是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人道德观。共产党人的真正价值充分展现在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中。以中国人民最大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基本内容和行为准则。党的各级干部和全体共产党员,只有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在政治上、经济上谋取私利,搞特殊化的权利。正是基于这一道德价值规范,在权利和义务的价值座标体系中,共产党人历来把为人民利益而死看得重于泰山,把为人民多做有益的事当作最大幸福。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党所进行的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其出发点和归宿也完全是为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因此,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但没有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而有丝毫改变,而且还充分地贯注到了变革的具体实践活动中,丰富了这一宗旨的完整内涵。从这种意义上认识问题,面对各种价值观念的撞击,各种利益的诱惑,每个共产党员和党的各级干部,更应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道德价值风貌,搏击人生,任尔东西南北风,巍然不动自己的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

三是确立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的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人生观。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价值的实现以及实现的价值的大小,主要是从他的活动同社会发展方向的关系中,从他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方面考察。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价值决定于他所创造的社会价值。你若重视自己的价值,就首先得努力为社会创造价值。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你若喜欢共产党人的价值,你就得给党领导的事业创造价值。因此,在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亦即在奉献和索取的价值天平上,共产党人应把自身的价值始终放在社会奉献一端。当前,面对各种以自我价值为中心的价值观念的冲击波,每个共产党员和党的各级干部,不应该去追求奉献与索取的价值平衡点,而是应该毫不犹豫地加大奉献的份额,无私无畏,让共产党人的内在本质,在党领导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实践中闪闪发光。

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理想观、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无私奉献的人生观,如三根精神支柱,托起共产党人辉煌的价值人生。考察李大钊、方志敏、张思德、雷锋、孔繁森等党的优秀儿女的人生轨迹,尽管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地位不同,但是,他们在共同的人生价值定位及相应的精神柱石支撑下,所走的人生道路一样伟大,实现的人生价值一样辉煌,留在人们心目中的共产党人形象一样崇高。

三、共产党人的价值定位必须注重实践效应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价值关系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关系,它本质上也是实践的。没有主体的现实实践来验证,任何可能的价值都不是真正的价值。因此,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阶段,在各种价值观念的挑战面前,共产党人应该在自己的实践中证明自己价值目标定位的现实性和能动性。

社会实践问题是个涉及面甚广的问题,从实践效应看,当前应着力处理好四个重要的关系:

一是先进性与群众性的关系。人不是超越时空的存在物,共产党人更不是超脱人民群众的存在物。党的领导,就是把工人阶级组织起来进而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和吸引到自己的周围,为实现党的目标而奋斗。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党领导的事业是千万人民群众的事业”的实质所在。离开了人民群众,共产党的一切奋斗和理想,不但不能实现,而且变得毫无价值可言。因此,共产党人只有把自己的价值追求贯注到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转化为群众性的价值追求,才能形成巨大的社会价值力量。正是基于这一点,每个共产党员和党的各级干部在践行自己的人生价值时,一定要把自己深深地置根于人民群众这片广袤的土地中,不断吸取人民群众深厚沃土的营养,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成长为能担负时代重任的工人阶级先锋战士。同时,又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把先锋战士内在光热充分燃烧起来,幅射和传导到党领导的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中,让人民群众从广大党员身上看到理想的光芒,感受到共产党人的价值力量,从而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组成浩浩荡荡的建设大军,向着党领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目标前进。

二是价值取向的稳定性和现行政策的相对性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目标,不论何时都是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的。但是,目标的实现却要经历各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努力争取。根据不同的历史阶段的实际情况,我们党要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以保证每个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并向更高的奋斗目标迈进。因此,共产党人在践行自己的人生价值时,一定要处理好这种价值目标取向的稳定性和不同阶段政策的相对性的关系,防止出现把两者混淆起来的倾向。具体来说就是,一方面不能把共产党人稳定的价值目标及其相应的价值观念,作为必须坚决履行的政策行为,强求人们在当前的经济和社会活动中遵循。如果这样,我们党就脱离了赖以立足的社会现实基础,所确定的目标也只能限于一种理想模式中;另一方面,也不能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历史阶段中的一些特定的具有相对意义的政策去替代和淹没共产党人始终如一的价值目标取向,让诸如等价交换原则去损害党的政治肌体。如果这样,我们党也就无法站在时代的前列,担负起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而过渡到共产主义的神圣历史革命。应该说,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共产党人价值目标的实现,创造了现实的物质基础和广阔的社会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每个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完全可以把自己的崇高价值目标追求,融进模范地执行党的现行的方针政策中,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加速实现共产党人价值目标的历史进程。

三是价值的现实性与价值的潜在性的关系。共产党人的价值目标是一种现实的价值定位。其现实性就在于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经过70多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已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现阶段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都是共产党人价值目标的最大最现实的证明。但是,共产党人的价值目标又具有很大的潜在性,在夺取目标的最终胜利前,还是一个无限的变量。在哪些方面能得到发挥和表现,发挥和表现到哪种程度,还取决于自身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主观努力程度。正如毛泽东所说: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作为党的一份子,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在践行自己的人生价值时,应该在通往理想境界的大道上努力探索,努力付出,用自己辛勤而持久的创造性劳动,把共产党人本质特征所内在的潜能发挥出来,变为现实的力量,为实现党的价值目标,作出最大的贡献。

四是自主性与自律性的关系。由于中国共产党处于执政的地位,党和人民赋予了广大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干部一定的权力,给予了展示才华,实现价值的广阔人生舞台。在相应的努力范围内,具有比一般人更大的自主性,自我价值的体现也会更充分一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客观上加固了这种社会权力和价值地位。但是,与此同时,钱与权、利与义、贡献与享受、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撞击,也在加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缺乏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放弃自律,让自主性一面无限膨胀,就容易陷入极端个人主义的泥坑,对党的事业带来负价值。因此,每个共产党员和党的各级干部,在践行自己的人生价值时,一方面要珍惜党和人民给予的大好时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时代的大舞台上,展现共产党人勇于进取,善于进取,敢于作为,善于作为的时代风采;另一方面,又严于律己,自觉加强世界观改造和党性锻炼,不断增强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抵御各种资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侵蚀的能力。以坚强的党性,高尚的品质,良好的共产党人形象,为党旗争辉,为党的事业增砖添瓦,实现无愧于中国工人阶级先锋战士的人生价值。

标签:;  ;  ;  ;  ;  ;  ;  ;  ;  ;  

论新时期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