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理论与弗洛伊德理论的区别_弗洛伊德论文

荣格理论与弗洛伊德理论的区别_弗洛伊德论文

荣格理论与弗洛伊德理论的分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弗洛伊德论文,理论论文,分歧论文,荣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摘要 在荣格理论体系中,哪些是对弗洛伊德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哪些是与弗洛伊德的观点背道而驰,在《现代灵魂的自我拯救》一书中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荣格 弗洛伊德

荣格多被人与弗洛伊德相提并论,笼统归之于精神分析学派,甚至有的心理学读物也持类似的观点。而这种看法失之偏颇,《现代灵魂的自我拯救》一书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现代灵魂的自我拯救》一书是端士心理学家C ·荣格的最有影响的重要著作之一。该书是他1930年前后发表的11 篇论文集册成书, 于1933年用英文出版。荣格深受弗洛伊德影响,十分推崇精神分析的理论与实践。弗洛伊德对荣格也十分器重,曾一度把他作为自己事业的接班人。但后来荣格发表了《无意识的心理学》一书,与弗洛伊德发生了分歧。1913年在国际精神分析学会议上,分歧加剧。1914年荣格脱离弗洛伊德,并独立创建了分析心理学派。该书恰是此后的著作,荣格历来多被视为精神分析学派的一员。实际上,荣格对精神分析学派从基本概念到理论体系,都赋予自己的理解与涵义,是对弗洛伊德学说的批判性继承和根本性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特有理论体系。在荣格的理论体系中,哪些是从弗洛伊德的理论出发而前进了一大步?哪些是与弗洛伊德的理论背道而驰导致根本对立?该书都从理论中给予了明确回答。

荣格在该书中,从精神分析学派赖以建立理论大厦的基本手段——梦的解析出发,精辟地论述、分析了心理学的各个主要问题。全书11篇论文可分为3个单元。第1单元,由梦的分析论及潜意识;第2 单元,由人生心理历程类型论及与弗洛伊德根本分歧的焦点;第3单元, 从集体潜意识论及宗教、文艺等问题。

第1单元包括第1、2、3三篇论文。在这一单元中,荣格对梦的分析的意义、原则、方法以及步骤提出了与弗洛伊德根本不同的新观点。梦的分析对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重要意义是众所周知的。正是《梦的解析》一书的发表,使弗洛伊德轰动于世,也使荣格走上与弗洛伊德合作的道路。但在这里荣格赋予梦的分析以更丰富的内容,更深远的意义。通过几个梦的分析实例,荣格指出,我把梦当作诊断的无价之宝看待,梦所提供的东西远远超越了我们所祈求的。梦的分析不仅可以用于心理治疗,而且是探求心灵因果关系的重要手段,而遗憾地是科学发现在医生那里仅仅被当作某种副产品。荣格认为梦是有预见性的,是特定情况下的必然产物。他指出,如果梦的分析只凭单方面理论或先入之见为根据,那么医生对患者的治疗就只好全靠暗示了,这样就会很不自然地抹杀掉患者的人格。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将梦的分析的意义加以扩大,把往昔个性之中的潜意识真象揭示出来。研究梦的最好方法是了解梦的前因后果,找到梦的内涵,沿此道路前进,了解梦所包容的潜意识,甚至可以让患者自己去解释。荣格进一步提出要正确把握心理分析,可以将全过程分为4个阶段:即倾诉表白、解释、教育和相互改变。 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应重视青年人与老年人的不同,要考虑患者心理结构内向与外向的差别,还必须了解难以了解的人性因素。凡患者经历过的,医生也应该经历。通过表白、解释与教育,医生不得不在道德态度上作自我改变,也即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这种相互改变促成了患者的流动性,寻得人生的乐趣,激起生命的活力。这也就是荣格所说的治疗目的。他甚至提出,分析心理学不应局限于医生的诊断室,将它扩而展之地填补西方文化中心灵的空虚,以自我改良的方法驯服人们内心深处难以驾驭的野蛮成分。

第4、5、6篇论文可作为第2单元。荣格为了敬业起见,要心理学家的心理分析应涵盖一切,并首次提出了心理类型的内向与外向两分法。他认为外向型的人,心理能力(里必多)在引向外部世界的表象中,投入客观对象的人与物,往往将注意力指向与他人交往,活跃开朗,对一切都感兴趣。而内向型的人,心理能力在投向主体的心理过程中,喜欢探求内心世界,侧重于主体体验,表现为沉默寡言,不善交往。荣格在论及类型差别时,提出4种不同的心理功能,即思维、情感、 感觉和直觉。荣格认为感觉告诉我们存在某种东西,思维告诉我们它是什么,情感告诉我们它是否会令人满意,而直觉告诉我们它来自何方并去向何处。将心理结构的两分法与心理功能4分法相结合,便构成了8种不同的心理类型。

论及与弗洛伊德理论上的分歧时,荣格首先分析了分歧的根源。荣格认为我们并不创造概念,而是概念创造了我们,主体本身也是一种客观事实。有人长于主观体验,有人侧重客观观察,其实真理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哲理性的批判已令我们发现,每种心理学(包括我们的心理学在内)都具有主观色彩。每个人的心理结构不同,判断事物的方法也就不同,所以弗洛伊德及其门徒宣称我们的观念是错误的。而荣格认为他们过分强调生命的病理部分,过分强调人的缺陷。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大部分是根据心理症而推论出来的,显然有其局限,常有偏激,并非健全人的心理学。荣格还明确表示,不同意弗洛伊德只认为性欲才是心灵唯一动力的观点。荣格还分析了宗教的特殊价值。在分析了心理症患者之后,他提出“心灵能力”的概念。因此荣格心理治疗的原则与弗洛伊德的性还原不同,主张心灵能力的还原。

第7、8、9、10、11篇为该书第3单元。本单元荣格提出“集体潜意识”这一新概念,并从这一新概念出发阐述了心灵探索的任务、时代精神潮流、文学艺术与宗教等是弗洛伊德涉及不多的问题。

荣格笔下的心灵带有人格的涵义,它包括意识、个人意识和集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不同于个体潜意识,它不象个体潜意识那样来自个人经验。个体潜意识主要内容是曾经一度是意识的,但因被遗忘或者被压抑,而从意识中消失了。至于集体潜意识则是未曾在意识中出现过的,是通过遗传而存在的。个体潜意识大部分是情绪,集体潜意识主要是原型。原型是一种无需借助经验的先天倾向,可以称之为原始意象。原始意象在科学发明、文艺创造中意义重大,具有强大感召力。

该书的基本内容明确地表明了荣格与弗洛伊德的理论分歧带有根本性质、批判性质,可以说荣格以自己的理论体系在精神分析学派的领地树起了一面分析心理学的旗帜,以一个不同的学派,全新的面貌公诸于世。

标签:;  ;  ;  ;  

荣格理论与弗洛伊德理论的区别_弗洛伊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