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创造英语环境_英语论文

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创造英语环境_英语论文

新课标下如何创设英语环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论文,新课标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中学生的英语口头交际能力该如何提高,实在值得研究。学生口语能力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分析起来,我们认为其主要原因是:缺乏语言环境。英语学了不少,但没有一个实践的环境。学了不实践,能力从何而来?有鉴于此,我校从1993年开始,在校内开展了英语角活动。其目的是为学生创造一个听、说英语的语言环境。整个活动由一位美籍教师和一位留学归国教师负责指导。

在英语里,通过两个学期的口语实践,学生听、说英语的能力提高很快。与来访的外宾交流、联欢时,学生英语讲得很流畅。有的同学还担任了外宾的“小翻译”,陪同他们浏览市容,协助外籍网球教师教学。曾有一位访问过我校的英国朋友在他回国后的来信中这样写道:“I still miss your students' ability to speak English to a group of for eigners and absolutely made us so interested when we talked to each other.”英语角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好环境,同时,也成为了英语教学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一年来,我们是这样做的:

一、明确特色,提出要求

刚开始开展英语角活动,指导老师就达成一个共识:英语角要有自己的特色。其一,突破课堂教学那种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其二,创造一个学生直接参与的语言实践环境。除此之外,我们还提出了一个要求:凡参加英语角活动的学生只准讲英语(English Only)。不会讲的生词怎么办?一是请教老师;二是学会“绕道走”,即不会用一个词来表达,就试用一个句子来代替。例如:学生不会讲“customer”(顾客)一词,他可以这样说:“I don't know the right word but it's a person who buys things from a shop.”“条条大路通罗马”,在口语实践中,学生运用“绕道走”的方法,遇到不会的词时,他们经常说:“I don't know

the right word for it but it's a person who.../it's a kind of.../it's used for...”从而克服了表达中的一大障碍。

二、操练表达,养成习惯

北师大李庭芗教授讲过:“说的能力要在说的练习里来培养。”为了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指导老师很少去谈表达技巧,而是精心安排了如下几种侧重点不同的表达练习:

1.提问练习,抓表达准确

学生在表达时,语言结构上常出错,主要是课本上学的规则懂了而不会、会了又不熟,没有达到那种“脱口而出”的“自动化”程度。为此,在每次英语角活动的前15分钟,我们安排了一项有控制性的提问练习。老师发出指令,学生提问。如:

Teacher:Ask me why Stevenson is absent from English corner today?

Student:Why is Stevenson absent from English Corner today?

Teacher:Ask me if I will have a meeting tomor row afternoon?

Student:Will you have a meeting tomorrow afternoon?

此项练习难度不大,经反复操练,学生把基本结构搞得滚瓜烂熟,做到一听就入耳,一说就脱口而出。短短的十几分钟内,学生都处在一种积极思维状态中。

2.自由会话,抓表达流利

教学法家普瑞特曾经这样描述会话练习:“真正的会话不包括任何外界的控制。”他建议会话练习应该从有控制的操练逐渐过渡到自由运用。英语角的“重头戏”就是自由会话,时间为20分钟左右。有双人对话(Pair Work),也有小组讨论 (Group Work)。自由会话不定长短,不定主题、不定形式,给学生以充分的随意性、可行性、灵活性,练习的宗旨是:开口讲英语,表达思想第一、语言流利第一。学生轻装上阵,劲头足、兴趣浓。以前是“被动挨打”,而现在却是“主动出击”,效果当然不一样。

3.扮演角色,抓表达平衡

为了取得表达中流利与准确的基本平衡,我们有意识地安排了扮演角色的练习。即由教师和学生,或学生和学生,针对某一个题目,进行英语口头会话表演。如演示外宾到友谊商店购买商品,一作外宾,一作营业员。挑选商品、问价、付款。这种“假戏真唱”的练习可以先准备几分钟,也可作“即兴”表演。结束时,老师扼要地小结一下学生的优、缺点。这种练习要求较高,其目的是力求使学生在表达中基本做到语言清晰、流畅、达意。角色扮演者一般是高中年级口语基础较好的学生。

三、扩大词汇、丰富表达

在会话练习中,学生普遍感到词汇量太少,表达形式千篇一律。究其原因:一是词或句型学了不会用或不会活用,例如会话中我们经常说某事要看情况而定,英语说法很简单,两个词:“It depends.”学生都学过,就是不知道这样表达。又如问人家姓名,教材中学的是“What's your name?”别人换一种方式问:“May I know your name?”有些学生“脱了板”,不知如何回答。其二,的确有一些常用的日常生活词汇在中学没有学到。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查漏补缺”,分类补充。如交通工具类的“中巴”(van)、“摩托车”(motorcycle);有关校园类的“传达室”(gatehouse)、“小卖部”(snackshop),“校医室”(clinic)等。英语的日常用语很丰富,除教材中已学过的外,我们还请外籍教师作了一些补充,如见面时说的“How are you doing?”等。增补的这些词汇和习语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表达,也有助于提高他的理解能力,基本上避免了日常会话中的“卡壳”现象。

四、扩大交流,提高能力

同学们反映:“过去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英语,困难还不大,可走出教室才与老外交谈几句,问题就来了。音不同,调也不对。”由此看来,“室内英语”与“室外英语”之间的差距确实不小,学生不适应外国人的“洋腔洋调”。弗兰克先生认为:“The fact is that very often the language used in the classroom is not real 'language'but some sort of TEEL dialect.”为了让学生多听到地道的英语,英语角的美籍教师每周都对学生作一次口语辅导。另外,英语角还多次组织学生与来校访问、交流的英、美客人一起联欢。起初,双方交流除用言语外,还得借助手势、面部表情甚至实物,后来,随着交流机会的增多,学生的适应能力相应增强。他们不满足于一般的日常会话,有的把外宾请到集体宿舍交谈,有的甚至邀请他们回家做客。与外宾交流思想的机会一增多,说起英语来音也正了,调也顺了。同时,还增长了见识,扩大了视野,了解了不同的文化习俗、社交礼仪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实际交流使他们初步掌握了口语中“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讲什么话”的一般规则。

回顾近一年英语角的活动,我们体会到:英语角的好处,一是创造了语言实践环境,二是培养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英语水平。英语角活动能顺利地开展,学校领导重视、支持是关键;组内老师配合、协作是基础。英语角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英语教学枯燥、呆板的局面,起到了“以趣激情、寓教于乐”的作用。另一方面,英语角活动也遇到了一些有待今后解决的问题,如学生参加活动的时间如何得到保证,参加活动的人数如何扩大,活动如何组织得更加丰富多彩等。我们开展英语角活动,时间不长,体会不深,上面小结,只是抛砖引玉,以便就教于同行。

标签:;  ;  ;  

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创造英语环境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