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CT影像学特征分析论文_林明强,费绍波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CT影像学特征分析论文_林明强,费绍波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整骨医院 264400

摘要: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接诊的10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10例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患者行强化扫描及CT扫描结果,分析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结果:10例患者经CT扫描结果显示,6例胰腺周围存在低密度晕征环绕,且其为包鞘征;6例出现胰管无规则狭窄;2例为局限性胰头区肿大,8例弥漫性肿胀增粗,且为腊肠状;经增强扫描结果显示,10例均为胰腺病变,且为相对低密度,延迟期增强。结论:由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具备独特的CT影像学特征,通过掌握CT影像学特点,可为胰腺炎临床诊断提供数据支持,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胰腺炎;CT影像学;特征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英文缩写为AIP。AIP与普通慢性胰腺炎在预后及形态上明显不同,同时自生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在外形上较为类似,且难以诊断,但其口服甾体类抗免疫药物治疗可获得极佳的临床效果,且无需手术治疗,但是临床中却常常发生误诊的情况,基于此,本文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接诊的10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分析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CT影像学特征,以期提高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诊断的准确率,现将研究流程及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接诊的10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10例患者行强化扫描及CT扫描,且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10例患者中女性2例,男性8例;最小年龄46岁,最大年龄67岁,平均年龄(52.3±2.3)岁;10例患者中2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好转,8例患者经类固醇激素治疗后好转。

1.2 方法

采用64螺旋CT检测仪进行CT扫描。CT普通扫描:电压与电流扫描参数设置为120KV与250mA,层间距为0mm,层厚选择3mm,视野为360mm×280mm。扫描范围:下至肾下级,上至肝脏膈面。

CT增强扫描:采用碘海醇300 80~100ml,注射速率为4.5ml/s,在23s、45s、90s个对应时期进行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扫描。对扫描结果进行图像采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10例患者经CT普通扫描结果显示:6例胰腺周围存在低密度晕征环绕,且其呈包鞘征;6例出现胰管无规则狭窄;2例为局限性胰头区肿大,呈肿块状,且经病例诊断证实为胰腺炎患者;8例弥漫性肿胀增粗,且为腊肠状,同时边缘平直。

10例患者经CT增强扫描结果显示,10例均为胰腺病变,且为相对低密度,延迟期增强。

3 结论

虽然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发病机制及病因尚未清楚,但是临床中普遍认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是免疫球蛋白G4相关性疾病的一个受累器官的病变[1]。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具备小叶间及导管周围纤维化的特点,是因IgG4+浆细胞浸润胰腺导管周围所致。一般情况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镜下显示为席纹状纤维化及闭塞性静脉炎,并以胰腺导管为中心的浆细胞、大量淋巴细胞浸润[2]。另外,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可伴有其他器官的受侵,主要有肾脏、唾液腺、胆管炎性改变、腹膜后纤维化及纵膈淋巴肿大等[3]。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除病理学及血清学诊断外,影像学也是其较为重要的诊断依据之一,而影像学诊断中首选CT平扫加强化扫描最佳[4]。经本组研究结果表明,10例患者经CT普通扫描结果显示:6例胰腺周围存在低密度晕征环绕,且其呈包鞘征;6例出现胰管无规则狭窄;2例为局限性胰头区肿大,8例弥漫性肿胀增粗,且为腊肠状;10例患者经CT增强扫描结果显示,10例均为胰腺病变,且为相对低密度,延迟期增强,并结合10例患者临床资料及相关医学文献可知,自身免疫性胰腺炎CT影像学特征主要为以下几点:①胰腺导管不规则狭窄。由于病变部位受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使得纤维组织增生,导致患者胰管受到不规则压迫所致,同时也可见胆总管下段不规则狭窄。②包鞘征。是由于病变部位周围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及炎性浸润,CT增强扫描延迟期阶段可见病变强化,且病变周围呈现环绕的现状低密度影。③胰腺病变区密度相对较低,CT增强扫描延迟期及门脉期强化程度相对增加,动脉期轻度增强仍为低密度。④弥漫性胰腺肿大增粗,失去正常羽毛状,变为腊肠型,且边缘平直。局限型自身免疫胰腺炎主要表现为局部胰腺出现肿块样突起,一般情况下临床中常常将胰颈及胰头部病变被误诊为胰腺站位。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需与胰腺癌、慢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相互鉴别,其中胰腺癌与局限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在影像学上常常很难鉴别,类固醇类药物的有效治疗对局限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诊断具备重要的意义,同时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缺乏肝内转移、血管受侵等恶性征象。另外,需要注意一点,由于淋巴结肿大可伴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因此,病变周围淋巴结肿大并不能作为鉴别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及胰腺癌的指标,但是其伴有其他器官病变可作为诊断指标;慢性胰腺炎常伴有胰周假性囊肿、胰腺萎缩、胰管结石;急性胰腺炎周围渗出较为明显,而包鞘征(弥漫性肿大的胰腺炎)渗出不明显[5]。

综上所述,由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具备独特的CT影像学特征,通过掌握CT影像学特点,可为胰腺炎临床诊断提供数据支持,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钟百书,杨根仁,张胜等.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胰腺内外CT和MRI表现[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3(1):94-100.

[2]张满,张景峰,许顺良等.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 CT 和 MRI 诊断[J].放射学实践,2014(9):1059-1063.

[3]张建,余仲飞,胡胜平等.18 F-FDG PET/CT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诊断及全身评价中的应用[J].中华胰腺病杂志,2014,14(4):247-251.

[4]王泽锋,王海军,张俊晶等.自身免疫性胰腺炎CT及MRI影像学特征与诊断[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7,16(1):95-101.

[5]邸平,孙京花,朱剑等.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血清IgG亚型特征及鉴别诊断[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8):646-649.

论文作者:林明强,费绍波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0

标签:;  ;  ;  ;  ;  ;  ;  ;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CT影像学特征分析论文_林明强,费绍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