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学习,促进儿童健康发展论文_张训松

有效学习,促进儿童健康发展论文_张训松

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灵城中心学校 234200

摘 要:在教学上我一直都是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围绕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主题,以学生为中心,促进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顺利开展和实施;关注儿童特点,把握教学目标,走进学生生活,以确定教学策略,促进了学生的长远发展,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有效学习 健康发展

一、转变教学观念,把握课程特点

二年级教材的教育主题是延续一年级教材的整体思路,将教育主题定为奠基公共意识和开创新生活。新教材的编写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坚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关注儿童的经验,激发学习兴趣,贴近儿童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求,改进教材的呈现方式。教材还适当采用儿童绘本的形式,引导儿童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教会学生学习要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之后就会提升学习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就是让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学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是必要的,这样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有效的学习思维。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观念,也需要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和时间,以打破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教学上,教师要以“基于学生的发展,关于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指导原则,站在学生的地位,引领教学思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总体上难度系数要大一些,但是只要学生能够理解并且参与到其中就能够对知识进行总结,也能得到较好的效果。针对学生比较熟悉的问题,需要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还需要不断地提升学生自我的理解能力,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更深层次地理解内容。

二、准确把握目标,优化教学方法,走进学生生活

小学二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活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道德与法治课程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设置,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因此要求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用儿童的童言童语引导学生思考话题或问题,课上以改变学生的生活状态、形成文明的生活方式为目的,而不是构建知识体系或完成书面作业。课上要为学生创设情境,使用课件展开儿童自己的世界,更方便他们的理解和学习。最后采用教学合一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学会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课堂之中,教学活动内容一定要丰富,这样才能吸引儿童的兴趣,抓住他们的心理。可以与多媒体结合,灵活运用电视、电脑等,给儿童展现逼真的现实情景,让他们身临其境,用现实的情景作为引导,引导学生学习课本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基础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例如,在学习《欢欢喜喜庆国庆》一课时,我播放了国庆节日的影像和图片,再给出节日的名称,让儿童去感受节日的快乐、国旗下的庄严,感受对祖国的尊重和热爱。这个节日自然而然就印在了孩子们的脑海中,印象深刻。教学活动的形式不能死板,要多种形式并存,如听音乐、看视频、小比赛、角色扮演等,都是活跃儿童思维、让他们集中注意力学习的好办法;并完全可以从生活中取材,贴近儿童的生活,有利于他们接受。

三、聚焦核心素养,培养健康人格

道德与法治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融入到社会中,感受社会道德法律规范的力量,形成客观理性的价值体系,回归课堂本身。核心素养的培养应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只有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本身,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感染、影响学生,才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只有通过自身在学习和活动中的观察、思考、参与、运用,才能把抽象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核心素质培养的共识。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性作了很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这样,核心素养的达成度自然也就高了。

总之,生活处处显哲理,日常处处有德育,对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绝非一日之功,要从课程教起,更要从生活做起。作为老师,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要留心观察,从生活中提取素材,融入教学,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时效性,才能让儿童感受实际、学习实际,理解道德,明白法治,体会教育的真谛。

参考文献

[1]王烨 阳叶青 《从道德与法律关系看社会治理》[J].人民论坛,2014。

[2]王智慧 “法治中国”视阈下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问题探析[J].文教资料,2015。

论文作者:张训松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4月总第26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7

标签:;  ;  ;  ;  ;  ;  ;  ;  

有效学习,促进儿童健康发展论文_张训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