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高中函数过渡教学论文_欧锦州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高中函数过渡教学论文_欧锦州

兰州市第五十五中学 甘肃 兰州 730050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更加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由于在升入高中之后,学习环境、身边同学以及学习内容等都发生了变化,会使一部分学生很难融入高中的学习生活,给教学活动的开展形成了严重的阻碍。本文主要以函数知识为例,探讨了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初高中函数教学过渡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初中函数 高中函数 过渡 核心素养

函数属于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但由于课程设置上的差异相对较大,使很多学生在进入高中之后很难对函数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与内化,从而影响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因此,怎样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形成更深的了解,以更为优质的过渡方式展开教学,强化学习质量,值得我们每一名教育工作者深思。

1、充分了解初高中函数间的差异

在初中阶段由于学生刚接触函数,因此在内容设置上具有较强的基础性。而在高中阶段的函数教学中,则更加重视引导学生对函数知识的应用方法形成深入理解。二者之间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对函数内容的研究与学习,但难度差异较大,导致很多学生在升入高中之后不知道怎样去学。因此,高中数学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初高中函数在学习过程中的差异,从而更快的适应高中学习节奏,形成良好过渡,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初高中函数间的差异可以具体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教学方法。初中生年龄较小,而且刚接触函数内容,在理解上会遇到一些困难。所以,在初中阶段大部分数学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偏重于直观而形象,相对来说更加重视结果,而轻过程。部分学生即使对函数知识并未形成深入的理解,但只要经过大量函数题目的练习,便能获得较好的成绩。这也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愿意记忆一些结论性内容,而并不知晓这些结论从何而来,都具有何种约束条件。与之不同的是,高中函数知识更为抽象,具有较强的概括性,要求学生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良好利用,更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关注知识间发生与发展的过程。比如,教师给出题目:将在当中最小值记作,求解。在看到这一题目之后,部分学生还会不经考虑的给出=-8的答案。这种错误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初中函数最值中有这一隐藏条件,而在高中却有了范围限制,不经计算我们很难得知函数对称轴是否会落在,所以要进行分类讨论。②教材内容。初中数学教材中,对函数内容的设置上,举例、实际应用等内容较多,便于学生的理解。高中数学教材中更多的则是一些抽象性与概括性较强的理论,重视各知识点间的相互推理与论证。③学习方法。初中函数的学习以“重现”为主,也就是对同一个类型题目的反复练习。而高中阶段由于所学科目更多,知识内容范围更广,学生学习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所以更多时候是自学,也就是说高中数学教学更加重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关注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由于这些差异的存在,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应该过于冒进。要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对教学进度进行调整,在高一阶段应该重视对教学难度的控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在引入函数值域内容时,先由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值域着手,在学生形成掌握之后再加强条件。

2、着力于函数概念教学

我们都知道,初中和高中函数在定义方式、立足点等方面具有一定差异。初中对函数的定义主要是以运动变化为基础而建立的,表达式为……,是的函数,只对取值范围进行研究。高中函数教学的定义主要以集合论为基础,体现出一种对应关系,将定义为从到的函数,将其表示成。这也就导致许多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产生疑问:难道是由和相乘所得到的?定义当中明明说是运算法则,而是变量,二者可以直接相乘吗?这种疑问出现的原因就在于教师在教学中并未对学生讲清楚和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可以作以下设计:有一辆汽车做匀速运动,其速度是30km/h,则时间和路程间的关系该如何表示?学生会直接回答30。然后提问:如果将看作自变量,则谁是的函数?学生便会回答“为的函数”。再次提问:这其中对应的法则是什么呢?经过简单的思考,学生回答“30和之间做乘法运算”。教师接着提问:倘若将这个法则利用进行表示呢,它将对谁形成作用?学生回答“”。让若我们把看作是对应法则对于的作用,怎样来表示呢?学生答“”。通过这一教学引导过程,便能将函数概念非常清晰的传授给学生,教学过程体现出了循序渐进的效果,利于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其核心素养的形成。

3、重点强调温故而知新

函数属于初高中阶段都有的数学知识内容,因此学生并不会感觉到陌生,只是在高中阶段难度更大。所以,为使学生对新知形成更好地掌握,在对新课进行引入时,教师可以结合旧知引起学生的共鸣,随后再对新知识进行讲解。还可以在讲课过程中多融入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例子,使学习难度降低。例如在函数单调性内容的教学中,可以进行如下设计:大家在初中都学过反比例函数,你们还记得它的图像吗,比如,引导学生对其图像进行绘制。然后提问:那么在范围内,其部分图像呈现何种趋势。学生回答“是一条呈下降趋势的曲线”。接着提问:图像的下降说明其呈现为单调递减,大家可以利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进行证明吗?使学生利用新知识对原有结论进行验证。这时不应该停止提问:这一函数的单调性呢?这时学生会按照之前的验证方法进行分析,但却发现“”起到了阻碍作用。这时,一些学生便会想到“如果>0会出现何种结果,而<0呢”。这一思维活动过程便体现出了分类讨论与数形结合思想,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此一来,结合学生们比较熟悉的例子,使大家了解了函数单调性判定的方法,不仅学习了新知识,也复习了旧知识,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引导学生对初高中知识内容进行有效衔接的重要性,利用多种方式方法帮助学生实现学习过程的有效过渡,促进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升,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参考文献:

[1]程桂花.浅谈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以函数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9(05):146-147.

[2]周谟铝.从初高中衔接谈初中二次函数的教学[J].当代教研论丛,2018(10):64+75.

[3]马千云.初高中函数概念的区别和联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5):157.

此论文乃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衔接教学策略——以初高中函数过渡教学为例》立项号:GS【2019】GHB0343的阶段性成果

论文作者:欧锦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6

标签:;  ;  ;  ;  ;  ;  ;  ;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高中函数过渡教学论文_欧锦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