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旧性颌骨骨折运用正颌外科技术治疗的临床观察论文_姜晓辉

陈旧性颌骨骨折运用正颌外科技术治疗的临床观察论文_姜晓辉

湖南省邵阳市中心医院 湖南邵阳 422000

【摘 要】目的:分析研究陈旧性颌骨骨折患者通过正颌外科技术进行治疗的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2月到2015年2月陈旧性颌骨骨折患者资料4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40例患者全部通过X线投影测量VTO、定位板以及模型外科等正颌外科技术治疗,记录40例患者手术之前以及手术之后的面部畸形和功能障碍改变情况,总结正颌外科技术在治疗陈旧性颌骨骨折中的要点。结果:40例患者中37例手术之后面形以及咬合关系恢复正常,3例通过手术之后配合正畸牵引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40例患者没有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针对陈旧性颌骨骨折患者通过正颌外科技术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正颌外科技术;陈旧性颌骨骨折;治疗效果

由于现在我们国家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交通事故不断增多,颌骨骨折患者数量随之升高,上颌骨骨折以及下颌骨骨折在口腔颌面外科中十分多见。一些患者在出现外伤之后同时伴有颅脑损伤,其他脏器和四肢损伤时,颌面部骨折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或是在首诊的时候出现处理不当等因素产生骨块错位愈合,引起咬合错乱、面部畸形以及开口受限等,在进行手术治疗过程中,离断骨块之后对其进行解剖复位难度比较大,尤其针对骨质缺损患者十分困难[1]。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创伤组会议纪要将口腔颌面部陈旧性骨折定义为:伤后3周以上的骨折,其断端已有纤维连接或骨痂形成,已无法再进行闭合复位,需要手术的骨折。本文选取陈旧性颌骨骨折患者资料4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40例患者全部通过X线投影测量VTO、定位板以及模型外科等正颌外科技术治疗,记录40例患者手术之前以及手术之后的面部畸形和功能障碍改变情况,总结正颌外科技术在治疗陈旧性颌骨骨折中的要点,现将具体报告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到2015年2月陈旧性颌骨骨折患者资料4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4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的年龄区间在16~55岁之间,平均33.5±1.5岁;40例患者的致伤原因包括:暴力伤患者5例,交通事故伤患者30例,坠落伤患者5例;患者从受伤到就诊间隔时间范围为2~17个月之间,平均6.6±2.5个月;40例患者颌面部骨折的位置以及类型:面中部联合骨折患者20例,单纯上颌骨骨折患者12例,上颌骨、下颌骨联合骨折患者8例;4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面部畸形患者30例,咬合错乱患者38例。

1.2 方法

40例患者手术之前全部进行曲断层片、头影测量侧位片拍摄以及三维CT重建,对骨折位置进行确定,手术之前通过硫酸纸对患者头影测量侧位片实施描绘,对面形进行预测和分析,明确牙齿以及颌骨需要移动的方向。针对没有开口受限的患者、轻度开口受限以及中度开口受限患者,手术之前取其口腔牙列模型,通过外科方式拼对咬合关系,针对需要进行切割骨块重建咬合关系的患者,对咬合关系进行重建,制定板,板是一种带有印记的、形状如同垫、在正颌外科手术中用于引导牙-骨段复位,术后用于增加上下颌间稳定的装置。板分为两种:中间板和终末板;如单纯上颌骨骨折时,下颌骨及牙列是完整的,仅通过应用一个终末板以下颌引导上颌,就能保证上颌骨复位的准确性。如果上下颌骨均骨折,失去了相对颌骨及牙列的参考,则必须通过一个中间板和一个终末板保证骨折复位的准确性。手术如果先复位下颌骨时,以中间板为引导,下颌骨切开后使下颌牙列就位于中间板内,颌间固定后骨切开线复位对接,行骨间内固定。打开颌间固定,去除中间板,以终末板为引导,行上颌骨骨切开后,将上下颌牙列均就位于终末板内,下颌向上旋转使上颌骨骨段与上部骨切开线复位对接,行坚强内固定。中间板引导恢复的是下颌骨弓和牙列的完整性和正常的形态,终末板以复位后的下颌骨为基准,引导上颌骨的复位。在终末板上,上下颌骨均处于复位的状态。手术方法:40例患者全部通过鼻腔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对患者双颌牙弓夹板实施结扎,将其陈旧性骨折部位完全暴露,对错位愈合的骨折段进行截开或是截骨,针对下颌骨陈旧性骨折患者在骨折线位置实施再骨折复位,针对上颌骨陈旧性骨折患者实施LeFortⅠ型截骨术,按照下颌牙列恢复咬合关系,按照手术之前制定的定位板重建咬合关系,使用颌间钢丝进行结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咬合关系得到恢复或是重建之后,将下颌牙列上的上颌骨牙骨段进行复位,双侧使用L型微型钛板进行内固定,将结扎钢丝剪短,冲洗伤口,缝合伤口,手术之后2周将板拆除,实施颌间牵引。

2 结果

40例患者通过手术之后6个月的随访,患者伤口没有出现感染、骨折愈合不良以及延迟愈合的情况,手术之后基本恢复面部外形、咀嚼功能以及咬合关系,患者对于治疗效果满意。3例患者由于粉碎性骨折陈旧性愈合,重度开口受限,并且伴随牙缺失,手术之后咬合关系恢复效果不甚理想,但是通过手术之后半年的正畸治疗,基本恢复正常。

3 讨论

颌面部骨折的治疗原则为恢复患者受伤之前的面部形态以及面部功能,针对颌面部复杂骨折患者的治疗实施早期复位以及坚强内固定能够获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2]。但是,临床针对陈旧性颌骨骨折以及陈旧性颌骨骨折引起咬合关系不良或是面部畸形患者比较多见,颌面部外伤患者一般伴随颅脑损伤,治疗主要以救治生命为主,对颌骨骨折的处理延误,手术过程中骨折段没有得到完全复位或是复位之后骨折端固定效果不佳,骨折之后出现感染,引起骨折缺损。陈旧性骨折的手术治疗不但难度提升,手术之后患者面形恢复效果不理想,容易出现面区不适等并发症,所以,为颌骨骨折患者进行早期手术治疗十分关键[3]。由于颌面部的血运比较丰富,颌面部骨折特点为皮质骨量比较少,松质骨量比较多,患者在受伤之后的3周就会得到临床愈合,如果没有在受伤之后3周之前治疗,会引起纤维性或是骨性错位愈合,导致患者咬合错乱以及面部畸形,被称为陈旧性骨折[4]。陈旧性骨折通过闭合复位以及弹性牵引等保守治疗很难达到骨折复位和固定的效果,需要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但是颌面部骨折主要为多发性骨折,涉及到颧骨以及上颌骨等多块面骨,骨折线大部分直达颅底,如果进行直接沿骨折线凿开或是分离手术实施骨折复位,容易伤害到患者的视神经以及颅脑等重要组织结构,出现严重并发症,随着现在正颌外科技术的发展,临床研究证实,针对陈旧性颌骨骨折通过VTO、定位伴以及模型外科技术治疗效果显著,手术关键是制定一个正确的板,该手术能够恢复病人的正常咬合及面部畸形整复[5]。通过对本文患者的研究显示,40例患者中37例手术之后面形以及咬合关系恢复正常,3例通过手术之后配合正畸牵引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40例患者没有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由此可见,陈旧性颌骨骨折通过正颌外科技术治疗效果明显,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 1] 秦瑞峰,封兴华,雷德林,等.陈旧性面中部骨折后遗颜面部及牙颌畸形的正颌外科治疗[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14,20(5):333- 335.

[2] Becelli R,Carboni A,Cerulli G,et al.Delayed and inadequatelytreated malar fractures:evolution in the treatment,presentation of77 cases,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Aesth Plast Surg,2012,26(2):134- 138.

[3] Turan A,Turgut B.Use of the tracheal tube in isolated fractures ofthe zygomatic arch and its evaluation by computed tomographyscan[J].Plast Reconstr Surg,2011,118(3):804- 805.

[4] 孙应明,王晓波,李新军,等. 三维计算机辅助系统在颌面部陈旧性骨折 治 疗 中 的 应 用[ J] . 东 南 国 防 医 药,2012,11(2 ):115 - 117.

[5] Bagheri SC,Holmgren E,Kademani D,et al. Comparison of the severity of bilateral Le Fort injuries in isolated midface trauma[ J] . J Oral Maxillofac Surg,2013,63(8):1123 - 1129.

论文作者:姜晓辉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8

标签:;  ;  ;  ;  ;  ;  ;  ;  

陈旧性颌骨骨折运用正颌外科技术治疗的临床观察论文_姜晓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