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论文_霍金生

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论文_霍金生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既是时代发展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又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需要。通过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研究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具体的方式方法,还学生一个自由的思维空间,给学生一个民主的思维场所,使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关键词:思维能力 培养方法

正文:在课程总目标中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施建议部分指出: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学生综合学习中提出: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1]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贯彻和实施课程标准,真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研究。

一、利用矛盾冲突以激发学生思维

矛盾是引起质疑的动力,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策略之一。教学环境在由矛盾引导冲突的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只有在一个平等、民主的环境下,学生才能勇于将自己的矛盾表达出来,继而引发思考。因此,在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的课堂上,教师首先需要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还要不断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甚至可以故意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错误,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与此同时,教师要仔细分析初中年龄段学生的心理需求,并且根据这些心理倾向和心理需求去引导他们积极质疑。最后,教师对学生认知冲突的引发,可以通过设置阶段性的问题情境,并且逐步点出“疑点”,能够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对矛盾的知识点进行质疑,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思维的敏感性。

例如,在初中语文《风筝》的课堂学习中,围绕题目“风筝”我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风筝是写实的,写一对兄弟之间的矛盾。为什么会产生矛盾呢?第二,“讨厌”和“嫌恶”是同义词吗?这两个词存在什么样的区别?那么,在文章中为什么用“讨厌”一词来代替“嫌恶”呢?

在这样的层层设问下,能够引发学生进行质疑,首先从语文词语的本意出发,“讨厌”与“嫌恶”都表示不喜欢,两个词语在某些语境下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但在语气以及情感表达上,“嫌恶”一词的态度更加严重,并且更具有情绪性。在初中生的认知中,“讨厌”与“嫌恶”是能够相互置换的,但为什么文中没有用这个词呢?在质疑的推动下,引发学生的思维扩散,从而起到了激发思维的目的。

二、设计针对性问题进行思维训练

针对不同的思维品质,教师应该区分语文教学内容,并且采取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让学生去探究“我”“叔叔于勒”的内心想法,设置情境,假定“于勒”后来又给“我”写过几次信,并且信中都是在倾诉现状的不幸,那么作为“我”还会以什么心态来表现我对“于勒”叔叔的看法?在这个情境设置中,教师可以选择几组学生上台表演,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文中要将“于勒”以插叙的方式进行?为什么看似全文并没有过多描写叔叔“于勒”,篇名却叫《我的叔叔于勒》呢?这样的用意是什么?

在这样的探究模式下,学生的思维在情境设定中得到了发散,通过模拟情境,能够让学生更投入地去思考问题。有的学生认为这是一种讽刺,为了突出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的学生则认为这是作者所设置的伏笔,来营造全文紧凑的氛围。

总的来说,在相对宽松的教学氛围中,采取相对宽泛的问题,结合相关的语文素材,能够更好地对学生思维进行定向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与之对应的思维方法,形成更系统的思维方式。[2]

三、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一种非智力能力,它不具备特定的学习特质。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进行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些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很大的作用。非智力因素往往是广大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中容易忽视的地方。[3]实际上,新课程改革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教学目标,特别重视内在动机和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因此,在每次课堂活动的开始和结束时,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对学习对象、学习内容、思维方式和方法等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内在思考能力,以激发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初中语文《曹刿论战》的教学中,开展评论鲁庄公是明君还是昏君的课堂活动,并采取辩论小组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这个问题本身具有两面性和开放性,学生无论从哪个方面入手思考,都能够极其容易地找到相关证据,并作为辩论点。在开展辩论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真正融入他们,并适时点评、鼓励他们,对于有些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引导。学生对于这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很感兴趣,每个人都很认真地进行准备,辩论时声音洪亮,一改往日的态度。可见当教师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时,诱发出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时,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两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可以通过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以及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资料:

1、朱慕菊主编的《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2、作者:俞学明、钟祖荣、刘文明《基础教育创造教育丛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

3、主编杨名声、刘奎林《创新与思维》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

论文作者:霍金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7

标签:;  ;  ;  ;  ;  ;  ;  ;  

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论文_霍金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