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_素质教育论文

论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素质教育论文,评价体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要把在应试重压下沦为分数奴隶和考试机器的学生真正解放出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彻底改变单一的、片面的教育评价标准,建立完整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一 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建立的依据

建立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首先必须明确素质教育的目的。素质教育的目的既是我们教育的目标,又是教育评价的根本依据。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发展人的素质,让每个学生获得全面的、积极主动的发展。柳斌认为素质教育包括3个重要方面: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二是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三的是使学生主动地发展[1]。素质教育还是求得一种理想人格的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生活,提倡开创精神,鼓励个性发展,面向未来的教育[2]。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必须以素质教育目标为依据,按照目标分类的要求,将素质教育的目标进一步具体化,制定教育评价的标准。

其次,应该遵循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并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实践证明教育评价对促进教育效果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用一种新的、更全面的观点来看待教育评价。目前,教育评价的范围不断扩大,教育评价的方法日趋多样化。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提出:教育评价的功能在于促进,而不仅是选拔。日本的桥本重治把教育评价的功能归纳为指导、学习、管理、研究[3]。现代教育评价的特点是:它是以促进学生发展、发挥学生的潜力和达到教育目标为中心的评价;不仅重视评价学生的知识,而且重视评价学生的品德、智能和心理素质等方面;不仅重视总结性评价,而且重视形成性评价;不仅重视评价者评价,而且重视自我评价;不仅评价学生的学,而且评价教师的教、课程及教育的各个方面[4]。这些都是我们构建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可以借鉴的。

二 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

根据现代教育评价理论和素质教育的特殊要求,我们认为可建立下面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就评价对象而言,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还要评价教师的教,评价课程。评价学生的学是评价教育的主要方面。我们要评价学生的各种输入条件,包括每个学生的智力、能力、倾向、性格、认识类型、动机、兴趣、学习适应性、习惯、经验等,以及今后学习的前提条件或是作为“准备”的已有的学力等;同时,我们还要评价与之相对应的输出评价领域,评价产生输出结果的过程。但是,仅仅限于此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评价教师的教的过程,教师的各方面素质,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的身心投入状况等。我们还要评价课程。课程评价主要围绕两个问题:一是计划好的学习机会、教学大纲、学程和活动,实际上是否产生编制和组织时所期望的效果?二是怎样才能最佳地改进课程设置?

就评价内容而言,不仅要评价结果(总结性评价),还要评价过程(形成性评价),即评价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和课程的进程。总结性评价的目的是评定方案的总体效益,而形成性评价的目的一般地是协助方案的制订和调整。前者是事后评价,后者是事中评价。从改进课程方案和教育、教学效果的角度来看,形成性评价更为重要,因为通过形成性评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偏差,减少盲目性和反馈不及时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正如克龙巴赫所言:“评价能完成的最大贡献是确定教程需要改进的方面。”“用于改进正在实施中的教程的评价,对于改进教育所作的贡献,要比那种用于估价市场上现有产品的评价大得多”[3]。

对结果的评价而言,不能只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要进行全面评价。对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要对教育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不能仅限于学业成绩的评价,即以高考、中考成绩或升学率为标准的评价。我们要评价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输入条件、输出结果以及发展变化情况。参照教育目标的要求,以发展的眼光对学生的各个方面的素质进行综合评价,切忌以偏盖全,使评价缺乏真实性。

就评价方法而言,不仅要定量评价,还要定性评价。高考、中考只是教育测量或测验而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评价。测量与评价并非一回事,测量和测验主要着眼于提供客观资料本身,而评价则把重点放在资料的解释及其涵义上。“作为教育评价的资料不仅是测量和测验所提供的数量资料,而且藉助观察法、谈话法、轶事记录、录音等获取的非数量化资料,也是极为重要的。现代的评价既注重提供数量结果的测量技术,也注重只提供非数量化资料的观察、陈述的技术,以资适当地活用”。格朗兰德把这种关系表述为:

评价=测量(量的记述)+价值判断

评价=非测量(质的记述)+价值判断[3]

总之,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是全面的、系统的,它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相适应。“应试教育”之所以遭到人们的严厉批评,其片面性从评价的角度可见一斑:在评价的对象上,它只看到学生,而忽视教师和课程;在评价的内容上,它只重视总结性评价,而忽略形成性评价;就是总结性评价,它也仅仅在诸多素质中择文化素质中与升学有关科目进行测量,而忽视其他的科目,而且这些科目在掌握上有死记硬背之嫌。在评价方法上,它只重视定量的测量,而忽视定性评价。

三 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实施

建立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是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如果我们不全面实行素质教育的评价,无论我们怎样高歌素质教育的优越,仍然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强大惯性。因此,建立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是至关重要的。如何使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落到实处呢?

首先,加强宣传,转变观念,以取得教师、家长和全社会的广泛认同。任何一项教育改革要取得成功,首先必须得到教师的理解和普遍支持,因为广大的教师是改革的真正落实者、执行者;同时,还必须取得家长、社会的广泛认同,引导他们改变仅以升学论成败的价值取向,形成全面正确的成才观、教育质量观等。

其次,设立教育评价机构,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学校的教育评价可以以教育管理者、教师为主体,鼓励社会参与;要设立专门的评价机构,由有经验的教师、教育管理者经过培训来组成。

再次,制定教育评价制度。教育评价要制订一定的制度,在期中、期末都要进行评价,不能像过去那样以高考、中考一次性测量来片面评价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评价规范化、制度化,使教育评价的结果具有高信度、高效度。

标签:;  ;  ;  ;  ;  

论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_素质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