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护理管理缺陷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论文_杨丽萍,刘书英

艾滋病护理管理缺陷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论文_杨丽萍,刘书英

河南省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 河南平顶山 467000

摘要:艾滋病护理管理工作在部分基层医院中存在较多的误区。本院2012年3月至2015年1月共收治了31例艾滋病患者,回顾性分析影响艾滋病护理工作的不利因素,归纳总结相关的策略,进一步提升本院临床护理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艾滋病;护理管理缺陷;应对策略

在临床上,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一种传染疾病,引发该病的主要因素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该病毒会将T淋巴细胞当做攻击对象,大肆破坏该细胞,导致机体失去了免疫能力,所以患者容易感染各种疾病,更甚者还可能诱发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时间为8-9年,患者在病毒潜伏期不会出现任何症状,疾病一旦爆发,会给患者生理、心理带来巨大的影响。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31例艾滋病患者,做为探讨艾滋病护理管理缺陷原因及应对策略的研究对象,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资料的31例都是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艾滋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17例,女性患者有14例,患者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7.3±3.1)岁。31例患者合并有其它疾病,有14例患者合并有呼吸障碍、气促、咳嗽、发热,有8例患者合并有发热、腹泻,有5例患者合并有发热、口腔胞疹,有3例患者合并有呼吸障碍、气促、咳嗽、持续腹泻,有1例患者合并有体表卡波济肉瘤。

2 护理管理缺陷分析

2.1 护理管理人员专业素养匮乏

护理管理人员在艾滋病护理工作中承担着监督、宣传、领导等角色,其对艾滋病的态度会对护理工作带来巨大的影响。部门地区医院没有对护理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护理管理人员不能充分认识艾滋病,在指导护理人员时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护理工作出现缺陷。还有一些管理人员对自身职业存在恐惧心理,担心长期接触艾滋病患者,会感染该病,焚烧患者使用过的被褥,频繁对病房进行消毒。而且,部分护理人员对艾滋病患者存在歧视心理,为了减少与艾滋病患者的接触,患者日常生活护理工作都交给患者家属来实施,根本没有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重点监测,不能将护理措施落实到位,引起护患纠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护理人员对疾病认识不足

护理人员由于专业知识匮乏,对艾滋病产生恐惧心理。而且很多护理人员都是实习生,没有工作经验,理论知识水平不高,在为艾滋病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时,心理压力过大。虽然经过一定的培训,但是护理人员还是没能将艾滋病相关知识完全掌握,因而在护理工作中缺乏风险意识,留下较多的潜在危险。

2.3 预防措施不到位

部分护理人员在对艾滋病患者进行诊治时,存在较多的不规范操作:在静脉穿刺采血时忘记戴手套;静脉穿刺没有成功再次进行时,没有更换穿刺针;完成穿刺之后将拔出的针头直接粘贴在滴管上,进而引起血液污染;完成肌肉注射后,直接将注射器、针头等放在弯盘中;在对患者进行近距离操作时,没有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躲避患者咳嗽、呕吐等飞溅出的分泌物,留下较多的感染危险。

2.4 标本收集工作不规范

护理人员不重视标本搜集工作,艾滋病患者尿液、粪便、痰液、血液等标本没有标注“危险”字样,将其与普通患者的标本放在一起,没有单独隔离送检。

2.5 随意泄露艾滋病患者的隐私

一些护理人员由于对艾滋病患者抱有歧视心理,将艾滋病患者的个人信息泄露给他人,不但给艾滋病患者心理带来严重的伤害,而且造成周围患者恐慌。

2.6 心理指导不全面

许多护理人员自身就缺乏对艾滋病的了解,对艾滋病患者展开的健康教育过于简单,导致患者存在较多的疑惑。加上艾滋病护理工作比较繁杂,护理人员忽视了与患者的交流,加重了患者的抑郁程度。

3 应对策略

3.1 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医院应该为护理管理人员提供外出进修的机会,管理人员通过参观、学习,能够了解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及治疗发展,掌握更多消毒措施及防护对策,而且能够全面了解患者的各项需求。管理人员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临床指导工作中,为艾滋病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3.2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医院应该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让护理人员能够全面掌握护理流程,提高风险意识,不断规范预防标准,以免出现职业暴露的现象。此外,还应该让护理人员严格遵循《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的各项条例,结合病区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消毒隔离制度。关于艾滋病患者的隔离措施,护理人员应该将病重患者安排在单独的病房,其它艾滋病患者则与普通病人一个房间。

3.3 规范医护人员的操作行为

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体液以及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过的物品,都是病原物质,具有传染性。相关研究表明,若医护人员戴有乳胶手套,手套被艾滋病患者血液污染过的钢针刺破后,其接触的血液要比没有戴手套的少50%。由此可见,医护人员在为艾滋病患者进行诊治时,戴手套是十分有必要的。护理人员应该将艾滋病患者的各种标本放在专用的标本盒中,并且在盒子上标注“危险字样”,然后才能送检。完成治疗后,医护人员应该立刻将用过的针头丢入利器盒中,已经污染过的敷料丢入医用垃圾桶中,并且安排专员对其进行回收处理。在对患者进行近距离处理时,提前告诉患者咳嗽、呕吐时,将头偏向对侧,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穿隔离衣,以免被分泌物污染。

3.4 保护患者的隐私

艾滋病病毒感染随时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护理人员应该尊重患者的隐私,不会将患者的病情及个人信息透露给其它无关人员。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研究时,应该避开其他不相干人员,严格保护患者的隐私。

4 总结

近些年,艾滋病患者日益增多,人们开始重点关注艾滋病护理管理工作,医护人员应该不断对护理工作进行整改,制定健全的管理体系,为艾滋病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黄艳华,李萍,王喜华,等,对新疆艾滋病重点疫区护理管理者艾滋病态度的质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2,2(2):4-5.

[2]董艳丽,沈凤英.口腔科临床医护人员个人防护行为及教育依存性调查研究[J].口腔医学2014,1(28):28-30

[3]刘宇,肖顺贞,陈征,等.护理人员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尧态度及行为趋向的初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1,4(4):292-294.

[4]毛秀英,吴欣娟,于荔梅,等.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3,13(2):110-112.

论文作者:杨丽萍,刘书英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8

标签:;  ;  ;  ;  ;  ;  ;  ;  

艾滋病护理管理缺陷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论文_杨丽萍,刘书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