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的运行机制研究

民办高校的运行机制研究

王志[1]2007年在《民办高校内部运行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民办高校是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教育领域出现的新生事物。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是加快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不断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需求的重要举措。对民办高校的内部运行机制进行研究,对于提高民办高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促进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相比公办高校,我国民办高校的内部运行机制应具有创新性。但是由于民办高校办学历史较短等原因,其内部运行机制还不完善,还存有许多问题。权力运行机制方面,董事会制度尚不完善是其主要问题,表现为董事会的缺乏、虚设、越位和错位等;教学运行机制方面,主要存在专业设置不合理、教师队伍不稳定以及教学管理和教学保障系统不健全等问题;科研运行机制方面,主要存在科研意识不强、科研力度不够、科研能力薄弱等问题。构建具有创新性的民办高校内部运行机制,需要从权力运行机制、教学运行机制和科研运行机制叁方面着手。民办高校权力运行机制应为董事会领导下校长全面负责、教授学术主导、党委监督保证、全体民主参与的运行模式;民办高校教学运行机制应包含人才培养机制、教学管理机制、质量保障机制、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及各子机制间的相互协调运行;民办高校科研运行机制应包含科研队伍建设机制、科研管理机制和科研保障机制。

李大军[2]2005年在《西安思源职业学院师资管理运行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民办高校将面临很好的发展机遇,但师资力量薄弱已成为制约民办高校发展的瓶颈。优化师资管理运行机制、建立一支素质高、稳定性强的教师队伍是民办高校得以长期发展的重要保证。西安思源职业学院作为一所新型民办高校,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本文对西安思源职业学院师资管理运行机制构建进行研究,无论对于学院本身,还是其他民办高校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借鉴目前有关民办高等教育师资建设的研究成果,在对西安思源职业学院师资管理运行机制进行实际、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对学院发展现状和师资管理运行机制进行了描述,并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西安思源职业学院现有师资管理运行机制进行了综合评判,经过评价发现该学院在师资队伍结构、师资绩效考核、师资队伍培训、薪酬制度以及师资建设规划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师资队伍结构的优化和运行机制的绩效考核的不断完善为主体,以师资的引进、培训及管理为辅助的总体思路,建立了西安思源职业学院师资管理动态优化机制。这个机制主要包括师资队伍结构优化、绩效考核及奖酬方案设计、现行管理体制完善、师资引进机制拟定、师资培训体系构架几方面内容。文章还从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改进师资建设规划、加强师资队伍培训与开发、完善师资引进几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马春波[3]2001年在《民办高校的运行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民办高校的运行机制既不同于企业,也不同于公办高校,它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本文选择民办高校的投入多元化作为切入点,从民办高校的产权关系这个视角出发,来研究民办高校的运行机制问题。 文章首先分析了影响民办高校投资办学主体多元化,进而导致产权结构多元化的环境背景因素。多元化产权结构必然要求产权清晰化,在分析了民办高校产权的特点和现实界定中存在的问题后,文章提出了民办高校产权界定的变革思路。在这种多元化的民办高校产权制度安排基础上,文章认为民办高校运行机制的定位是产业化运行机制。产业化运行机制的本质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使民办高校发展成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办学实体;这种机制的核心是建立规范化的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最后,为保证民办高校的产业化运行机制能够持续、稳定、有效运转,文章认为要通过法律来规范和保障这种运行机制。

张文文[4]2009年在《对中国大陆民办专科高校专业设置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适应21世纪国际现代化科技革命及数字地球研究迅猛发展的新趋势,世界各国及地区都致力于高等教育的改革,尤其重视高等教育中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专业设置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对其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办学效益以及人才培养规格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异军突起的民办专科高校,由于其还处于发展阶段,还未能真正面向市场办学,还未真正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设置的规律和运行方式,因此开展专业设置的研究,对其成功办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科学合理的专业设置既是民办专科高校为经济、社会有效服务的关键,也是民办高校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本研究以人力资本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石,探讨中国大陆民办专科高校的专业设置问题。首先,分析了中国大陆民办专科高校的运行机制。其运行机制的基础是多元化的产权结构,定位是产业化的运行机制,与公办高校的运行机制不同,进而在专业设置方面也不能照搬公办高校的模式。然后,对中国大陆民办专科高校专业设置的依据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4所民办专科高校的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民办专科高校专业设置条件的现状,发现中国大陆民办专科高校在专业设置条件上存在的问题。最后,在理论分析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大陆民办专科高校专业设置的原则、程序和策略。策略主要从专业设置的前提——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的核心——课程体系建设,专业设置的基础——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设置的保障——专业教学环境四个方面提出。

杨华清[5]2013年在《云南省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民办高校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要作用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作为民办高等教育理论核心部分的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吸引了大批学者进行相关的探索和研究,并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因此做好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研究工作,将有利于发挥其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指导作用,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最终推动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在国内学者关于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成果的指导下,对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概念及其特点作出必要的阐述,然后进一步明确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运行体系的内容,并以此为指导对以云南工商学院为例的云南省民办高校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和了解云南省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从中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结合国内发达地区民办高校的具体做法,对云南省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运行体系进行全面的分析;最后在这些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提高云南省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出一些具有现实可行性的建议和对策。

欧阳婵[6]2010年在《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优化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民办高校近年来呈高速发展的势头。但民办高校家族式管理比较普遍,投资与管理没有相对分离,从而影响了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此为背景,以相关理论为依托,从投资与管理相对分离这一基本概念出发,分析了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的现状,提出了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的基本框架,探讨了完善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路径。这一研究对于我国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首先是以利益相关者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法人理论为理论基础,分别分析了叁种理论对于完善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的启示。其次,以S学院为例,从叁个方面具体分析了民办高校内部质量存在的问题,并从大学制度的缺失、大学理念的失范、经营权与教学权的分离叁个方面阐释了原因之所在。再次,构建了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提出要推进投资与管理的相对分离,并基于此构想了法人治理结构、运行机制。最后,研究了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优化的路径,提出明晰产权,建立适合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的财产权制度;完善董事会,建立适合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的决策制度;推行职业校长制,建立适合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的管理制度;树立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念,建立适合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的制衡、约束与激励机制。

刘俊强[7]2006年在《我国民办高等学校危机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高等学校获得了巨大发展,呈现出多样性和不平衡性特点,但是也面临着重重危机与挑战。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发现,当前困扰我国民办高等学校的四类关键危机分别为生源危机、经费危机、师资危机和就业危机。这四类危机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把我国民办高等学校推向危机的边缘。 我国民办高等学校危机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政策法规不完善、管理体制不健全、社会歧视与偏见是其外部主要成因;融资机制不健全、内部管理不规范、办学理念不科学是其内部主要成因。 美日两国私立大学在危机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即完善的法律规范、健全的管理体制、严格的质量控制以及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这对我国民办高等学校危机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危机四伏的民办高等学校,如何才能突出重围?首先在危机管理过程中,应遵循,“预防为主、学生为本及教学优先”的基本原则;其次,从危机预防、危机应对和危机总结等叁个方面,构建我国民办高等学校的危机管理体系;最后,还应制定并落实危机管理的具体措施:完善法律规范;加强内部管理;拓宽融资渠道;提高办学质量。

张小辉[8]2017年在《民办高等职业学院发展能力的机理与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民办高等职业教育艰辛的发展历程,是在国家政策、市场需求、教育规律、办学实践等多重外部环境与内部复杂因素的合力推动下稳步前行的。凭借灵活的办学机制、灵敏的市场反应、紧密贴合市场需求的专业设置、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等优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通过培育应用型技能人才,缓解市场对职业教育技能人才的空前需求和政府难以负荷的财政矛盾,满足市场对各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显然民办高等职业学院将成为我国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事业的一支生力军,不断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生活力。本文运用系统科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找出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现有的优势、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利用系统科学理论从内外因的多维视角分析民办高等职业学院发展能力的形成机理,明确了民办高等职业学院发展机理是由内部机制、外部环境与学校资源协同形成的,通过协同学的自组织机制,实现民办高等职业学院的发展,并构建了现阶段我国民办高等职业学院发展的形成机理概念模型。归纳了民办高等职业学院发展的测度与评价指标,办学条件、人才培养、人力资源、学校管理、科研能力、办学资金为一级指标,通过纵向和横向分析提炼出由办学规模、办学结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组成的二级指标和若干个细分的叁级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寻求优化民办高等职业学院发展的运行机制,以便为民办高等职业学院的发展构建一个机理明晰、机制优化的环境。

黎军, 宋亚峰[9]2017年在《我国民办高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到来前的思考》文中认为在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即将到来之际,通过对我国民办高校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运用SWOT分析法对我国民办高校的内部优、劣势与外部机会和威胁进行研究。找出我国民办高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产权、法人治理机构、分类管理、专业设置等方面的问题。最后,针对我国民办高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

刘峰[10]2012年在《我国民办高校办学特色的现状和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办学特色是高校发展的生命线,尤其对于民办高校来言,经过30多年的发展,民办高校的规模和数量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民办高校的发展方略由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提高质量、办出特色成为民办高校的共识。民办高校是否办出办学特色直接关系到民办高校能否在未来的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和调查研究发现,我国民办高校对创建特色越来越重视,对民办高校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在管理制度、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都有不同的见解和应用。为进一步了解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通过访谈调查和案例研究的方法,与民办高校的院长和民办高等教育领域的专家进行交流,了解民办高校在创建办学特色方面的优势、民办高校在办学特色建设方面的现实情况和民办高校未来如何发展;通过对两所民办高校在办学特色上的分析研究,掌握民办高校在创建办学特色的实际操作上的情况。通过研究分析,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在管理体制上的不同是造成两种类型高校差异的根本性因素,民办高校是由投资者或教育家举办的,因此其受到政府管理的力度较小,办学自主性较大。同时民办高校在运行机制具有灵活性,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可以利用退出机制的优势,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人才培养方面,贯彻贴近区域发展,贴近市场,利用校企办学等途径,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在学生管理方面,针对民办高校的生源特点,采用严格的管理方式,在学习和生活上督促学生进步。最后,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对民办高校在未来创建办学特色上,政府和学校自身应该如何通力合作,共同促进民办高校发展上提出建议。

参考文献:

[1]. 民办高校内部运行机制研究[D]. 王志. 浙江师范大学. 2007

[2]. 西安思源职业学院师资管理运行机制研究[D]. 李大军. 西安理工大学. 2005

[3]. 民办高校的运行机制研究[D]. 马春波. 浙江大学. 2001

[4]. 对中国大陆民办专科高校专业设置的研究[D]. 张文文. 苏州大学. 2009

[5]. 云南省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 杨华清. 云南大学. 2013

[6]. 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优化路径研究[D]. 欧阳婵. 湘潭大学. 2010

[7]. 我国民办高等学校危机管理研究[D]. 刘俊强. 浙江大学. 2006

[8]. 民办高等职业学院发展能力的机理与机制研究[D]. 张小辉.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2017

[9]. 我国民办高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到来前的思考[J]. 黎军, 宋亚峰.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7

[10]. 我国民办高校办学特色的现状和分析[D]. 刘峰. 上海师范大学. 2012

标签:;  ;  ;  ;  ;  ;  

民办高校的运行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