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的城隍信仰与民俗活动论文

贵州的城隍信仰与民俗活动论文

贵州的城隍信仰与民俗活动

周永健

摘 要 :黔中民间城隍信仰浓厚,有关城隍神格认知众说纷纭;官民均参与城隍庙修建与神灵奉祀,组织形态多样。敬畏并奉祀城隍,既视之为辅政治国手段,亦借重其所谓神鉴裁判功能。因而,地方官员无不严肃对待年度性城隍祭仪,新官上任亦须拜谒于其祠庙;城隍庙会则成为牵引地方社会经济与政治的一大因素。

关键词 :民间信仰 城隍 贵州 信仰与习俗

黔中地区至今仍有城隍信仰之遗存,如贵定县城隍庙。在中国民间信仰中,城隍信仰应当是汉文化系统,尤其是道教文化中较为重要的符号。城隍神被视为管理城市的冥界神灵,因此,但凡有城镇,必建有城隍庙。历史时期,黔地长期被视为边夷,考察黔中城隍信仰的流布历史与信仰状况,实则是可以成为管窥黔中地区趋于汉文化系统,认同大一统国家观念的独特视角。

一、城隍信仰与城隍庙

(一)城隍神认知

关于城隍祭祀由来问题,光绪《黎平府志》援引《靖州志》资料,梳理了城隍祭祀之渊源。“城隍之名本乎《周易》,城隍之祀未知所始。《长乐图经》有云:汉御史周苛为项羽所烹,高祖即位,思其忠烈,令天下郡县各附城隍,立庙祀之。吴赤乌二年,芜湖建城隍神祠。北齐慕容俨、梁武陵王祀城隍神,唐张说有《祭荆州城隍文》,杜牧之有《祭黄州城隍文》。张九龄云,‘城隍是保,氓庶是依。’则城隍之祀,由来久矣。宋元以来,其祀遍海内,赐额颁爵历代多有。明洪武元年,加各城隍以封爵,府曰公,州曰侯,县曰伯。三年正月,封县城隍为显佑伯。是年,又诏革去封号,止称某府某州某县城隍之神。则显佑伯之称应是未定制以前之事也。① (清)余渭修,陈瑜纂:《黎平府志·地理志·坛庙》卷2,光绪十八年黎平府志局刻本,第125页。

依据独特的产业优势,扬中近年来加快智慧产业建设进程。2017年推动威腾股份与GE联合打造“数字化工业转型项目”,与阿里云合作搭建国内首个“智慧电气云”。积极明确产业定位并加快建设新坝智慧电气小镇。同时,扬中加大与北自所、中科院等企业和科研院所的接洽,探索打造扬中智能制造工业产业云,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

每份八宝粥可提供1 256 kJ能量,蛋白质13 g,脂肪8 g,碳水化合物44 g。八宝粥选材温和,适合多数人食用。只是需注意,糖尿病患者应注意控制食用量,肾功能受损患者在满足机体对蛋白质的基本需求时,应适当减少豆类摄入量。另外,八宝粥属于半流质食品,所提供的能量不如米饭、馒头等主食高,所以不宜顿顿食用。

明迨思南文士萧重望在《重修思南府城隍庙记》中则更为详细地厘清了城隍祭祀之由来与意义:“城隍之名不经见,唐以来,郡县稍稍祠之。而宋儒乃称土地之神,城隍不与。虽张南轩氏亦以为赘。是耶?非耶?夫五雉为城池,无水曰隍,二气旁□无之非是城以盛民厥功茂矣。以时报赛,其谁曰不然,《周礼小宗伯》:‘于是祭天之司民而重其事。’国初诏封城隍为鉴察司民,未几,釐去一切封号,崇以本称。境内厉祭,神实尸之。吏人蒞官,俾与神誓。靳在阴阳表里以乂元元,不可谓非《周礼》之遗意也。读我太祖制词云,明有礼乐,幽有鬼神。城隍聪明正直,圣不可知,必有超于高城深池之表者。大哉圣谟!岂曰不经而谬为重严也者!予以谓先王分职联事,臂指相维。明既有之,幽亦宜然。社与城隍其何足寘辨。若夫神所凭依将在诚矣,诚也者,实心为善,以成其为人而福果之说不与焉。故夫历代信史以至稗官埜乘,厥所称述,阴骘霛贶,李钰、黄兼济辈尤大彰明较著而必以此镕铸性灵宏阔风教,达人君子当不其然,曾德馨之几何而觊肸蠁之捷应如市道不啻则惑已。”① (清)夏修恕、周作楫修,萧琯、何廷熙纂:《思南府续志·艺文志·记》卷十,道光二十一年刻本,贵州省图书馆据四川省图书馆藏刻本复制油印,1966年,第346页。

明代以来,城隍信仰更益衍益歧出,世人只知谬戾可笑之城隍,而不复知有《周易》之城隍。“城隍之名见于《周易》‘城复于隍’,唐张说《祭荆州城隍文》所谓‘城隍是保,庶民是依’是矣。合祭之于神祇坛,以崇德报功,宜也。此外,别有《城隍长乐图经》载:‘汉御史周苛为项羽所烹,高祖即位,思其忠烈,令天下郡县各附城隍立庙祀之。’至明,更益衍益歧出,京都有王爵之城隍,直省府、州、县有公爵、侯爵、伯爵之城隍,于是世人只知有庙祀之城隍、主厉坛祭之城隍、一切谬戾可笑之城隍,不复知有《周易》之城隍矣。平坝向例,五月二十八日祭厉坛,由城隍庙租谷开支,自十九年起停祭。庙中已划定开支此项之租谷,移作慈善事业,经营济生所。② 汪钟岷修,陈廷棻、陈楷纂:《平坝县志·祀祷志·各庙所在》第四册,贵阳:贵阳文通书局,1932年铅印本,第51页。

贵州左布政使萧俨《城隍庙记》则对清代祀典中有关城隍祭祀的问题进行探讨,进而介绍了当时黔中地区城隍信仰的大致情形:“国朝之制,内而京师,外而府州县之治,遍遐迩,皆许建城隍之祠,自天子、亲王以及守令之职,通上下皆得祀其神。盖为天下国家生民计也。《易》曰:‘城复于隍’。史曰:‘增濬隍舟’。则城隍之称远矣。城以居民,隍以固险。此功之大,不可无崇祀之典。故有天下国家者,立法定礼,必以城池是重,而奉以明神司之位秩,牲帛、品节咸具,每岁两配山川之享,三主厉坛之祭,与先师孔子、社稷诸祀并。盖诸神以教育民,城隍以居民,皆万世永赖之功。祀之、庙之,可归废乎?京都西南行万里,为贵州,界于辰、播、淯、蜀之际,四古三苗荒服不治之区。迨我皇明统运御极,遣大将军临征。贵之诸酋慑服,始城其地以居其众,即城北隅创庙,用栖城隍之神。维时,都布政三司,以次而设,总戎旅,专教养,肃以宪度。治具既张,祀飨有谨,幽明并治,人神胥悦。边尘静而诸夷听役,帖帖乎百年矣。此固列圣相承治化之隆,抑边藩得人神灵荫庇之故也。”③ 刘显世、谷正伦修,任可澄、杨恩元纂,贵州省文史研究馆点校:(民国)《贵州通志·秩祀志三·群祀一·城隍》,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350页。

城隍辅治(文治)手段。王廷瑞(明嘉靖大挑知县,安南人)《修城隍庙碑》:“……理之在天地间,一诚而已。我太祖高皇帝龙飞淮甸,迅扫元凶,平定天下。于明,而人也,则设官分职以理之。有司则有守令之职,军卫则有使司之事。上而至于台省公卿,莫不皆然。虽曰官有尊卑,而治民之责则同也。于幽,而神鬼也,则设为城隍主之。府、卫有府、卫城隍,州、县有州、县城隍,上而至于京都邦国,莫不皆尔。虽曰位有大小,而厉祭之主,无异也。在阳之官,既有公所以为宣化之地,则城隍为阴之正神,安可无殿宇乎?……大厦浑坚,不为山节藻棁之华也。赫赫然可为一方之巨瞻,浩浩然可为万民之仰戴。自是,神得以安,厉得以主,人得以宁,鬼得以理,藩镇之化得以淡洽,官府之政得以清,军民之奸得以慑服,作善得以降祥,作不善得以降殃。风雨以时,寒暑以候,阳不失其为阳,阴不失其为阴。岂小补哉。”② (清)张锳修,邹汉勋、朱逢甲纂:《兴义府志·祠祀志·坛庙》卷31,贵阳文通书局据咸丰四年刻本铅印,第330页。

有关城隍神异传说,在黔中大地亦触手可及。“城隍庙,明建,在白虎屯上,甚威灵。每日,僧供柳条二束,夜间鞭扑之声。次日,条尽痿。夜常有马出食田禾,人踪迹之,至庙前不见。”③ (清)刘岱修,艾茂、谢庭薰纂:《独山州志·杂记》卷十,贵州省图书馆据北京图书馆藏乾隆三十四年刻本复制油印,1965年,第271页。 《安南志》云:“城隍庙在西门内,康熙十二年,营将以火药储庙中,日烈,药自焚,柱椽皆烬,独神像无损,人咸异之。寻即重建。”④ (清)张锳修,邹汉勋、朱逢甲纂:《兴义府志·祠祀志·坛庙》卷三十一,贵阳文通书局据咸丰四年刻本铅印,第330页。 康熙五十八年,温安独重建修文城隍庙,并撰写《城隍庙记》:“……故明崇祯初,安氏既平,版筑告竣,一时坐镇诸公,爰建城隍之庙于斯,地最灵也,神最妥也。……又况城隍王者,为一县生民之神主,山川社稷之所凭依。……今日者庙貌巍峨,规模宏壮,辉煌坚固,大倍从前。……窃慰自兹已往,钟鼓长存,而香烟弥盛,历百世而常新;亘千古而不朽,行见忠臣、孝子、义夫、节妇入庙而加荣,则君子光其光;刀山血海、马面牛头登堂而生畏,则小人悔其恶。羽仪学校而造福苍生,水火无惊而役氛不作口,斯邑之士气口口口风,端赖振作。默佑于神庥者,正方兴而未艾也。是则此庙之成也,其有功于修邑之国计民生,岂止一人一世被其乐利,蒙其福泽哉。⑤ (清)修文县文献委员会编修;修文县地方志办公室点校:《修文县志·秩祀志》卷四,贵阳经纬印刷厂,2009年印刷,第183页。

(二)城隍庙修建与神灵奉祀

治民、事神约定俗成地被视为地方官吏的重要职责,城隍祭祀的主要场所在城隍庙,官方出资修建城隍庙则必然成为最主要的渠道。“城隍庙旧在城南,明成化间改建东门内迁善桥左。嘉靖元年,知府李文敏病其隘,乃于庙后增建三楹;嘉靖三年,添建左右廊坊。嘉靖三十九年,知府宛嘉祥梦神入治堂索拓其宅;厥明,推官陈南星亦以梦告;遂各捐俸,增置抱轩、东西庑、仪门,牌坊后建川堂并东西庑屏墙、门楼。嘉靖四十三年,知府李克善重修。万历二十六年,知府张文英重修。三十年毁于火,神像巍然无恙;知府阴镕重修正殿后楼,崇广倍前,郡人萧重望有《记》,见《艺文》。国朝康熙二十八年,参将施应隆重修。二十九年,安化知县姚夔重拓龛宇。乾隆二十二年,知府史大经重修,乾隆四十八年,知府梁永年重修,嘉庆间,后殿毁于火。二

冯士奇《城隍庙记》:按《祀典》:能御大灾则祀,能捍大患则祀。城隍职司保里,御民灾,捍民患,衍国祚,于灵长非浅显也。方今神州赤县,棋布星列,未有有守令而无城隍者。守令理明,城隍理幽;理明者,赏罚犹有未遍,彼狡伪者犹得逃于法纲;理幽者,彰阐无微不烛,即狡伪亦无能逃其照鉴矣。……两庙与山门,业已告竣,随列十冥府于两廊,俨然相向.,以示神道设教之意。……乃偕僚属诸君子虔祀,后进乡耆兵民而告曰:“尔等亦知祀神之道乎,夫城隍者,非所谓聪明正直之神耶?聪则靡不闻,明则靡不见,正者无邪,直者无曲,有如乘道操修,好善乐业,宁朴茂、无宁狷狡,宁甘贫、无宁欺骗,宁循理守义,无宁非诬捏词,则神将庇之,福之,而无不逢吉矣。不然而奸盗公行,不然而恐吓欺骗,又不然而巧口引诱,唆人争讼,神且吐之,弃之,罚不尔赏,又何祈禳之足云”。伊训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斯言岂欺我哉?尔等其悚意而听焉。③ 胡仁主修,绥阳县编纂委员会整理:《绥阳县志·营建上·坛庙寺观》卷2,绥阳县人民印刷厂印刷,1986年印刷,第91-92页。

当然,同样存在住持僧人修建城隍庙的记载。就贵阳市辖区的情况看,“修文六广城有城隍庙,在城内,崇祯末方仁龙建,后圮;康熙二十二年,灌灵所守御所千户裴衰锡及僧野云重建;乾隆五十七年,有僧海照补修。息烽城有城隍庙,在城内,崇祯中建,乾隆三十二年僧清和重修。扎佐城有城隍庙,在城中,康熙七年建,嘉庆元年僧明拢补修。九庄城有城隍庙,在城东,崇祯四年建,嘉庆十四年僧光明重修。”② (清)周作楫修,萧琯等纂,贵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校注:《贵阳府志·略二·祠祀略第三》卷41,咸丰二年朱德璲绶堂刻本,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841页。 而修文县城隍庙,自修建以来,历代之改扩建工程,均有僧人参与其中。“城隍庙在县城北门内,明万历十三年,僧度禄募建;清康熙五十八年,僧元一补修;乾隆三十七年僧真常重修。庙有兵田十亩,纳粮三石,岁收其租以为香火之资。清道光十三年,僧海悟募捐建彩楼三间。光绪三十二年,邑人张焜等集资重修,民国四年培修。春秋二祭,皆设位于神祇坛,不于庙也。”③ 修文县文献委员会编修,修文县地方志办公室点校:《修文县志·秩祀志》卷4,贵阳经纬印刷厂,2009年,第182-183页。

综上所述,相较传统方式,超声刀辅助下的颈淋巴结清扫术简化了手术操作,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渗出少及术后愈合快等优点。而超声刀作为一种能量式切割工具,临床医师还应严格规范使用,并与传统外科手法相结合,灵活、安全地实施手术。

麻江县九所城隍庙,出现宗祖合修之城隍庙,且将宗祖祖先木主陪祀左右。“城隍庙有九,一在县署侧,同治十三年,知州周庆芝建。……一在城中银杏山,称堡城隍,建年失考。光绪十九年,城西周氏合族修,城隍居正位,奎星配之,周氏祖先木主居左右。民国十一年,增屋三间于后,移祖先木主供奉焉。其在司地者,平定、宣威、乐平、乐户、岩下、养鹅各一。龙塘非司,亦有庙祀,其来历待考。”④ 刘钟荫修,周恭寿纂:《麻江县志·祠庙寺观》卷8,成文出版社据民国二十七年铅印本影印,1968年,第265-266页。

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亮红牌”的办学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马利军,关舒婷(94)

其次,“方便”和“便宜”是影响留学生购买决策的两个重要因素。大多数留学生的可支配收入较低,甚至生活费都是他们父母提供的,所以他们可能更关心产品的价格。因此,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前提下,网上零售商最好提供最大的优惠价格,以促进他们的网上消费。

全球陆地不同物理类型降雨空间分异及其变化趋势和波动特征研究(1979—2016年) 孔 锋 孙 劭 王 品 等 (6) (76)

安顺城隍京城显应,乾隆年间被敕封匾额。旧志载城中各庙,于府城隍庙独详。“传说本庙城隍,在京显应,致邀敕封‘护国显应威灵侯’。……兹录其敕诰于次:‘钦奉玉旨金书敕曰:‘凡守土之神,福国裕民,借资凭依,宜加救诏。照得安顺府城隍,保护人民,功勋累积,特预恩命,准赐崇封,兹授尔为护国威灵侯之职。’呜呼!天实无私,惟正直之是与;民情有祷,俾善恶以难潜。凡在福世之祭,不借分茅之宠。受兹殊贶,恒辅升平,泽被黎庶,时臻戬谷,确副天恩之委,无虚慈惠之名!恭奉敕谕,巩固河山,钦哉!乾隆五十七年(1792 )七月二十四日。① 黄元操、任可澄等纂辑:《续修安顺府志·名胜古迹志》第十三卷,安顺市志编纂委员会据民国三十年未刊稿本整理排印,1983年,第466-467页。

(三)城隍庙祭田购置与运营

旧州城隍庙会,既充满浓郁民俗风情色彩,又是大型的物资交流会,吸引四方商贾云集于此。早在盛会前半月,就有安顺及毗邻县的商号乃至四川、两广、两湖、江西、浙江、河南等省的商人前往旧州租赁铺面,物色场地,运来百货;本地皮张、药材茶叶、干鲜水果、手工艺品等农副土特产品也蜂拥而至。旧州城内的风味小吃座无虚席,粉馆饭店门庭若市,跑堂的吆喝声不断,裁缝铺里应接不暇,鞭炮坊里通宵制作,旅店客栈人满为患。文化娱乐也不逊色,县城和外地的京、川戏班子,杂耍魔术团体,也纷纷赶来献艺,分别在轩辕宫、万寿宫等庙内的戏楼演出。迎神赛会给小城带来了繁荣和欢乐,几条不宽的街道,每日云集数以万人计,熙来攘往,摩肩接踵。摊连着摊,货压着货,人挤着人,经商的、卖艺的、开店的、唱戏的,七十二行各显神通,市场繁荣,交易活跃,月余不衰。⑤ 周世杰:《旧州城隍庙会史话》,收录于熊杰主编《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志》,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361-362页。

个人主动捐献是城隍庙田产重要来源之一。天柱县城隍庙“兵燹后,光绪初年先后筹款重修后殿五楹,左右斋房各一间,正厅三楹,厅前左右十八殿,大门内戏台一座,围墙如制。光绪二十八年肖东森捐东门外雷寨老猪场大田一丘,计谷三十石,载粮一石二斗、以作香灯并修理庙宇公费。”③ (清)林佩纶等修,杨树琪等纂:《续修天柱县志·营建志·坛庙》卷2下,转引自天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天柱县旧志汇编》,1988年,第67页。

城隍庙信仰之经费管理亦是有不同方法。旧州城隍庙有庙产数十石,每年田租收入,用于维修庙宇,僧人生活,开支一年一度迎神赛会经费,由主持僧人掌管。常年香火不断,每年推选四条街道有声望、办事公道的人为会首和值年人,共同负责操办迎神赛会事宜。④ 熊杰:《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志》,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338页。

因为庙产管理不善,而出现纠纷的情形亦不在少数。例如麻江县城隍庙产管理问题,熊继飞《庙租碑记》:“城隍庙租谷向由值年首士经牧,除神会及年内香灯、住寺火食衣单外,概由首士瓜分。一般人士以为轮流经理,同享利权,虽明知其不可,人亦无过问也。其或借补葺名而私卖庙田者更无论矣。飞窃欲矫之,历遇推作值年但照捐本己敬神款而已。其他不问,隐示和而不同之意,其弊愈不能除也。民国十年,家兄树文及艾君绍儒、饶君克鉷、孙君培昌值年,以匪逼近郭,非武器无以壮团防之威,即无以作抵御之具。慨然提出余款作购枪三枝之费,刻“城隍庙款置”字于枪间,交团防局长饬兵保存使用。周君铭新、王君明熙、罗君福田、周君锡玮、周君万寿、顾君培清、艾君盛春、邓君信昌、张君登瀛、范君冠群、顾君培元、凌君宪荣、吴君廷芳等谓此举足以矫除前失,垂范将来,力留四君再为经管。本年二月七日,艾君等倡议以十一年余款作培修奎阁之资,及壬戌年余款移作西山开挖费,改为三合形以应胃宿中文星今在庚方之意。虽风水不足信,而一变前形即不□目,但其地系周君铭新胞侄善伦之产,周君不第代侄承诺,并自愿督工。一时在座相庆曰:‘善周君意!’以为此后继任者能照此年提余款以培修公益,岂不甚善!艾君等因进善后之策,谓庙田现在孙君,勘定亩数,稍加租谷,苟不勒贞石微特启田邻侵占之渐。设不肖值年借故短缩,甚或变卖,亦无查考。在座均以为然。因将庙所在地及四至谷石勒碑为记,而属飞叙于首。民国壬戌夏。① 刘钟荫修,周恭寿纂:《麻江县志·祠庙寺观》卷8,成文出版社据民国二十七年铅印本影印,1968年,第265-266页。

城隍向来被视为冥灵世界的监察官,此种功能在官方祭祀城隍祝文中亦可管窥。祝曰:“惟神燮理阴阳,彰殚善恶,明明白白;孽镜高悬,是是非非,毫发不爽。职司鬼籍,掌十二殿之权衡;福佑生灵,作亿万人之主宰。与邑令共守此土。阴律綦严,诚国家辅治尊神。享祀不忒,爰抒下悃,用展明禋,神其有知,昭哉来格。尚飨。”④ 毛肇显:《余庆县志·秩祀(上祀中祀下祀附寺观)》卷4,成文出版社,民国二十五年石印本影印,1974年版,第99页。

二、城隍神之功用

(一)辅政治国之手段

随着城隍信仰的流布,城隍神在民间信仰空间中逐渐成为地域守护神的化身。由于民众敬畏为地方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行政官员,常常呼之为“父母官”,因而,在其死后,往往会奉地方精英之灵魂为本域城隍神。“(县城隍庙)在城南隅原习安书院旧址。……同治九年(1870)秋,席春渔知普定县事,值沈虞巨灵櫬归里,亲为祭奠。夜梦沈谢云:‘青山有幸埋忠骨,香稻何时置祭田?’席乃悟沈为本县城隍,因作一联云:‘俗吏本无能,梦寐中长资启迪,愧报政一年,未与斯民敷泽惠;先生原不死,文字外别结因缘,愿精忠千古,常留此地福黔黎。”① 黄元操、任可澄等纂辑:《续修安顺府志·名胜古迹志》第十三卷,安顺市志编纂委员会据民国三十年未刊稿本整理排印,1983年,第469页。 民众习惯于以自己的生活世界设想神性的空间结构,因此,在民间信仰中亦喜欢勾勒城隍神的家庭生活,于是便有了“城隍夫人”的构建。“乾隆时,廉访某公女死,自言为城隍夫人。廉访为之修城隍庙,另辟寝室,塑像其中,择日遣嫁。凡衣服器用,陈设如生,且命婢女入庙侍奉迄。”② (清)周作楫修,萧琯等纂,贵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校注:《贵阳府志·杂识下》余编卷之二十,咸丰二年朱德璲绶堂刻本,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169页。

十三年,知府戴廷沐重修。”① (清)夏修恕、周作楫修,萧琯、何廷熙纂:《思南府续志·坛庙》卷之二,道光二十一年刻本,贵州省图书馆据四川省图书馆藏刻本复制油印,1966年,第66-67页。

城隍保境安民。城隍庙在府城南,“嘉庆中,总督勒保至郡平苗,撰庙联云:‘里号安仁,爱出天心绥四境;城褒兴义,威宣神力震三苗。’”④ (清)张瑛纂修,贵州省安龙县史志办公室校注:《兴义府志·祠祀志·坛庙》(上册)卷31,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97页。 吴纪《重建毕节县城隍庙碑记》(附记董邑侯生祠):国家设守土之官,即设守土之神,幽明虽殊,而皆足以为民救灾捍患,彰善瘅恶。是以闾阎之事神,与事长上并谨。……予思毕节自奢香献道以还,始置为驿,继改为卫,后建为县。地当滇蜀黔三省要冲,不知几许寇盗来侵,几辈苗蛮肆横。烽烟危急,干戈扰攘,兼之天灾流行,饥馑洊至,曾无二三十年安息之时。……向无神明默佑于兵燹之余,将流亡殆尽,靡有孑遗,安能绵延一线,沐圣朝德化于无疆!则可知城隍之神之有功毕邑甚伟。① (清)董朱英修,路元升纂:《毕节县志·艺文·记》卷8,贵州省图书馆据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乾隆二十三年刻本复制油印,1965年,第296-297页。

刘樵《重修城隍庙碑记》:古建国止立社稷,自大《易》有“城复于隍”之文,后世郡邑各设城隍庙,亦社稷遗意也。清平之有城隍庙久矣,雍正十三年夏,苗变城被残毁,独城隍庙如鲁灵光,岿然独存,盖神实式凭之。……余承乏斯邑,于今五年,奉宣德意,民从荡析离居中,稍有起色,念此庙实一邑之正祀,不急维持,且坏,爰有重修之役。……一四年夏,本城及大风洞不戒于火。时新造之家毗连茆屋,风燥火猛,势未能扑灭。余跪泥涂叩神,风返火熄。一三四年秋,虎多为患,余叩神选将射之,立杀二虎,虎患遂止,似皆神之灵呼吸立应者。虽然,此古人所谓偶然事耳。若夫今岁,时和年丰,遗秉滞穗,室盈妇宁,民歌大有,而城隍庙之修适成,迨有合于成民而后致力于神之意与。(愿兹邑之父老子弟永志不忘云尔)② (清)《清平县志·艺文志》卷6,第六册,光绪辛巳年据清道光十八年刻本重刊。

佑助军事征伐。(贵阳府城隍庙)周凤《重修城隍庙记略》:“贵州东南苗酋曰‘乜富架’者,据险阻,潜伪号,众至数万,谋不轨。都匀军民,骚动无宁岁。疏奉皇命,巴陵邓公廷瓒以右副都御史提督军务兼巡视,帅师往征之。弘治壬子,公次贵之会城,首谒城隍祠而誓之曰:‘予奉天子明命,来征偕乱,冀神翊佑。’……越明年,甲寅春暮,全师振振而还。晋公右都御史,留巡抚贵州。公以神有默相我师之功,因往谢之。……予知公之事神不谄,以徼一己之福;神之佑公不私,以惠一方之民。是皆宜以传信于不朽者也。”③ 刘显世、谷正伦修,任可澄、杨恩元纂,贵州省文史研究馆点校:《贵州通志·秩祀志三·群祀一·城隍》,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50-351页。

(二)城隍的神鉴裁判功能

老K长得挺帅,像个中俄的混血儿(或者他真的就是个混血儿也未可知),细高的个子,有一点水蛇腰,喜欢穿一条极肥的裤子。老K在学校里学园艺专业。他常常为自己选学的这门手艺疯笑个不已。他选择学园艺专业完全是出于恶作剧。

仁怀二合树城隍庙本土地祠,相传明时有知县以其疑案难明,因就祠默祷城隍之神,遂得理,即捐建祀焉。《重修城隍庙碑记》:“古之论治者,曰事神治民而神之,最亲者惟城隍。《易》曰:‘城复于隍,保障斯民也。’凡有郡邑莫不从祀而畏敬之。诚以民有不畏刑法断,未有不畏鬼神圣人。以神道教人,即因其畏敬者而儆剔之。其感人为最神也。仁邑城隍庙创于前尹蒙公,公关中人也,初历此,见民多玩法而笃信神教,原建是庙,旁列十司,明誓阴法以彰炯戒。落成而民风为之一变,其潜移默化之功,非谓之灵爽隐微可乎哉!……但愿邑民相观而善化其悍俗,以沃于醇风。俾无负蒙公创建之苦心而鑿其事于石庶,治民之遗意,少有得其端倪云尔。知县事西蜀吴光銮记。”① 周恭寿修,赵恺、杨恩元纂:《续遵义府志·坛庙寺观附》卷4,民国二十五年刻本,第96-97页。

天柱县《重建城隍庙碑记》:“人藏其心,不可测也。测之者惟神,顾神非测也,目不烦睹,视于无形,耳不烦听,听于无声。喜怒不呈于色,赏罚不出于口,而善则锡之百祥,不善则锡之百殃,讵测而布之。嗟嗟!神鉴自朗耳。城隍之神,凡寓中为都会都邑者,靡不庙祀。春秋匪懈。乃神司之柄,杳杳冥冥,混混沌沌,土木肖像,衣冠伟然。而爽爽峻峻,鉴在有赫。间有恶夫,逞无不至,官刑敲扑犹然,饬貌深情,诡词诳说,内欺于心,其色愈厉。及质之鬼神,即暗室屋漏,形迹未彰。鬼神瞷之,寂寂无所用讯,乃夫色变气阻,毛骨悚然。自伏其辜。至若大有冤抑痛苦,鼓颊腾声,类曰:天地城隍,恒人之情,大都然也。天柱既建县治,庚子元旦,邑侯朱公礼谒诸庙,突然有豕随兴,如怨如怒,如泣如诉。公怪而矢之曰:“若豕有冤欲鸣,则宜质之城隍。”已而,豕果先趋伏神之阶下,如质成状。公往,益怪之。越明日,密扑豢豕之家,一讯得冤状。盖在二十余年之前,人所弗知者,公一旦发其隐,非神之默启而相之者耶。于是公之政称异,神之灵益彰。……且神之灵既赫,人心凛凛肃肃,兢兢不怒而威于铁钺。……即过之者,悉敛容而趋,矧入而瞻拜者,钦仰而思敬,何如也。”② (清)王复宗:《天柱县志·艺文》下卷,转引自天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天柱县旧志汇编》,1988年印刷,第78页。

(三)城隍庙会与社会经济

因城隍信仰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城隍会,早已在黔中大地成为年度性民间胜会,“(五月)二十七日,厅属以是日为城隍诞日,香火最盛。男女入庙祈祷者,往来如织,神像出游,箫鼓喧闻,观者如堵。”③ (清)崇俊修,王椿纂,王培森校补:《增修仁怀厅志·风俗》卷6,光绪二十八年刻本,第238页。 “五月二十八日,士民迎城隍神游街,……备极热闹。……旧州尤盛、观者常达万人。”④ 黄元操、任可澄等纂辑:《续修安顺府志·礼俗志》第16 卷,安顺市志编纂委员会据民国三十年未刊稿本整理排印,1983年,第511页。

官方倡议,向士绅募捐,乃城隍祭祀田业购置的最主要途径。安龙县城隍庙之庙田设置问题,明代普安州官生卢英所撰《城隍庙碑》中即已明确提出其重要性:“粤稽古之建邦立社,为神人之凭依者。坛壝立而守祀有职,庶几神灵之无亵渎也。城隍之神近于社,洵一域之人民所观瞻也。安隆城之有城隍,盖有年矣,城之寺观择胜而建立者,亦非一矣。今寺观皆有田,而城隍之神乃一域之主,庙独无田,安保其栋宇之无圮,香火之常继乎。于是,众善士有忧焉,协力捐金,购田奉祀,以启崇奉之端。后有博施利济,巍峨其庙貌,峥嵘其殿宇,将见诚无不应,不亦一域之冥镇也哉。……”② (清)张锳修,邹汉勋、朱逢甲纂:《兴义府志·祠祀志·坛庙》卷31,贵阳文通书局据咸丰四年刻本铅印,第322页。 在地方官员与士绅看来,为城隍庙购置庙田,既可保证祭祀神灵仪式的稳定有序开展,亦是对城隍信仰之虔诚宗教情感的自然流露,而于地方社会,则是确保城隍神灵护佑生灵之必然途径。

三、城隍庙祭祀仪式

(一)地方主官上任宣誓

在神权盛行的明清时期,地方官员上任礼仪中的一重要仪节,就是莅任官员必须觐见治所城市之城隍庙。“宣德八年定制:新官到任,以羊、豕各一,祀于城隍庙。”① (清)黄乐芝、平翰等修,郑珍撰:《遵义府志·坛庙寺观附》卷8,成文出版社据道光二十年刊本影印,1968年,第175页。 “旧档册载,新官初入城,首领官率各房吏典并合属官人等,引新官先诣城隍庙,陈牲醴致告,行一跪三叩礼,献爵,读祝。其有词者读,毕,仍行礼如初。……世俗遇事亦往往赴城隍庙宣誓。先焚香帛,跪叩,叩时,口中述辞。”② 汪钟岷修,陈廷棻、陈楷纂:《平坝县志·祀祷志·行香及祈祷》第四册,贵阳:贵文通书局,1932年铅印本,第30页。 “上任礼,州官上任,先拜东门城门,继祭城隍庙,到州署拜仪门,遂至大堂行望阕礼拜印。”③ 解幼莹等修,钟景贤等纂:《开阳县志稿·典礼》,成文出版社,民国二十九年石印本影印,1970年,第256-257页。

城隍庙神灵奉祀情形大同小异,但亦不乏个性化设置。旧州城隍庙,位于旧州东街大屯狮子山南麓。此城隍庙正殿前高悬一木质大算盘,算盘中档上写有“不由人算”四个大字。两边殿柱挂有楹联:“神道本无私,天之堂,地之狱,切莫糊糊涂涂误了自己;阴律原不爽,善降祥,恶降殃,到底明明白白错过谁人。”殿内高悬“威灵丕显”横匾,神台正中端坐城隍神,左右站立侍童,台下两旁站满判官。钩魂使者、鸡脚神、日游神、夜游神等泥塑神像,肃穆威严,阴森恐怖,让人生畏,东西配殿(即偏殿)两排各十二间,分别写上阎罗王殿、楚江王殿、转轮王殿等二十四殿殿名。全庙有大小泥塑神像上百尊,唯独城隍神与两个侍童为木雕,城隍四肢是活动的,便于穿龙袍。整个庙宇的建筑、布局、泥塑、木雕等,都是按照因果报应与生死轮回的宿命论观点来设计、安排的。城隍庙除前后大殿外还建有另一后殿三间,供僧人弟子居住。⑤ 熊杰:《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志》,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337-338页。 平坝县城隍庙“在东门内,明天启元年建,……光绪四年逐渐修复正殿五间,左右厢房共五间,两庑头门、戏楼等,民国纪元修复后殿及地藏祠正殿,两庑塑像为城隍系统,后殿塑像为佛之系统。⑥ 汪钟岷修,陈廷棻、陈楷纂:《平坝县志·祀祷志·各庙所在》第四册,贵阳:文通书局,1932年铅印本,第51页。 福泉城隍庙建于大西门,上殿供城隍菩萨,两厢塑有十殿阎罗、无常二爷、鸡脚神、庄周试妻、五子告母等泥像。对厅下面建有戏台,设数十级石阶供人看戏。”⑦ 福泉市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福泉市志》,北京:方志出版社,2014年,第915页。

民国时期,贵州地方军政人物周西城用人之初,亦喜欢让拟任官员于城隍庙赌咒。周西成曾经在遵义拟在士绅中找出四个年轻有能力的人委任县长,为他效力。座谈满意后,正式通知四人某夜齐集遵义城隍庙宣誓委任。即当着城隍菩萨的偶像赌个血淋淋的咒,他才放心委用,以避免掌权后贪污受贿,坑害百姓。血誓要点是到任后如有劣迹,给予重惩,死而无怨。其赌咒多选择在深夜里,在城隍庙正殿中点上多炷香烛,轻敲钟,击闷鼓,香烟缭绕,令人感到心惊肉跳,气氛恐怖。在他的亲自监视下,三跪九叩首后发出咒词,如“永绝书箱”“将来不得好死”“以后无子孙上坟”和“如我有贪污、受贿坑害老百姓的行为,愿受马刀砍死,九子枪打死,尸骨回不了家乡”等,赌咒后周才授予委任令。④ 冯克金:《埋藏在我记忆中的周西城琐事》,收录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遵义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遵义文史资料》第28辑,1996年,第94-95页。 周西城寄希望于城隍庙跪拜宣誓,无疑会给拟任职人员以强大的精神压力,并希望以次约束其行为。

(二)官方祭城隍仪式

明清时代,按照国家祀典规定,各地方官员必须认真主持岁时祭祀中的祭祀城隍仪式。“城隍庙,……旧无专祀,春秋仲月上戊日附祭于神祇坛,三元令节则合祭于厉坛。”⑤ (清)余渭修,陈瑜纂:《黎平府志·地理志·坛庙》卷2,光绪十八年黎平府志局刻本,第125页。 “城隍庙在西门城内前街,计三进,深十五丈,宽八丈。按,前清《典礼》:每月朔望日,以及清明节、中元节、十月朔日,地方官率士民诣庙行香。”⑥ 毛肇显:《余庆县志·秩祀(上祀中祀下祀附寺观)》卷4,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据民国二十五年石印本影印,1974年,第99页。 “城隍庙……庙有堂庑、正殿、左右廊;廊列各属城隍,本庙土地。门甬壮丽。遵依洪武二十六年著令合祭。神号曰“府城隍之神”。岁以春、秋二仲,附祭于山川坛。风云雷雨山川居左,城隍居右,每厉祭则主之。宣德八年定制:新官到任,以羊、豕各一,祀于城隍庙。又凡旱潦祈报,必虔告之。”⑦ (清)黄乐芝、平翰等修,郑珍撰:《遵义府志·坛庙寺观附》卷8,成文出版社据道光二十年刊本影印,1968年,第175页。

官方祭祀城隍的具体仪节要求,在国家祀典中亦有明确的规定。“城隍庙……明洪武二十六年,令每岁春秋二仲附祭于山川坛。风云雷雨山川居左,城隍居右.每历祭则主之。宣德八年,定例新官到任,以羊时各一,祀于城隍庙;凡旱潦祈报,必虔告之。祝文:惟神德懋聪明,功隆捍御.壮金汤于千载,崇墉表畿甸之规;节风雨于四时,和会佐岁功之叙。祸淫福善,显呈有赫之灵威;草物康民,默相无私之化育.神庥庇荫,祀典宜昭。敬拣日时,肃陈牲币。馨香惟德,鉴格在兹。尚飨。”⑧ (清)余上华著,中共贵州省铜仁地委档案室、贵州省铜仁地区政治志编辑室点校:《铜仁府志·营建·庆(坛)庙寺观附》卷3,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2年,第41页。

(三)城隍会

民间祭祀城隍的盛大状况,主要体现在城隍庙会之中。“惟五月廿六七八三日为城隍寿辰,装斻鼓乐,舁神出游,士者、观望者填塞街衢。自清嘉庆十四年起至今犹未停止,诚余邑之胜会也。”① 毛肇显:《余庆县志·秩祀(上祀中祀下祀附寺观)》卷四,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据民国二十五年石印本影印,1974年,第99页。 周景益《城隍庙记》:“古者,为民立社而已。后世郡县天下,筑城浚隍,保卫居民,设神以尸之而建之庙,载在祀典,春秋匪懈。所以调燮阴阳,捍御灾害,而佐长吏之不逮也。江湖之间,士女殷盈,习尚华绮,往往极土木之巧,侈金碧之现。或营一台、构一阁,破产而不悔。故事,清明、中元及十月朔,舁神北坛以主厉祭。则美冠袍,盛仪卫,前导后拥,自圜阓达郊圻,箫鼓闾衢,旗帜连陌。其豪家巨贵竞以缯䌽珠贝相夸耀;又或为机械傀儡,百戏具张。此若狂之俗,未足为训,固非聪明正直之所默许也。”② (清)黄宅中修,邹汉勋纂,贵州省毕节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点校:《大定府志·治地志一·宫室簿第二上·坛庙》卷19,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412页。 (五月)二十八日为“城隍会”,士民焚香庆贺。前二日,乡城居民敬献千张者,岁数百人。③ (清)黄培杰:《永宁州志·风土志·民风》卷10,道光十六年梓行,光绪二十年沈毓兰重刻本。

在多少个寒冷的、屋顶漏水的晚上,易非彻夜不眠,她睁着眼睛盯着屋顶,脑海里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这句话:我是爸爸的亲女儿呢,能不像爸爸吗?易非觉得爸爸一直在黑暗中陪着她,甚至不时用他那有着淡淡烟草味道的双手抚摸着她的头。只有爸爸仍然把她当一个孩子来看待。

举办城隍庙会之信仰诉求,各地方志亦多有记载。福泉城隍会,清代民国初,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八日迎城隍游治所,沿途设路祭,祈风调雨顺。④ 福泉市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福泉市志》,方志出版社,2014年,第915页。 龙里县城隍会。凡有城隍庙的地区,在农历五月二十八日抬城隍菩萨游城,祈人畜平安,风调雨顺。并在庙内戏楼上演戏。⑤ 贵州省龙里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龙里县志》,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41页。 “(五月)二十八日为城隍会,民间多醵金备猪羊祭献,又有于庙中诵经礼忏,颇为恭谨。”⑥ 陈绍令等修,李承栋纂:《黄平县志·风俗》卷3,贵州省图书馆据民国十年未刊稿本复制油印,1965年,第121页。 “(五月)二十八日为城隍会。士民焚香庆贺,备旗伞恭奉城隍神像出府游四门,以除恶疠。”⑦ (清)苏忠廷修,李肇同、董成烈纂:《荔波县志·风土志·土俗》卷9,贵州省图书馆据光绪元年未刊稿本之钞本复印,1965年,第414页。 “(五月)二十八日,具找迎城隍神,锣鼓旗帜,周行街巷。居民焚香烛,鸣炮仗,以多且疾相夸诩,取吉利也。四乡男妇结队往观,田功最忙时,借此休假一日,亦‘百日之蜡’之意欤。(此日,城乡有种老妇躬诣城隍庙、焚化香帛,而帛最多,谓之‘烧千张’,书寄冥中库内,死后得用。)⑧ 汪钟岷修,陈廷棻、陈楷纂:《平坝县志·民生志·岁时伏腊》第二册,贵阳:文通书局,1932年铅印本,第144页。 可见,在城隍会期,沿途设祭,祈求人畜平安、风调雨顺,以及于庙中诵经礼忏,烧钱张于寄库为死后冥间生活预设,均是民间百姓的信仰诉求。

城隍会仪式概貌。“五月二十八日,士民迎城隍神游街,神座出时,以金瓜钺斧、全副执事前导,后以笙箫鼓乐伴随,备极热闹。官吏士绅商贾执香以从,各户则于门前焚香燃烛敬祝。”⑨ 黄元操、任可澄等纂辑:《续修安顺府志·礼俗志》第十六卷,安顺市志编纂委员会据民国三十年未刊稿本整理排印,1983年,第511页。 城隍会巡游仪式及装春细节。贞丰城隍会,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六日至二十八日举行。会前二日,由一人身着古代袍服,头顶朝帽,手执扫帚,骑马遍游街道,表示为城隍出游扫清道路,俗称“土地老爷打扫街道”,是为城隍会序幕。从这天起,庙中大做法事,进香信众熙来攘往,络绎不绝。二十六日至二十八日三天迎神,每日午饭后,以头锣执事开道,缙绅富户子弟,盛装华服,骑马继之,名曰“骑摆马‘,。后面彩棚跟随,川、京锣鼓,吹吹打打,乐声喧闻。随后是彩龙和“春台”。所谓“春台”,是雇贫家男童和富户使女,乔装打扮,用布帛绑扎于铁柱之上,装出折子戏中的姿态,如“霸王别姬”“五台会兄”等,用8—16人肩抬,让人观赏,谓之“装春”。依次为纸扎的青狮,白象和“还愿”队伍。或扮成乞丐,或扮成“鸡脚神”、“无常”等形象,高帽长衫,木拷铁链,状貌狰狞可怕。最后是城隆神像,坐于八抬大轿之中,跟随其后,缓缓而行。家家户户在门前摆好“香案”,跪拜迎接。迎会之期,四乡百姓,携儿带女,云集县城。巨商、小贩,争售衣物,用具、食品,万人空巷,热闹非凡。① 贞丰县史志征集编纂委员会:《贞丰县志》,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857页。

旧州城隍会。每年农历五月廿八日,是城隍爷的生日,在这一天,举行极为隆重的庆祝活动。四方善男信女纷纷云集,进香祈福,同时抬着城隍神游街,伴之以各种民俗娱乐活动,时至正午,祭祀完毕,庙前铁炮三响,开始游行,“黑白无常”(又名喜神,纸扎巨人,高丈余,戴冲天冠,由壮汉在“腹内”肩着行走)大摇大摆,两边开道,又有两人各挑一面二尺直径的大铜锣,边走边打边喊,街上行人靠边,谓之“净街”。接着是仪仗队(即半副銮驾)由数十人分别举着,“肃静”、“迥避”、虎头牌、金瓜、钺斧、大刀、长矛、月牙铲、翻天印等兵器及各色狗牙旗、龙凤旗,随着四五架“春亭”(每架八人抬,木架上是一出群众喜闻乐见的“芦花荡”戏,由数名男青年装扮,多为“水漫金山”“天女散花”“穆桂英挂帅”“唐僧取经”等戏目)、三架“香亭”,抬着鼓、锣、钹等吹打乐器,乐师十数人,边走边奏,再是马队(俗称“骑摆马”,多为士绅及富户的青少年)两乘敞桥,抬着城隍神的侍童,成十上百穿得花花绿绿、腰挂饰物的拉牵儿童(多为平民子弟)二路纵队,人人拉着数十丈的白布,白布一头系在龙轿上,龙轿16人抬着,上设龙座,端坐着身着大红龙袍、头戴文冠、脚踏金师,头顶“万民伞”,慈眉善目的城隍神。最后是地方绅耆和社会人士随行。铁炮,盒子炮此起彼落,震撼古城,锣鼓喧天,彩旗招展,人山人海,成群结队,填街塞巷。游行队伍长约里许,所到之处家家门前设香案、祭品,鸣放鞭炮,烧香叩头,以示迎神。游行路线或由东街转北街,出城进西街,转南街出城一里多,到达场坝“赈济台”,扶城隍上座,举行“赈孤”仪式,在四周施撒稀粥,以示赈济“孤魂野鬼”,祈保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后,城隍抬回庙内,盛会结束。② 周世杰:《旧州城隍庙会史话》,收录于熊杰主编《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志》,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360-361页。

一处狭窄的巷子入口,巷子里面黑黢黢的,黑的像是要把我吞没。入口处一盏昏暗的路灯,仿佛随时要被夜风吹灭。踩踏板的脚顿了一下。但我终究还是向这吃人般的黑暗骑去。

中图分类号 :K89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 - 434X (2019) 02 - 0090 - 11

作者简介 :周永健,贵州民族大学西南傩文化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少数民族宗教学、民间信仰研究;贵州,贵阳,550025。

基金项目 :贵州省2015年度社科规划课题(15GZYB67)。

责任编辑: 明 阳

标签:;  ;  ;  ;  ;  

贵州的城隍信仰与民俗活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