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平疗法对偏瘫后遗症期功能改善的临床观察论文_陈宏,王新通讯作者

陈 宏 王 新通讯作者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康复二科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8

【摘 要】目的:初步观察川平疗法对偏瘫患者后遗症期功能障碍改善的临床观察。方法:30例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中、重度)的患者且病程为6个月以上,随机分为治疗组(n=15)及对照组(n=15),前者接受川平疗法对偏瘫患者患侧肢体牵张反射、姿势反射,促进或抑制反复促通运动的重复性练习,配合振动刺激重复低频经颅等设备,从而改善后遗症期患者的功能障碍,后者接受常规训练方案主要利用Bobath疗法,,两组患者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FMA),改良Barther指数,采用Holden功能步行分级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改良Barther指数评定ADL、采用Holden功能步行评定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FMA、MBI、FA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并且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发现两组患者肢体FMA、MBI、FAL评分均较治疗前进一步改善,此时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FMA(P<0.01)、FAL(P<0.01)、MBI(P<0.01)差异有明显意义。结论:系统性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后遗症期进行川平疗法,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关键词】川平疗法;脑卒中后遗症期;步行障碍和ADL障碍

川平疗法:反复促通法是日本鹿儿岛大学教授川平和美经过几十年的临床经验基础上,总结了数万例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经验,提出的新型的偏瘫后遗症期运动功能恢复理念,是目前为止脑卒中6个月最佳的全新康复技术,脑卒中后出现麻痹症状的原因,在于大脑指令的神经渠道受到损害,而经过6个月的治疗仍有许多患者肢体功能存在中、重度的功能障碍,ADL部分依赖、步行能力丧失或下降,然而川平等专家发现具有强大可塑性的大脑在受损6个月后仍会积极寻找其他神经促通渠道,由康复师帮助患者一起进行牵张反射等一系列动作,由此提高受损部位周边的神经兴奋水平,同时使患者轻松地掌握规定动作,帮助患者逐渐恢复日常行走和日常生活能力。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康复二科住院治疗患者且符合病程为6个月或6个月以上脑卒中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治疗组15例、对照组15例,入选标准1)诊断1995年全国第四期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经脑CT或MRI证实初次发病,3)年龄35-70岁之间,4)病程为6个月或以上.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灶性质、病程康复介入时间、Brunnstrom分期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干预,重点训练Bobath 训练,翻身转移,坐位平衡练习,站立平衡,步行训练,每天2次,每次30分钟,每周6天,总疗程8周。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川平疗法,川平疗法上肢训练方法包括肩胛骨内收、外展模式,肩关节屈曲模式、屈曲-内收模式、屈曲-外展模式、屈曲内收外旋模式、伸展外展内旋模式等针对性训练。患者需在仰卧位、侧卧位下完成用时每次每个动作为2-3分钟,下肢训练方法包括下肢伸肌痉挛抑制-纠正足内翻模式,患者需仰卧位,双下肢伸展,治疗师一手握于患侧腘窝一手置于足外侧,治疗师上方手刺激患侧屈膝肌群,下方手快速刺激前脚掌做屈髋屈膝踝背屈动作,用时每个动作5分钟,每个动作反复促通两次以上,重视利用未受损侧步行训练,电刺激下进行健患侧交替负重步行练习,帮助患者实现正常步行动作,躯干的侧屈、回旋、屈曲与翻身、坐位、左右侧屈及起床训练,帮助患者提升躯干控制及ADL的生活自理能力。

1.3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和ADL治疗前,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和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明显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平衡功能及MBI比较

注:治疗后4周与治疗前比较、治疗8周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8周与治疗后4周比较。

讨论:川平疗法是通过研究明确了脑功能促通和重建机制,并在多年的临床实践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深刻认识到神经传导通路的再建和强化是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关键所在,而重复大量的肢体功能促通训练是偏瘫后运动功能恢复的根本保证。川平教授等专家通过提高受损部位边缘神经兴奋性,强化训练确保新的神经渠道重建并得以提高。

综上所述:在常规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基础上辅以川平疗法进行有针对性治疗,通过川平疗法牵张反射、姿势反射、促进抑制反复促通手法,促进偏瘫患者肢体更有效的康复较之被动运动肢体更能符合正常脑到肢体的兴奋性传导模式,从而更能有效地促进运动反射弧的形成。川平疗法能充分调动患者治疗积极性,促使肢体功能障碍的恢复,并且操作简单易学易行,更容易在临床治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川平和美 日本卒中治疗指南 2015年

[2]燕铁斌 踝背伸和跖屈肌群的最大等长收缩 2003,25(4),212,215.

[3]陈少贞、张保锋等脑卒中患者平衡调节过程中的脑功能分析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0,(2):139-144.

[4]谢财忠 刘新峰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与自理能力的相关性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0,(2):149-151.

论文作者:陈宏,王新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0

标签:;  ;  ;  ;  ;  ;  ;  ;  

川平疗法对偏瘫后遗症期功能改善的临床观察论文_陈宏,王新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