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具有十分明显的复杂性,脚手架在工程施工中得以广泛应用,其打破了时间和场地的限制,利用率较高。但是在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设置外脚手架时并未关注安全问题,因此为了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推动工程顺利进行,必须做好其安全管理工作。
关键词:高层建筑;外脚手架;安全管理
从某种角度上来看,安全文明施工展现了高层建筑项目的整体水平,为此,就应加大管理力度,特别要关注工程的安全管理,高度重视高层建筑外脚手架的安全管理,进而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维护工程的安全施工。
1高层建筑外脚手架的施工要点
1.1工程概况
某高层建筑总建筑面积为15842.5m2,建筑高度为31.24m,地上8层,标准层高为4.1m,工程外墙采用米黄色防水涂料,屋面为二级防水,同时采用自粘防水卷材。采用框架结构形式,设置独立基础。结构建设中主要使用混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板、梁和柱等。
1.2脚手架方案选择
在工程施工中,需充分结合现场的场地和施工工期,选择施工方案,且在该过程中,还需参照脚手架设计的基本原则。实际施工中,依据该工程建设中的具体情况考虑采用双排落地钢管脚手架。
1.3脚手架搭设流程及要求
在落地脚手架搭设工艺中,先要平整及夯实场地,之后开展基础承载力实验,结合工程实际配备材料,然后定位设置通长脚手板和底座,完成纵向扫地杆、立杆、横向扫地杆、小横杆和大横杆的施工,随后按照工程建设和施工的要求设置剪刀撑、连续件、铺脚手板,设置防护栏,最终搭设安全网。
在定距和定位的过程中,需根据构造的基本要求在建筑物四角测量外立杆与墙的距离,并且做好标记,采用钢卷尺将其拉直,设置立杆的位置,同时做出立杆的标记。垫板和底座应设置在定位线上,铺设垫板时注意保证其平整性,不可出现悬空的问题。
搭设首层脚手架时,要沿着四周在每个框架内部设置一道斜支撑,拐角除双向增设,还应保证该位置的脚手架和主体结构的连接件能够有效拉接后方,且可顺利拆除,其他的构造也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设置。
1.4主杆基础
该工程的脚手架在基础部位回填土后进行夯实处理,主杆垫板的长度应在两跨以上,规定其厚度在50mm以上,且采用木垫板。另外,施工中要确保地基的承载力可满足外脚手架搭设的基本要求。
1.5 立杆间距
脚手架立杆的纵距和步距应控制在1.5米左右,横距控制在1.05米左右;与墙连接位置的立杆间距竖向要保持3,横向要保持1.5米。脚手架底部的立杆在设置过程中需要采用不同长度的钢管错开分布的方式进行设置,钢管立杆对接接头位置上错开的距离要在500毫米以上,且错开的对接接头不可在同一跨步范围内,保证脚手架的整体性。在立杆的纵横位置上,应设置相应的扫地杆,并与立脚点杆予以连接,其中扫地杆要与底座之间保持200毫米左右的距离。立杆设置中的垂直偏差距离不得超过脚手架高度的1/400。
1.6 大小横杆的设置
大横杆一般设置在立杆立面,外侧延伸出将近150毫米左右的距离,同时大横杆与脚手架之间的距离要控制在1.5米以内,保证力网挂设的合理性。横杆的设置要控制在大横杆和立杆交点的位置上,以起到固定的作用。同时小横杆的另一端应该与墙体进行拉结,以此来提升整个空间结构的受力效果,保证脚手架的稳固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7 剪力撑
对于脚手架来说,其外侧立面两端位置上必须设置剪力撑,以强化底部与顶端之间的连接效果。剪力撑之间的距离要控制在15米以内。
1.8 脚手板的铺设
脚手板一般是在距离墙面120毫米左右的位置上完成搭接铺设的,且接头位置应设置在横向水平杆上,搭接的长度以及横向水平杆的长度分别控制在200毫米和100毫米左右。
1.9 防护栏杆
1)脚手架外侧会采用绿色密目式安全网实施封闭处理,并将安全网与脚手架外立杆里侧予以连接,保证脚手架使用时的安全性。
2)安全网在张拉时要对材料、平整度以及严密性进行合理把控。
3)防护护栏和高踢脚杆要设置在脚手架外部区域内,其高度分别控制在1.2米和18cm左右。
4)在脚手架施工中,如存在大开间门窗洞等情况,在其内侧位置上也可设置防护栏和高踢脚杆装置,且高度同外侧相同。
1.10 连墙件
1)连墙件的设置遵循两部三跨的基本原则,并采用菱形布置方式,实现连墙件与建筑用钢管进行有效连接。
2)对于转角和顶部位置上的拉结点要进行加密处理,其中转角位置的拉结点可在1米范围内,按垂直方向每3米左右设置一个拉结点。
3)保证拉结点的牢固性和抗变形能力。且接点位置尽可能设置在大小横杆上。
4)对于外墙装饰上的拉结点,需按照相同方式完成设定。如果施工中需要先剔除拉结点,则在施工完成后,应重新设置,以加强脚手架的安全性。
2高层建筑外脚手架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2.1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施工作业开展前,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现场实际情况予以勘察,找出可能应用脚手架施工的主要因素,完善施工图纸的设计内容。同时在图纸设计完成后,需交由上级领导部门进行审批,提出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施工图纸的准确性。然后结合施工图纸的内容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以保证脚手架施工的安全性、有序性,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只有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才能确保施工质量符合实际要求。
2.2加大岗前培训投入力度
首先,要加大对施工技术人员岗前培训力度,督促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交流,确保交底工作的时效性。其次,在施工过程中,要求施工技术人员做好完工任务的记录工作,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在施工作业前,按照标准要求佩戴安全防护措施,并反复检查安全措施的牢固性。在操作机械设备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标准规范,降低发生突发事故的概率,保证施工技术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最后,深入施工现场,全方位监督控制整个施工流程,约束并规范技术操作,促进工程建设的正常运转,从而在规定时间内交付竣工,保证建设质量符合现代化标准要求。
2.3积极落实外脚手架质量检测工作
施工材料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内容,其性能与质量直接决定了整个工程建设质量。为此,材料采购人员要严格检测外脚手架质量,遵照相关标准进行全面分析,确保材料质量满足施工需求。再者,积极落实外脚手架质量检测工作,避免劣质材料流入施工现场,最大限度的保证施工安全。针对质量不达标或质量标准不符合施工要求的外脚手架,需按照预先设定的方案集中处理,以防对后续施工造成不利影响。
2.4制定完善的安全应急处置方案
要促进外脚手架施工的正常运转,建筑企业就应预先设定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方案,同时构建完善的责任制度,并将责任制度落实到实际施工中。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方案,这可以为处理突发性安全事故提供必要的参考,以防事故处理的盲目性,最大限度的减小负面影响。在高层建筑施工中,施工企业需要综合分析工程项目的基本特征,结合以往积累的实践经验优化施工设计方案,且客观论证施工方案的可操作性,进而为施工建设的衔接与运转提供必要条件。
3.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获知,在开展高层建筑脚手架安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施工企业要结合施工标准要求,构建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优化安全管理措施,并加大技术培训与职业素质教育力度,进而在压缩施工成本的基础上,做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推动企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伟.爬升式脚手架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8(12)
[2]钱俊,王军.高层坡屋面旋转脚手架施工技术[J].建筑.2015(18)
论文作者:廖惟峰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9
标签:脚手架论文; 横杆论文; 位置论文; 立杆论文; 结点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工程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