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培养学生初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论文_姚恨水

谈培养学生初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论文_姚恨水

摘要: 时代的进步及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使得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多,为此许多教师开始将教育重点转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初中数学知识较为抽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造思维,因此本文对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培养展开研究,以此促进我国教育事业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生 创造性思维 培养

初中数学是一门较抽象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性思维,才能很好的掌握数学知识,当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时,能够更高效的发散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意识不断提升。

一、运用问题教学法

初中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应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此为教学目标。而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深入落实问题教学法,从而结合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引入悬念,给学生几分钟思考时间,之后引导学生抢答,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同时能够激发学生举手回答的热情,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抢答,教师按照先后顺序,分别引导学生表述。整个过程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灵活,势必会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表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课堂上教师应先传授知识点,之后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抢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主动举手表述答案,学生表述过程中认真梳理思路,用简练的语言说出答案,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并提高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布置不同的练习题

总是布置同一类数学题,学生容易厌烦做题,对做数学题不感兴趣,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并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在明确这一点后,教学中应先讲解数学知识,之后再布置基础性练习题、拔高习题、综合性习题、应用题、选择题,根据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类型的习题,充分考虑到难度较大的习题不可布置给学困生,应布置给成绩优异、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而对于学困生,教师应以基础性的练习题为主,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奠定数学基础,并成功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有效提高学生独立自主解决解题能力。此外,促进成绩优异的学生,使其了解诸多题型,做题时灵活运用不同的知识解题,对于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十分有利。例如: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结合不同学生各个方面存在的差异,布置不同的练习题,做到针对性地布置习题,对于优等生布置难度较大的方程式,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计算得数,而对于学困生布置的方程式比较简单,促使学生快速计算答案。由此可知,布置多样化的习题,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计算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运用游戏教学法

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教师将游戏化教学法引入教学中,开展游戏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转盘”游戏,每名学生按照座位顺序依次转动转盘,转盘指针转到做题,学生需计算数学题的答案,转动数学公式,需说出所学的公式。学生明确规则后,积极投入数学游戏中,转动转盘,按照指针所指的方向,读出要求,按照要求说出所学的数学定理和运用方法,比如调动学生积极说出勾股定理,并使学生表述解题过程中运用勾股定理,以及详细分析勾股定理的用法和含义,整个过程中学生认真思考、推理、回想、组织语言、梳理思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表述能力、推理能力。由此可知,游戏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对于培养全体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非常有利,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游戏环节,促进学生在游戏中自主推理、分析、思考,成功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深入理解知识点,学生在完全理解后,轻松掌握数学知识,进而构建高效课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讲解知识,学生没有机会自主学习,致使学生自学时间少,难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分析,不利于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促使教师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预留5~10分钟时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自学时可以相互讨论,同桌之间相互探讨,说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观点,彼此交流想法,使学生之间加强沟通,同时使学生在交流中不仅归纳知识,同时梳理思路,并从多个角度分析和思考知识点,促进学生勤于思考、认真分析,注意力更集中,更专注地学习、探索、讨论、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自主分析能力。由此可知,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能够创造性地学习知识,并且学生积极探究、主动表述思路,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从而使学生进入最佳的状态自主学习,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很容易提高,同时增强学生逻辑思维的严谨性和缜密性,思考知识更全面,分析知识更严谨、认真,既端正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数学中遇到的问题,其中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每个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法,还可以借鉴学习其他人的解题方法,共同讨论彼此方法的优缺点,从而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对于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有很大的帮助。例如:教师展示某个工作零件图形,该图形∠A为40°,∠B为10°∠C为90°,王师傅量的∠ABD=145°,判定该零件产品不合格,为什么?并说出理由。学生在解答该问题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进行相互交流学习,积极探讨解题思路,在展示学习交流效果时,学生竟然给出三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小组合作交流不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解题的正确性,还能从中学习到他人的解题思路,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并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思考有着深远的影响。

六、新旧知识迁移

在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消除学生形成的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勇于完善更改自己所熟悉解題思路,并对新问题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展开灵活大胆地联想、想象与猜测,该过程的思维灵活性实际上就是新旧知识的迁移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与技能,在大脑中通过重新整合,将曾经学到的旧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当中,并运用该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其中思维灵活性越大,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也就越强,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更强。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索与尝试,从而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拓展创新,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在数学解题时,探索习题中真正求知的问题关键,发现题目中隐藏的数学条件。打破常规思考模式,改变固有的解题思路,从而促使学生的思维灵活性能够有质的飞跃。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时,要注重预留时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应重视运用问题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布置应用题、基础性习题等诸多类型的数学题,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李珉 , 滕玉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

2.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张岩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19年

论文作者:姚恨水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  ;  ;  ;  ;  ;  ;  ;  

谈培养学生初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论文_姚恨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