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及血压控制效果分析论文_陈霄

(上海市普陀区桃浦镇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0331)

【摘要】目的:分析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及血压控制的效果。方法:我院选取150例高血压患者,研究分析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及血压控制效果。随机将300例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组150例患者,对比干预前后患者健康行为,血压及血压分布的变化。结果结论: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较传统的高血压三级管理在改善健康状况、降低血压、提高高血压控制率方面效果更好。

【关键词】高血压;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0-0260-02

高血压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和或舒张压增高。高血压是我国当前发病率最多的慢性病之一。主要靠医务人员执行的高血压三级管理虽然有效果,但是因为未能充分的利用资源,导致医务人员的工作量不断的增大,而效果也没有显著的提升,。病人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应该强调日常自我的管理,调动病人的潜能,才能将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取得进一步的控制,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选择300例高血压患者为分析对象。我院选取患者当中男性患者为154人,女性患者为146人,年龄32~80岁,中位年龄平均62.5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15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77例,女性患者,73人。干预组患者150例,其中男性患者77例,女性患者73人。

1.2 选取标准

1.2.1符合高血压评定标准。

1.2.2患者同时也可患有其他慢性疾病。

1.2.3必须居住于社区内。

1.2.4不存在精神上的疾病。

1.2.5能够出示相关医疗记录证实为非住院高血压患者。

1.3 排除标准

1.3.1患有肿瘤且半年内接受过化疗、放疗的患者。

1.3.2伴有严重躯体损害的患者。

1.3.3有不依从或可能失访的患者。

1.3.4有精神异常的病人

1.3.5正在参加或近30天内参加过其他项目的研究者。

1.4 方法

对照组150例患者照常自我管理控制血压。

1.4.1干预组采取社区医师指导 150例患者在小组长带领下参加与社区公开指导每两周进行1次。由社区医生负责讲述,课程包括,高血压防治知识,自我管理方式的优势,目标的设定及管理方式,药物的合理应用,饮食管理,体重的控制,运动计划的制定,疲劳的管理,人际关系处理,血压自我监测及与医生的配合等。6个月后随访,并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比较干预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

1.4.2发放社区自我管理手册 社区定期向患者宣传发放高血压相关自我管理手册,定期组织患者与医护人员沟通的座谈会,提高患者对于疾病防控的知晓度,自我管理手册将患者个人基本信息,每日目标行为标准设计成备忘录形式,在医师及小组长的指导下进行填写,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手册内容包括高血压基本控制知识、高血压急救方案、健康小常识。对患者进行高血压自我管理教育课程,通过对患者耐心细致的教育,使其达到对病情的充分认知,同时建立自我管理意识。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某软件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统计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高血压自我管理状况

高血压在我管理状况在6个月后,减少吸烟、饮酒的占有10%,戒烟、戒酒的占有21%,控制体重患者占有84.8%,增强体育锻炼者27.2%。

2.2 自我管理对照组对比干预组

自我健康管理干预前收缩压(l42.54±865m)mHg,舒张压(87.84±663m)mHg,6个月后随访收缩压降低至(l35.72±219)mmHg,舒张压降低至(84.06±741)mmHg。收缩压与舒张压较之前均有显著性降发症,占5.3%,均为脑血管疾病发作。

3.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的控制侧重于对重点人群进行药物或非药物。主要靠医务人员执行的社区高血压三级管理,因为高血压病人为数众多,专业人员相对不足,往往难以长期坚持及广泛覆盖。由于高血压病的管理,特别强调非药物措施行为生活方式的调整、血压的自我监测及坚持治疗只靠医生,没有病人及其家人的参与是不可能实现的。自我管理是指,在医务人员的协助下,病人承担一定的预防性或治疗性活动。这种疾病管理模式非常强调医-患双方的共同参与及病人对自身健康的责任及潜能,特别适合于高血压病这种需要终身管理、涉及生物、心理、社会多方面问题的疾病。

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中,病人自己管理所患高血压病的能力会因为6次课程的学习及定期的病友间相互交流、相互支持而显著提高,医患之间的关系因为交流技巧的提高、更多接触机会也会明显改善,从而增强专业人员对病人服务的效率。这将克服传统的高血压三级管理中仅包括专业人员保健服务的片面性及因服务对象众多而忽视非药物措施的局限性。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因为整合到社区行政部门的日常工作中,能充分利用社区的各种资源和工作网络。又因为所培训的授课组长也是社区的成员,因此该模式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最后,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提倡的是在医务人员的支持下,发挥社区志愿者对高血压管理的作用,不仅成本较低,而且克服了传统的高血压三级管理覆盖面不广的弊端。

如今,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血压管理能力,增加患者健康行为,有效控制、改善血压。自我管理模式的顺利进行,不但能够增加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同时可提高治疗效果,对高血压治疗工作有较好的适用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傅东波,杨柯君,王敬丽,孙玮,滕秀琴,丁永明,傅华. 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及血压控制效果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4,10:7-10.

[2]张丽丽.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效果评价研究[J].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

[3]刘宇婷.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研究[J].浙江大学,2011.

[4]周淑桂.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模式与常规管理模式对血压控制率的影响[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06:129-130.

[5]郭原草. 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及血压控制效果分析[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2:67-68.

[6]何瑞豪,樊启财,周海铃,马晶,康艳芳.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及血压控制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工程,2016,01:114-115.

论文作者:陈霄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3

标签:;  ;  ;  ;  ;  ;  ;  ;  

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及血压控制效果分析论文_陈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