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的思考论文_卢中原

对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的思考论文_卢中原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510010

摘要: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土地资源愈加紧缺,人类逐渐开始对城市展开立体开发。城市地铁往贯穿与整个城市中,对整个城市的长期规划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地铁车站建筑不仅仅占用地下空间资源,往往延伸至地面,并影响到周边地块儿的利用。因此,地铁车站建筑设计问题成为设计师应当考虑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地铁车站;建筑设计;设计要点

引言:地铁车站的建造投入的资金量很大,施工规模较广,并且对乘客的安全有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车站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除了要考虑安全可靠、功能合理、经济适用外,还应结合站位周边的环境,优化车站方案,减小出入口及风亭的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减小附属建筑与主体建筑围合区域的浪费,使得车站建筑对周边环境、周边地块等的影响尽量降低。

1、地铁车站建筑设计需要遵守的原则

1.1安全性原则

地铁车站往往处在广场附近以及城市道路地下,在对地铁车站进行建造的过程中,需要确保地面周围建造物的可靠性与安全性,避免出现危机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的现象发生。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尤其是对地铁车站建筑进行设计时,一定要确保人们的安全。例如,需要设置足够的照明设备来使人们的不安心理得到削弱;设置防灾设施以及指示标牌;设置足够宽度的疏散通道以及楼梯,以免出现紧急事件时能够安全的撤离等。

1.2舒适性原则

无论是车辆内部环境还是车站内部环境都必须体现以人为本这一设计原则。作为大量客流集散的车站,应尽量从以人为本的出发点来考虑设计标准。如自动扶梯数量的配置,空调的设置及车站内部各种服务设施的配置,如:自助售票、残疾人通道、商业空间以及车站内部设备检修和安装空间等,都应创造一个满足人的行为所需的场所,满足人在生理和心理上的舒适感。

1.3经济性

根据我国已建成的轨道交通设计,城市地铁的造价平均每公里约为6~7亿元人民币,其中车站土建工程造价约占总投资的13%,因此在车站建筑设计时,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应尽量压缩车站规模,减少车站埋深和降低车站层高,以降低造价、节约投资。

2、地铁车站建筑设计要点

2.1地铁车站建筑平面设计

对建筑设计来说,更重要的是在简单的形体内合理的安排设备管理用房及组织人流。设计者须充分了解地铁的运营管理模式,地铁内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站内客流的组织,各工种提出的设备、管理用房规模要求及设备、管道的流程要求,这样才能较好完成建筑设计。

2.1.1地铁行车线路对建筑边界的影响,应要了解渡线,折返线,缓和曲线及出入场线进站对车站限界的要求,确保地铁行车安全及限界对其他设备用房及设备造成的影响。

2.1.2车站建筑平面根据不同的车站型式、客流量、变电所组合、车站坡度方向、相邻区间工法、车站股道布置有无道岔等因素,采用不同的布置。如地下站终点车站,结合所处站位的城市规划等因素(是否考虑延伸,有无出入场线),有时做侧式站台,有时做岛式站台,有时做地下一层,有时做地下两层,需要结合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选择合理的车站形式。

2.1.3要重视地铁站内人流组织的问题,注重进出闸机,售票机等AFC 设备的布置方式,防止人流交叉。注重进出闸机与站内楼梯的位置关系,在满足工功能需求的同时,尽量压缩付费区的规模,减小车站的长度。

2.2结合人的心理感受设计车站的空间环境

人们对每个地铁站的印象也是至关重要的,地铁站的环境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人们的心理变化。这些外在的因素对于设计者在设计当中都应当考虑进去,无论是在闹市或相对僻静的地方,加进人文的因素,对地铁站的长期发展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地铁站不同于火车站,虽然在人流方面没那么多,但是相对其他交通环境来说也是不小的数字。所以在地铁站的内部设计上,设计师必须要选择一个相对较好的空间环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地铁车站防灾设计

防灾设计主要包括建筑防火、防洪、人防设计,建筑防火设计又包括紧急疏散、防火分区以及防烟分区。

2.3.1防火分区。地铁车站为地下两层站,地下一层为站厅,地下二层为站台层,站台层和站厅层乘客疏散公区为一个防火分区;一般站厅一端的设备用房有区为一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小于1500m2,设置部安全疏散楼梯直接出地面。站台层各设备用房用防火墙分隔成多个不大于200㎡,且常停留人数少于3人的防火分区,各分区通向站台的门采用甲级防火门。

2.3.2防烟分区。地铁车站的每个防烟分区,面积不宜超过750m2,车站公共区内一般设两个防烟分区,面积均不超过750m2,且防烟分区不得跨越防火分区,一般为防火分区的一半。站台层公共区与出入口通道之间、站台层公共区的楼、扶梯口周围亦应设挡烟垂帘。

2.3.3安全疏散设计。为确保发生灾害或出现故障时能顺利的疏散旅客,在站厅、站台、出入通道、楼梯、重要值班室及重要设备机房区间隧道等均设置应急照明。地铁出入通道长度不宜超过100m,如超过时应采取措施满足人员疏散的消防要求。

2.4地铁车站出入口、通道、天桥设计

2.4.1出入口通道设于站厅层,其位置应避免进出站旅客行走路线发生交叉。设于地面上的出入口应方便乘客进出站。如有可能,出入口通道应与建筑物地下室、过街人行地道、地下商场等连通,但仍需满足地铁运营及消防疏散的有关要求。

2.4.2车站出入口位置应以能最大量吸引客流为前提,方便进出车站,同时要方便与地面公交客流进行换乘,并应满足规划要求。

2.4.3车站出入口的数量,应根据吸引与疏散客流的要求设置。一般情况下每座车站不宜少于四个,当车站客流较小时,可酌情减少,但不能少于两个,同时考虑无障碍设计,合理设置无障碍电梯,以及相关无障碍设施,体现人文关怀。

2.4.4车站出入口通道(天桥)总宽应以车站远期设计进、出站客流量进行计算确定。每个出入口通道(天桥)的宽度应根据分向设计客流量确定,并根据出入口的位置以及可能产生的突发性客流等因素,而取 1.1 ~1.35 的不均匀系数。兼作城市过街道的出入口通道或过街天桥,其宽度应根据过街客流量适当加宽。

2.5地铁车站建筑设计应突出地域文化

个性化的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既能将自身的地域文化特色充分的发挥出来,还能成为城市中一个旅游景点,为城市的发展带来经济效益.地铁作为一个展现地域文化的窗口,通过色彩、材质、造型的选取和设置,来凸显当地文化特色。比如广州七号线一期的石壁、南村万博、大学城南等9个车站通过“色、柱、墙”三个维度来进行不同的文化表达:以水色诠释水乡,以立柱展现岭南建筑艺术、以文化墙弘扬文化传承。许多国家的地铁车站建筑,常常以带动地域性的文化旅游作为设计目的,将地域文化与地铁车站建筑有效结合起来。如莫斯科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中加入了本土文化,苏联时期,经过建筑师和艺术家的巧妙设计,以不同历史时期的事件或人物为主题,采用不同颜色的大理石、花岗岩、陶瓷和彩色玻璃刻画出各种 壁画和雕塑作品。从站顶到站台,从壁画到浮雕,构思之巧妙,制作之精细,无不令人叹为观止。乘客置身其中,随时可以感受到浓重的艺术气息,仿佛进入 到艺术殿堂之中。

现代化的地铁车站建筑除了具备交通建筑的特性外,还成为典型的城市地标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将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特色巧妙融入到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之中,将当地民族特色与民族精神展现在全世界人民面前。又如巴黎地铁,在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巴黎地铁的设计风格在不断的变化。

3、结束语

地铁车站建筑使用期限长、规模巨大,对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和使用具有较大的影响。地铁的出现不仅能够解决城市人们出行困难的问题,而且还能够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作为地铁设计者,应充分研究车站的特点,秉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实现设计合理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谢前波.浅谈地铁车站土建工程施工风险与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0).

[2]张伦,陈扶崑.地铁车站大客流运营组织探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05).

[3]邓波.浅析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的易错问题[J].中外建筑,2014,(05).

[4]王多龙,李得伟.莫斯科地铁的特点及对我国地铁的启示[J].都市快轨交通,2011,(05)

论文作者:卢中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6期9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8

标签:;  ;  ;  ;  ;  ;  ;  ;  

对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的思考论文_卢中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