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近5年来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导致不良反应分析论文_徐孝荣

(贵州省骨科医院 贵州 贵阳 550002)

【摘要】 目的:分析我院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为减少或减轻不良反应做参考,指导临床安全用药。方法:随机选取门诊近5年来在我院门诊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的1200例病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法统计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类型及与滴速的关系。结果:1200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有18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主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少数有皮疹、局部疼痛、神经系统损害、循环系统损害等。180例不良反应病例中,减速滴注60例,标准滴速120例。结论:在静滴阿奇霉素时应密切关注患者的不良反应,并结合患者体质给予合理的滴速,一旦出现及时处理,必要时停用,确保用药安全。

【关键词】阿奇霉素;静脉滴注;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2-0179-02

阿奇霉素是一种新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较强的抑制蛋白质合成和穿透细胞膜的作用,在细胞内浓度高于血清和组织间隙,抗菌谱效应较广,具有良好的抗生素后效应,临床应用广泛[1]。虽然阿奇霉素在临床上应用很广,但随着阿奇霉素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加或被发现。本文对近5年来在我院门诊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发生不良反应的180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阿奇霉素产生的不良反应,并提出相关预防对策。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近5年来在我院静脉滴注阿奇霉素1200例,男650例,女550例,年龄1~80岁,平均27.3岁。

1.2 方法

自设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滴速、不良反应类型等。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每份病例逐一登记,并做统计分析。

1.3 统计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不良反应发生率。1200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有18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

2.2 不良反应发生病例年龄分布。180例不良反应病例中年龄在14岁以下62例(34.44%),14~35岁85例(47.22%),35岁以上33例(18.33%)。

2.3 不良反应类型分布

主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少数有皮疹、局部疼痛、神经系统损害、循环系统损害等,详见下表。

2.4 不良反应与滴速的关系

180例不良反应病例中,减速滴注60例,标准滴速120例。

3.讨论

阿奇霉素比老一代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有更好的组织渗透性,因此同样用药的情况下,阿奇霉素的组织浓度较高,约为同期血药浓度的10倍以上,炎性反应部位的浓度更比非炎性反应部位浓度高出约6倍。同时阿奇霉素有其独特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性质,它与一般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同,其化学结构中有两个氮基团,属于弱碱基团,细胞内溶酶体属弱酸性,吞噬细胞中线粒体上的溶酶体很容易与进入血液的阿奇霉素结合。当局部组织感染时这些含大量阿奇霉素的巨噬细胞被激活,向被感染组织转移,释放出高浓度的阿奇霉素,从而阻碍细菌的转肽过程,达到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的目的[2]。

该药临床应该广,而患者对这类药物使用频率越高,则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越强烈,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较大的影响。但就目前人类医疗研究当中还没有发现一种可以代替阿奇霉素的抗生素药物,使得这类药物在临床治疗中使用频率不断提升。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时可使血浆中的胃动素水平升高,其与胃肠道平滑肌上的胃动力受体结合产生强烈收缩引起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本研究中,180例不良反应病例中有108例出现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60%,主要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而不良反应中以儿童最常见,其次为青年,老年发生率较低。这可能与儿童的各项生理机能发育尚不完善,肝脏的首过效应和对药物反应的承受力小有关,而老年人的胃肠道蠕动较慢,机体对反应的敏感性较低[3]。阿奇霉素对血管内皮细胞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使嗜碱粒细胞或血小板释放组胺等物质引起输液局部静脉疼痛。本研究中20%的患者出现局部躯体反应。虽然该药的说明书中有肝、肾功能损害等其它不良反应,而本组中并未发现。这可能是所选病例数不够多,且为门诊滴注有关。

另有研究证实,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发生不良反应与滴速有关[4]。本研究中180例不良反应病例中,减速滴注60例,标准滴速120例。由此不难看出,在治疗过程中,利用减速静脉滴注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为减少或减轻静脉滴注阿奇霉素不良反应,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1)严格掌握适应症,用药前详细问询患者有无过敏史。用药过程中应加强观察,并掌握不良反应端倪现象,并及时处理。(2)能口服尽量口服,静脉滴注应控制好滴速,特别是儿童及青年。(3)根据患者体质给予合适的浓度,控制好药物剂量。(4)文献报道,硫酸铝凝胶和蒙脱石散剂口服可以减轻红霉素类抗生素静脉滴注时胃肠道副反应[5]。我院也曾应用,结果证实此种方法行之有效,因此,在静滴阿奇霉素时可口服硫酸铝凝胶和蒙脱石散剂以预防胃肠道不良反应。

总之,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时要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反应,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且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科学、合理的给药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晓华,李亚芳.阿奇霉素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药业,2006,15(3):69-70.

[2]刘素霞.阿奇霉素的药理及其临床应用观察[J].甘肃科技,2014,30(21):51-52.

[3]周树发.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研究[J].中外医疗,2013,5(7):122-123.

[4]魏锦绣,张虹云,崔向丽等.32例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致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0,7(1):52-55.

[5]杨慕坚,黄少娟,邹秀霞等.限制浓度和滴速对儿童滴注阿奇霉素胃肠道反应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3,35(12):1709-1710.

论文作者:徐孝荣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7

标签:;  ;  ;  ;  ;  ;  ;  ;  

我院近5年来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导致不良反应分析论文_徐孝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